近日,国际知名药企赛诺菲宣布将在华投资升级,其中最新一笔约10亿欧元的投资将用于在北京亦庄新建胰岛素生产基地。这家总部位于法国的跨国药企最近三年已两次增资扩产,加大在华业务布局。
今年以来,跨国药企密集加注中国市场。礼来、默沙东、辉瑞、拜耳、美敦力等多家外资巨头相继发布新设研发和创新项目,纷纷在中国设立实体研发机构,多个项目成为其跨国业务版图中的“中国首个”。跨国药企的一系列动作,表明中国市场在其全球战略中的定位正发生重要变化。
大批跨国药企密集加码
记者了解到,除了赛诺菲,今年10月下旬,已有多家跨国药企选择在中国加大布局,多个项目落地北京。
礼来新设中国医学创新中心,支持全球药品同步研发与注册评审,聚焦阿尔兹海默症、糖尿病等疾病,加快开发突破性治疗创新药,此外还将在京设立美国本土以外首家创新孵化器。
美敦力将设立在华首个数字化服务创新基地,致力于研发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心血管疾病治疗解决方案;拜耳将在北京亦庄新设在华首个开放创新中心,搭建全球领先的概念验证平台及临床试验信息数据运营平台,在心血管疾病、肿瘤等领域持续引入创新药,在女性健康和眼科疾病领域推进创新解决方案。
此外,辉瑞、丹纳赫、沪亚生物等企业分别在北京新设研发中心、创新中心、中国总部,开展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推动临床试验全球同步,深化与北京医疗机构合作,培养国际水平的临床研发人才。
值得关注的是,跨国药企对中国本土创新药企的收购热潮持续升温。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来,包括默沙东、辉瑞、武田制药、罗氏、GSK等在内的众多跨国药企均与中国本土药企达成合作,合作金额屡创新高。
跨国药企正在改变对中国市场的定位
随着深入发展与融合,跨国药企对中国市场的定位正从以往的“市场扩展”转向“创新引领与本土化深耕”。
美纳里尼中国首席执行官陈家麟表示,“早些年间,大部分跨国药企在华投入资金、人才后,较为容易获得正向反馈,随着集采等政策密集出台,考虑到外部降价和自身降本的需求,长期来看,药企拼的是研发、产品管线、市场定位等。”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副教授蒙双分析,随着其他医疗领域开放的加码,跨国药企针对中国市场的研发和制造的本土化是一大重要趋势。随着外资独资医院、合资医院进一步落地,药企也将能更大程度融入中国的医疗行业价值链,发展更强劲的本土化优势。
跨国药企为何持续加码中国市场?
赛诺菲董事会主席弗雷德里克·乌代阿表示,赛诺菲坚定看好中国市场长期发展,中国秉持的对外开放和鼓励创新的政策,以及为外资企业营造的良好营商环境,为赛诺菲深度参与中国经济发展、助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信心。
蒙双表示,跨国药企加码中国市场,不只是为了扩张市场,还把重要的研发环节和生产也落地中国,就是因为中国本土的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
此外,各地也正在持续优化发展环境,为跨国药企落地发展、加码投资提供便利。
据统计,北京亦庄目前已聚集各领域生物医药企业近5000家,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规模约占北京市的“半壁江山”。北京亦庄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快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推动更多创新药械取得新突破、新项目接连落地、产业环境持续优化,努力成为跨国企业投资兴业的优先选择。
作者:刘暄 张雪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