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反弹,进入倒计时……

大反弹,进入倒计时……
2024年06月12日 22:17 杨国英V

文/杨国英

核心判断,反复强调。

开篇继续强调核心判断,中期底部正在磨底(3050上下),大反弹进入倒计时。

对A股中期底部的先验预判,之前我做过多次逻辑推导,核心是基于监管红利、内外流动性对冲、当下估值水平和中期市场利率等逻辑因子做出的。

今天,我想从另一个维度进行阐释——地方财政趋紧正在倒逼股市中期向上

这个维度可能有点抽象,但特别符合国情,而且,所有的监管红利(无论是加大分红力度、还是强化退市制度),一定程度上,都是因此直接派生的。

在过去若干年,股市表现的好坏,与地方财政是没有关系的。

这是因为,在过去若干年,地方财政的最大变量(接近一半),来自于土地财政(卖地收入)。

但是,最近两年的经济降速,以及由经济降速导致的房价预期急速衰减,直接导致了土地财政的急速衰减,当下,无论住宅和商业用地的出让、还是工业用地的出让,相比三五年前,无论是出让面积、还是出让单价,事实均在大幅缩减。

土地财政的衰减,且预期中长期均无法显著好转(因为城市化已经接近尾声且绝大多数工业产能明显过剩),这对地方财政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

所以,关键时刻,要想结构性弥补地方财政的亏空,事实仅有方法。

一是逐渐提高公共服务业的收费标准,比如水费、电费、燃气费、高速公路过路费等等,这些公共服务领域,过去若干年多数是由地方财政补贴的,但是,现在地方财政普遍紧张,所以,逐渐提高这些公共服务领域的收费标准,事实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且预期中长期内是会持续的。

事实也正是基于这一逻辑,4月中旬我们在私享会连续分享了三个公共服务领域的研究专题。

二是通过制度完善逐渐推高股市大盘,注意,这对结构性缓解地方财政紧张是一种间接方法,但影响必将深远。

有必要注意,当下A股国资控股的上市公司的市值之和,已经接近A股总市值的近一半,且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大盘股。

所以,加大分红力度,这是股民是有利的,这对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当然也是有利的,毕竟,当下A股接近一半市值的上市公司是由国资控股的,通过加大分红力度,无论是中央财政还是地方财政,均可以名正言顺地获得真金白银的股息收入,这对相对缓解地方财政紧张显然是有利的。

还有,对问题上市公司进行排雷,加大退市力度,这是A股中长期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A股从价格投机真正转向价值投资的必要前提,但是,这事实导致的市场流动性加速转向大盘股,无疑会对国资控股的上市公司产生渐进性的持续推动,而这种渐进性的持续推动,最终又会让国资产生较为明显的资本利得,这之于中长期而言,同样可以相对缓解地方财政的紧张。

所以,地方财政紧张正在倒逼股市中期向上,这是一种政治经济学的阐述逻辑。

毕竟,放眼全球,在市场经济国家中,我们的国资占比是比较大的,当下股市正在释放的制度红利,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国资运营逻辑的切换——从过去国资运营以兼顾地方建设(较大部分建设带有公共属性,是没有预期收益的,或预期收益极低),加速切换到当下国资运营以纯市场化为主,尤其是针对国资上市公司,国资作为大股东,其对股息收入以及预期二级市场资本利得的市场化诉求越来越明显。

这当然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所以,之于当下的市场点位、以及预期的市场利率,我们其实没有任何理由再看衰股市,再次重复,如果不出意外,明天或后天、最迟下周一、下周二,A股必将明确启动大反弹。

做投资,其实拉长周期看,无论是对大盘、还是行业、抑或是具体上市公司,很容易一目了然。

但是,多数投资者,尤其是非成熟投资者,他们极容易被一两天的极短期市场行情,迷惑了双眼,扰乱了心智。

最后,再说一说今天由外围市场导致的国内市场波动。

一是昨晚美国众议院正在推行的2024年NDAA法案清单,显示关于H.R.8333生物安全法案的编号为454的提案,状态未更新为“made in order”,而是“提交”状态,暂未纳入。

这一信息直接导致药明生物今天大涨超过14%,对此,基于实操逻辑,我的建议是,对涉及到中美终极博弈的领域,如果不是低位埋伏的,就不必大涨后再追高了,这倒不是说,大涨后不能追高,而是说对于诸如CXO这样美国业务占比过大的行业,其预期实在太不确定了。

二是欧盟公布中国电动汽车关税税率,比亚迪收17.4%关税,吉利收20%,上汽收38.1%,其他参与调查但尚未抽样的电池电动汽车生产商将被征收21%的加权平均税。

这样的加税,实在太狠了,这对刚刚有所缓和的中欧关系,会不会存在不确定性,这个姑且不论,但有一点是可以确认的,这对我们电动汽车行业的冲击,必将直接派生出两类市场的内卷加剧,一是国内市场的内卷加剧,二是全球新兴经济体市场的内卷加速。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