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反腐如火如荼,一时间,行业风声鹤唳,人心惶惶。
3家药企近41亿、百余名医院院长、书记被查,一台仪器被院长吃掉1600万回扣……国内制药行业“带金销售”一直是个讳莫如深的话题。
据华夏时报统计,目前医药行业整体销售费用高达3422.84亿元,约是整个行业研发投入的3倍,将近10%的医药企业销售费用同比增长在50%以上,15家药企销售费用同比增长超过100%。
“天下苦高额回扣久矣”!
一场医药反腐风暴,把各地药企、医疗机构的藏污纳垢展现在公众面前,一份审计调查报告,揭露了医药行业腐败中的“一角黑暗之地“!
创新药企广东一品红药业(300723.SZ,下称“一品红”)被指通过批量注册900多家会议服务公司,套取资金达到16.75亿元;
一年销售费用12.49亿元,销售费用率占比高达54%,公司销售人员人均花掉逾550万,研发人员仅为23万;
这对自诩重视研发的一品红而言,多少有些“抹黑”自己了!
01
近日,一品红卷入了医疗反腐风暴。
据界面新闻报道,一份国家审计署出具的广东省药品耗材专项审计调查报告(下称“审计调查报告)”披露,2021年至2023年5月,广东省药品生产总值前50家企业营业总收入 1511.83亿元、总成本707.61亿元、总销售费用446.17亿元,共投入技术开发费用29.5亿元,仅为销售费用的6.61%,销售费用中涉及“推广”“咨询”“服务”等内容的第三方服务费用 289.06亿元,占销售费用的64.79%。
其中,2021年至2023年5月,广东3家药企向1936家第三方商务推广公司支付费用,假借服务费用等名义套取资金40.77亿元,增加药品综合成本,推高出厂价格。
手法丰富套取资金数量之大让人惊讶!
值得一提的是,上市公司一品红被指通过批量注册900多家会议服务公司,套取资金达到16.75亿元。
2018年12月至2023年6月,一品红指派广州益瑞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益瑞公司)以“集群注册”方式在广州市南沙区同一地址注册成立962家会议服务公司,公司账户均由广州益瑞公司代为管理,按照广州一品红公司指令用于资金的划转、分配。
2021年至2023年5月,一品红以支付学术会议费、医学服务费等名义将16.75亿元转入上述会议服务公司,广州益瑞公司按其要求将资金进一步分解后转入特定人员账户用于支付各区域医院公关费用。
二级市场闻风而动,自7月份以来,一品红(300723.SZ)跌幅也非常明显,高达33.75%;
截至9月14日收盘,一品红股价报20.02元,总市值90.92亿元。
02
公开资料显示,一品红聚焦儿童药、慢病药及生物疫苗领域,是一家从药品代理起家的销售公司。
经过20多年的发展,2022年公司总营收已接近23亿元,业务则早已从华南地区扩张至全国,自有药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取代了代理销售业务成为公司超过97%的收入来源。
财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一品红实现营业收入约12.66亿元,同比增长39.8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05亿元,同比增长32.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46亿元,同比增长35.61%。
在营销驱动之下,一品红的产品堪称暴利。
2020年至2022年,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82.37%、85.52%、86.83%,均超过80%,且呈上升趋势。
如此高的毛利率,茅台看了直呼厉害,也怪不得现在开始搞跨界联名了!
但是,与之对应的净利率分别为13.35%、13.34%、11.49%,处于相对较低水平,且呈下降趋势。
公司的毛利率与净利率对比悬殊,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市场及学术推广费吞噬利润。
众所周知,在A股的医药股中,除了聚焦或侧重创新药研发的药企研发投入较大外,其余仿制药等化学制药企业常常被贴上“重营销,轻研发”的标签,而通过药企财报数据拆解,这个“重营销”往往就重在“市场推广费”和“学术推广费”这两项费用上,甚至有的化药企业仅这两项费用就能达到销售费用总额的95%以上。
一品红自然也不遑多让!
