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凶猛的楼市,撕裂的楼市……

2023:凶猛的楼市,撕裂的楼市……
2023年01月16日 21:05 杨国英观察

文|杨国英观察

走过2022的愁怅,

我们将迎来怎么的2023?

一个词形容:凶猛!

注意,这里我指的是经济层面的。

2023年,中国经济回暖会很凶猛。

2023年,中国经济回暖的凶猛,其核心又是由楼市的凶猛助推的。

个人认为,2023年的楼市,其总成交额大概率会超过25万亿,创下历史最高点,并且会远远高于2021历史高点(超18万亿)。

而2023年楼市的凶猛,其核心又是由货币政策凶猛助推的。

上周五,央行召开了“2022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这个发布会的信息量超级大。

在近万字的答记者问长文中,超过60次提及“房地产”(或楼市),15次提及“实体经济”,2次提及“股”。

这是央行对房地产的超限度提及。再结合10天前央行发布的超限底刺激政策——连续三个月双降(新房房价的同比和环比)的城市,可以自行降低首套房房贷下限。

这一系列,意涵相当明确:2023年,楼市必须凶猛。

并以楼市的凶猛,以确保2023年中国经济的稳增长。

所以,对2023年经济有必要保持中度乐观,个人认为,GDP增速应该在7%以上(以人民币计价),这有2022年GDP较低基数的原因。

所以,在这一系列确定的政策预期之下,之于一二线城市的刚需群体,个人认为,接下来还是上车从了吧,货币是一切资产价格之源。

所以,在这一系列确定的政策预期之下,在地产股和不良资产公司连续拉涨之后,如果春节后有所回调,个人认为,还是可以择其优者入手的。大城市与中小城市之间的撕裂。

但是,楼市的凶猛,又必然会导致一系列的撕裂。

楼市凶猛与通胀之间的撕裂。

2023年中国经济与未来中长期之间的撕裂

2023年楼市凶猛的背后,是货币宽松的刺激,而货币宽松的刺激,又必然会导致通胀的抬头。

2023年楼市的凶猛,会进一步造成大城市房价与中小城市房价的撕裂,继而间接导致大城市经济与中小城市经济的撕裂,因为,之于人口流动特征,货币对楼市的宽松刺激,其绝大多数(至少80%)最终会流向大城市。

2023年楼市的凶猛,大概率是2030年之前的最后一次凶猛。

因为,2023年的楼市凶猛,在城市化进入尾声之际,这一波上车刚需(注意,特指具备一定购买力的刚需),或许就是2030年之前的最后一波刚需。

而且,从中长期看,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不可能持续收缩,而人民币国际化一旦加速(重点是资本项的自由兑现),当下的房价根本无法有效得到支撑。

之于2023年中国经济凶猛的核心力量是楼市,我们同样可以大概率判断,2023年的经济增长,大概率会成为2030年之前的最后一次高点。

因为,货币的宽松刺激,不可能一直持续,一直持续不仅会导致通胀的恶化、以及人民币的超限度贬值。

所以,我个人判断,在2023年二季度开启货币放水之后,2024三季度或四季度,央行大概率会启动收水。

货币宽松有如神药,

确定很凶猛。

但货币之凶猛,又存在与之相伴的后遗症。

所以,2023年,我期待更多层面的宽松。

最后,再谈一谈今天的资本市场。

1,创新药概念股持续走强,凯莱英涨停、恒瑞医药一度涨停,美迪西、昭衍新药、药明康德、泰格医药等纷纷走高;港股生物医药B类走高,药明巨诺-B涨超19%。

目前大环境下,我国人口基数大,老龄化日趋严重,消费放缓。

随着第一波疫情冲击基本结束、后面可能还要面临第二波、第三波......疫情对中老年的冲击,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逆人口趋势向上的。疫情进一步提高了中国庞大的病人基数,某种程度上来说,国内医药大方向的基本盘变大了。

此外,医药行业前期跌幅明显,只要政策端不再有大的风险,医药或许要开启新一轮的长周期。

2,芯片巨头之一韦尔股份低开高走,一度涨停,收盘涨8.15%。

1月13日,韦尔股份披露一份业绩预告,2022年归母净利润为8-12亿元,同比减少73.19%至82.13%,扣非净利润仅为9000万到1.35亿,同比减少96.63%-97.75%。造成韦尔业绩大幅缩水的主要原因是,韦尔计提了全年的存货跌价准备13.4-14.9亿元。

当前,消费电子行业短期仍受到疫情、宏观经济、换机周期等多方面的影响,电子产品出货量有可能进一步下滑,行业仍没见底。

这种情况下,韦尔股份在特大“暴雷”信息传出后,仍然低开高走,甚至一度涨停,难道这是利空出尽,变为利好?

但眼下,消费电子何时见底,仍未可知,这个时候就要爆炒利空出尽,是不是乐观过头了?

3,北交所两融业务最快春节后正式开闸,至少已经有67家券商开通了北交所融资融券权限。

北交所推出已经一年多了,开户数达到510多万,但上周四却遇到了尴尬时刻,首批上市的广咨国际周四成交量仅为3手,成交额2200元,几乎要零成交了。

而且最近上市的12只新股,也是无人问津,全部破发。北交所一年的破发率超过80%,境遇可谓是岌岌可危。

迫于无奈,北交所推出两融业务,以求做活市场。但是,仅仅通过开通两融业务或者进行其他一些改革,就能激活市场了?

北交所的境遇也给沪深交易所敲响了警钟。市场不断进行IPO,每年退市的公司屈指可数,一年里还有大量的企业进行增发或可转债配资,此外每年还有几万亿规模的大小非解禁。

A股对中国2亿多股民的抽血实在太猛了,长此以往,哪怕是沪深的主板、中小板,可能有许多也难免交易惨淡,沦为仙股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