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超级残酷的真相……

一个超级残酷的真相……
2023年12月06日 23:03 杨国英观察

文/杨国英

数据揭示的真相,最为残酷,也最不容反驳。

今天,我重点讲贸易顺差。

贸易顺差,至少在中期内(未来5-8年),依然是间接主导人民币资产价格的关键之关键。

为什么这么说?

一是出口导向型经济,一直是我国经济的动力源,只有出口赚到钱了,才能带动与之直接相关或间接相关的产业(以及由此派生的就业需求),基建和房地产投资才可能有效持续,消费也才有可能稳定甚至扩大。

也就是说,至少中期内,三驾马车中的出口(尤其是贸易顺差),依然会相对主导投资和消费,如果贸易顺差的预期产生较大下滑,那么,这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继而对人民币资产价格的冲击也无疑是巨大的。

二是贸易顺差是外储的主要来源,而外储预期增量的变化,又直接关系到人民币汇率的稳定,继而又会对人民币资产价格造成影响——如果贸易顺差减少,外储就会增量减少,那么,在人民币汇率必须相对稳定之下,人民币资产价格则必然会持续承压。

个人认为,之于决策层而言,确保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稳汇率),至少中期内,其重要性或权重,应该显著高于稳资产。

这是因为,在中美终极博弈不可解之下,人民币必须加速走出去,人民币加速走出口的必要前提,自然是人民币币值的相对稳定,否则,今年我们与中东、与南美、甚至与俄罗斯之间的本币贸易扩容,即便人家在贸易上接纳采用了人民币,但如果人民币币值不稳定,别人肯定会在贸易结算之后迅速兑换成美元或欧元或其他。

所以,中期内,预判人民币资产价格的走势,很有必要锁定贸易顺差的预期。

接下来,详细分析今年前10月的主要贸易顺差数据。

。今年前10月,我国贸易顺差6840亿美元,相较去年同期的7277亿美元,以美元计价,降幅超过6%。

贸易顺差降幅超过6%,这在全球超级动荡的大背景下,似乎不应该过度担心。

但是,这其中,今年前10月我们对俄罗斯出口暴增52.2%,如果我们将这个增量(305亿美元)剔除掉(涉及到战争,无法中长期有效持续),那么,今年前10月,我们事实贸易顺差降幅就超过了10%。

将对俄罗斯的偶发项一剔除,今年前10月,我们事实贸易顺差大降超过10%,这对于一个出口导向型经济体而言,还难道不令人为之担心吗?!

今年前10月,我们对发达经济体的贸易顺差,几乎是全线大降。

这其中,以美元计,今年前10月,我们对美国出口大降15.4%,对美国贸易顺差降幅高达20%

同期,以美元计,我们对欧盟出口大降10.6%,对欧盟贸易顺差降幅更高达近21%

注意,对欧美的贸易出口,历来是我们产生贸易顺差的重镇之重镇,占比几乎均高达75%-80%之间,而今年前10月的数据显示,对欧美贸易顺差的总量占比,现在已经急剧下降到68%。

如果对欧美贸易顺差的上述降速持续,那么,未来5年,对我们的贸易顺差以及外汇储备的加总负面影响,至少将高达6000-7000亿美元,如此,我们对人民币资产价格的中期预期还能如何乐观呢?

当然,有些朋友,可能会认为在对发达国家出口大幅下降、贸易顺差急速下滑之下,我们可以增加对全球新兴经济体的出口,以达到我国贸易顺差整体再平衡的效果。

这种想法肯定是不切实际的。

对欧美出口的减少,我们可以通过对全球新兴经济体的出口适度回补,但是,对欧美的贸易顺差减少,至少在中期内,是绝无可能回补到位的。

在全球新兴经济体,剔除掉偶发性的对俄罗斯出口暴增,事实,只有中东具备从我们增加进口的真实购买能力。

因为,其他全球新兴经济体,比如东南亚、中亚、南美,其真实购买力整体是比较弱的,近几年(2018年中美贸易战爆发之后)我们对东南亚部分国家的出口,部分其实是转口贸易,至于更为落后的南亚和非洲,其真实购买力那更是低了。

中期内,无法期待全球新兴经济体弥补我们对发达国家的贸易顺差降幅缺口,这还仅仅是其一。

其二,全球新兴经济体,大凡人口几千万以上的,现在都在用政策倒逼中资的产业转移,以东南亚比例,马来、泰国和印尼,我们对他们的新能源汽车出口,以前是整车直接出口,现在不行了,现在人家政策要求我们必须在当地建厂了,不仅要求组装厂在当地建厂,而且还要求至少50%以上的零件配套厂也在当地建厂。