仅2022年,一品红营收22.8亿元,销售费用12.49亿元,比营收的一半还高,占比营收收入的52.24%;
其中市场及学术推广费约11.91亿元,占销售费用的比重高达95.36%,学术推广模式收入占比99.77%!
财报显示,2020年至2022年,在销售费用所有类目中,市场及学术推广费占比也最高,且居高不下,分别占销售费用的95.40%、96.02%、95.36%。
如此高额的推广费用,究竟花费到哪里去了?
前述审计调查报告,可能给出了一部分答案!
03
其实,不仅仅是去年,一品红的销售费用长期以来都是居高不下:
2019年至2022年四年间,一品红的销售费用累计超过了43亿元,且这四年销售费用率均在50%以上——也就是说,营业收入的一半以上都用于销售。
2020年至2022年,一品红的销售费用达到9.34亿元、12.82亿元、12.49亿元,同比增长9.79%、增长37.16%、下滑2.56%,而同期营收为16.75亿元、21.99亿元、22.80亿元。
今年上半年,一品红销售费用达到6.25亿元,较2022年上半年的5.04亿元增长23.99%,销售费用率达到49.37%。
而2023年上半年,一品红的市场及学术推广费就达到5.88亿元,占销售费用的比重最大,达到94.08%。
更加惊人的是,2022年公司在销售方面的人员是217人,按照人均来算,1个人1年花掉了超过550万元的销售费用,而这还不是一品红销售人员年开销的最高水平。
2020年至2022年,一品红的销售人员分别为157人、205人、217人,平均每人花费销售费用595.20万元、625.21万元、575.50万元。
与之对应的是,2022年,一品红研发技术人员321人合计花掉的资金约为7378万元,人均花费约23万元。
明显可以看出,与重金推广相比,一品红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就相对有些吝啬了。
2020年至2022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1.35亿元、1.42亿元、1.90亿元。2020年至2022年,一品红的研发人员数量分别为202人、261人、312人,按照整体的研发费用计算,平均一名研发人员在研发方面的花费为67.00万元、54.53万元、60.83万元,远不及销售人员每年超500万的开支。
仅以2022年为例,一名销售人员一年在销售方面的花费是一名研发人员在研发方面花费的24.08倍!
这对声称重视自主研发的一品红来说,属实有些“抹黑”自己了!
04
在任何行业,销售都是极为重要的一环,而销售本身也会产生成本。但很少有行业能够像医药企业一样,能有如此高昂的销售费用。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梳理,今年一季度,A股共有488家医药生物上市企业,剔除7家未盈利的上市药企,有29家药企的销售费用率——也就是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超过了50%。
而在2022年,A股药企销售费用在10亿元之上的数量远超60家。其中,复星医药、步长制药、百济神州、白云山和华润三九等的销售费用超过50亿元,复星医药的销售费用超过90亿元。
相比之下,医药企业的研发费用却要下降了好几个档次。
以A股医药上市公司为例,研发费用不及1个亿的企业比比皆是。“重销售、轻研发”几乎是绝大多数国内成熟药企共同的现象。
尽管销售费用与医疗腐败并不能直接画上等号,但也由此引发一个疑问——为何大部分医药企业都把重心放在销售而非研发上?在这些几十亿的销售费用支出里,在医疗反腐风暴中又将如何甄别其是不是涉嫌腐败呢?
参考资料:
《一份审计调查报告里的医疗腐败》,经济观察报
《医药代表争相去“送钱”的根本原因什么?》,界面新闻
《一品红今年上半年营利双增,销售费用涨近24%》,中新经纬
《一品红年砸逾11亿推广吞噬过半营收 销售员年花550万研发人员仅为23万》,长江商报
《一品红与黑:注册962家公司套取16.75亿公关费,诡异交易肥了谁?》,网易清流工作室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