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6月不降息……

突发,6月不降息……
2024年06月17日 16:26 杨国英V

文/杨国英

今天公告的MLF和逆回调利率,有点出乎市场预料之外。

。6月17日,央行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开展4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调操作和182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其中1820亿元1年期MLF中标利率为2.5%、40亿元7天期逆回调利率为1.8%,均与此前一致

从过去几年的惯例看,在具体月份,如果央行下调一年期LPR,一般会提前一周左右下调MLF和逆回调利率,比如2023年的6月和8月,均是先下调MLF和逆回调利率,然后一周左右下调一年期LPR。

所以,今天央行公告MLF和逆回调利率维持原状,这应该是本月央行不降息(一年期LPR)的明确信号——当然,这只是惯例使然,并没有明文规定。

在全球进入明确宽松区间且我们5月金融数据并不乐观之下,今天央行释放不降息的信号,这自然会让市场感到意外。

本月,是全球进入明确宽松区间的节点,欧洲央行和加拿大央行,均在10天前明确转向货币宽松,再加上3月下旬和5月上旬瑞士和瑞典央行的降息,当下的全球发达经济体(除了美国和日本),货币政策几乎均转向了宽松区间。

还有,上周五我们发布的5月金融数据,无论是M1和M2同比增速的两年新低(其中M2增速新低存在管理层信贷挤水分有关,但M1关乎企业经营状况直接从-1.4%进一步跳水至-4.2%),以及社融数据前5个月同比减少了2.5万亿,这些均显著折射出当下市场流动性的紧张。

外围转向宽松区间,给我们央行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

内围流动性趋紧,更是给我们央行进一步宽松提供了充足的理由。

但是,为什么我们央行6月就是不降息(一年期LPR)呢?

这极可能是大国金融博弈的比拼耐力

对这一点,在今年的春节长文《从2024开始,穿越财富生死大周期......》,我阐述得比较详细、并给予了明确的货币预判——“2024年中国央行有没有可能降息超过30个基点(一年期LPR),这个可能性,在美联储强行锁定与中国央行的高息差的战略预期之下,事实上是不大的,除非2024年楼市发生进一步的急速暴跌并有可能危及到系统金融安全。”

现在,即便发达经济体的央行普遍转向降息区间了,但是,最为核心的美联储仍然没有降息,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央行暂时缓一缓,这是符合大国金融博弈策略的,毕竟,在美联储没有明确启动降息之下,如果我们先行启动降息,这之于中美金融中长期博弈而言,只会导致中美之间的息差更离谱、并继而可能导致我们部分资本的进一步外流。

何况,楼市在5月中旬的超级政策刺激之下,即便仍然有必要进一步刺激,但事实也至少需要等待三个月至半年以观本轮政策刺激的成效。

所以,之于大国金融博弈的耐力比拼,我们央行选择6月不降息,这也是正常的。

而如果结合美国经济和发达经济体股市近期的下砸迹象,我们有理由相信,三季度美联储超大概率会启动降息,而三季度美联储的预期降息,也将真正倒逼我们央行的进一步降息。

欧元区在6月上旬转向降息区间之后,最近六七个交易日,欧洲股市普遍下跌,欧洲50指数仅上周四和上周五就合计跌了4%,日本股市今天跌了近2%且存在中短期进一步下跌的较大可能性,这一切其实都说明了,即便在发达经济体内部,现在都存在希望美联储尽快启动降息的诉求。

而如果欧洲股市继续不振(我认为这是大概率的,因为瑞士和平峰会的召开,可以视为俄乌战争中短期升级的信号,而这种升级肯定会导致欧洲金融风险的上升,当然中期这对俄罗斯肯定是超级不利的),这肯定会对中国股市构成间接反射性,这会间接分流部分欧洲资本拥抱中国股市。

最后再说一说今天的股市。

在上周五央行发布较为低沉的5月金融数据、且今天释放较为明确的本月不降息的信号之下,今天A股走势并没有失控,整体仅仅小幅下跌,这间接证明了A股之于当下点位的相对稳健性

同时,今天港股在上午急速拉升之后,随后又开始回调,这又从另一侧面说明了当下港股尽管底盘较稳,但如欲再次奔跑显然需要类似4月中旬至5月中旬的外部流动性推进。

现在的市场,正在等待后天的重磅大会,这事关短期的3000点保卫战。

而对成熟投资者而言,对于当下市场的点位,其实是毫无担心必要的,毕竟,只要稍微拉长一点周期,当下毫无疑问是一个底部区域。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