这当然会导致后果,对这部分全球新兴经济体,原来我们整车直接出口,可以直接产生相应的出口额,但是,现在人家政策要求我们必须在当地建厂,这也就意味着,这部分出口额未来会显著减少。

所以,至少中期内,我们对全球新兴经济体的贸易顺差增量,事实不仅不应该乐观,反而应该适度悲观。

当然,中期内,我们对全球新兴经济体产生GNP增量(中国人在国外获得的投资财产性收入、工资劳务等收入),事实还是可以乐观的,但这仅仅对极少部分人产生正向影响,对中期内的我国国内经济和人民币资产价格几乎没什么关系。

之于贸易项,中期内,我们对全球新兴经济的贸易顺差增量,应该适度悲观。

如果进一步衍生,之于资本项,中期内,我们对全球新兴经济体的资本流动,事实整体还将以净流出为主,过去10年,我们仅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直接投资就高达近3000亿美元——这在发达国家结构性减少对华投资的大背景下,对我们人民币资产价格显然又是一个负面冲击。

全球超级动荡,一个灰色大周期已经到来。

之于当下,之于未来,真相注定是残酷的。

再说说今天的市场。

1,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连续14个月在50%以下。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2023年11月份全球制造业PMI为48%,较上月小幅上升0.2个百分点,连续14个月运行在50%以下,这表明全球经济仍处于弱势下行趋势。

分区域来看,亚洲制造业 PMI稳定在50%以上,与上月持平;欧洲制造业PMI较上月有所上升,但仍在46%左右的较低水平;美洲和非洲制造业PMI分别与上月持平和上升,但也都位于荣枯线以下。

这些数据变化反映出全球经济弱势波动特征并未改变,下行风险仍在,经合组织最新报告将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由之前的3%下调到2.9%;并预期明年经济增速下滑至2.7%,较2023年预期低了0.2个百分点。

从全球货币政策环境来看,由于美国和欧元区通胀压力有所缓解,市场对继续加息的预期大幅下降,对明年降息预期持续升温,如果全球宣布降息的央行持续增加,将有助于缓解全球经济下行的压力。

但我们认为,即使明年全球央行开启降息模式,短期内全球经济仍面临下行风险,地缘政治冲突、贸易摩擦的不确定仍将对全球经济复苏产生重大影响。

长期来看,全球经济的止降趋稳则依赖于贸易环境的稳定恢复以及全球各国的内生恢复力度,具体来说,全球经济稳定恢复可能会伴随以下四个特征:一是全球制造业进入补库存周期;二是各国居民实际购买力稳步回升;三是通胀压力明显缓解;四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逐步提升,但现在诸多迹象显示,距离这四大特征还无比的遥远。

2,“冷经济”持续升温,国产品牌纷纷加码冰雪赛道。

近期,随着多地气温下降,各大滑雪场陆续“开板”迎客,冰雪爱好者的热情也被点燃,与此同时,登山、徒步等户外运动的持续火热也带动了滑雪服、羽绒服、冲锋衣等相关服饰装备的需求增加。

京东数据显示,11月份以来,滑雪衣裤套装成交额同比增长180%,滑雪装备成交额同比增长超150%,另外,市场调查发现滑雪装备消费正朝着个性化、智能化、功能化方向发展,这表明滑雪装备正在进行升级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据《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院(2023)》预测,2023年中国冰雪产业规模将达到8900亿元,2025年将达到1万亿元,占中国体育产业总产值的五分之一,行业正迎来快速发展。

行业快速发展,吸引了众多品牌商的关注与参与,例如,波司登、安踏、探路者、三夫户外等企业均在这个领域进行了深入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冲锋衣成为了今年秋冬的爆款产品,数据显示,冲锋衣的热度自年初以来一直高于羽绒服,前三季度抖音冲锋衣销售额超25亿元,同比增长273%;京东数据也显示,今年双11冲锋衣销售同比增长超100%。

我们认为,“冷经济”目前在我国正处于快速上升期,当前行业内品牌集中度还不高,相关品牌商都有望在这个行业获得一定市场地位,未来随着市场逐渐成熟,市场竞争将加剧,其市场集中度也将不断提升。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