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到日发精机的公告,说是控股股东将依据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判断书履行业绩补偿义务,本次应补偿股份数量为5000万股,由日发精机以一元的价格购回并予以注销。
单看这个消息,感觉是个大利好啊,上市公司发行股票购买大股东的资产,结果资产质量不佳,未能达到收购时承诺的业绩,那么就拿出股权赔偿给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相当于拿到这笔股权对应的资产与权益,等于是补偿了全体股东。所以这个消息再迭加其当前进入机器人行业,连续拉了五个涨停板似乎也合情合理。
但是,仔细了解一下这个业绩承诺的前情与后果,不得不说,上市公司的广大中小股东,再次成为了大股东收割的对象,成为了真正的韭菜!
首先,不管日发精机进军机器人的概念多么时髦,这家公司近年来的业绩都十分差劲,2022年亏损超过15个亿,2023年亏损超过9个亿,今年前三季度情况略有好转,亏损也仍有6600多万元。但值得关注的是,第三季度的亏损情况相比第二季度的亏损再次加大。因此,哪怕有机器人的光环,也根本不具备连续大幅上涨的理由。
再来看下这个业绩赔偿。事实上,2019年日发精机以定向增发的方式融资12.5亿元,收购大股东旗下的捷航资产100%的股权,大股东承诺收购后四年内的扣非业绩分别是不低于2050万新西兰元、2450万新西兰元、3000万(2020年)新西兰元及3250万(2021年)新西兰元。
但事实上,这个业绩没有任何一年达到了目标,2019年大股东为此赔偿了49.3万股,2020年赔偿了48万股,2022年赔偿了6265.4万股,2023就是这回法院判决的赔偿5000万元。2021年之所以不用赔偿,是公司称2020年受到疫情不可抗力的影响,将整体承诺期延后至2021年和2022年。但2021年及2022年,相应业绩承诺均未完成,因此对2021年的业绩,大股东的补偿达到了6000多万。但2022年度业绩承诺差额达到了7624万新西兰元。
即这家收购来的公司在2022年度,经审核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不但没有达到3250新元,反而还亏损了4374万新西兰元,两者相加,大股东需补偿上市公司的业绩差异数为7624万新西兰元。按2023年1月份的兑换率计算,大股东需补偿上市公司约为3.3亿元。但此时大股东全部股权均已质押,无法进行股权赔偿,而现金又没有那么多,因此被上市公司告上了法院。
因此,这样一出收购闹剧,最终以大股东总共赔偿上市公司49.3万+48万+6265.4万+5000万股就结束了。即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总共赔偿了1.136亿股给了上市公司。但实际上,这笔总投资12.5亿元的资产,基本上已经全军覆没了:2022年第三季度因对Airwork公司(即捷航投资的主要运营资产)被扣留在俄罗斯境内的5架波音757飞机全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7.41亿元,对Airwork公司从奥林巴斯收回的2架A321客机计提资产减值准备1.05亿元,计提商誉减值准备5.76亿元,上述合计计提减值准备14.23亿元。
但是,这笔投资带来的巨额减值,全部由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承担了。因为当初机构参与定增的2.02亿股,都已经在2022年1月开始解禁了。2022年2月28日盘后,日发精机披露非公开发行限售股份解除限售的提示性公告,解除限售的限售股份数量为1.08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2.46%,该限售股上市流通日为2022年3月7日。相隔仅一个月时间,2022年3月28日,日发集团又通过大宗交易减持290万股。
而在此之前,日发精机2021年9月18日披露,日发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五都投资未来六个月内拟减持其持有的公司股份合计不超过3451.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00%)。继三笔减持动作之后,2022年3月21日,日发集团通过大宗交易和集中竞价的减持比例分别为1.47%、0.04%。
随后,日发精机又在2022年6月21日披露控股股东日发集团更大规模的减持计划:日发集团计划未来六个月内减持其持有的公司股份合计不超过5177.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6.00%)。
上述参与减持的股东,除了大股东与一致行动人,就是定增参与方,一共减持了约2.2亿股,基本上将2019年定增的2.02亿股减持光了。而减持时间集中在2021年10月到2022年年底这段时间,这期间内,其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格最高是12.52元,最低是4.52元,平均价格为8.52元,高于之前的定增价6.18元。
总之,当初参与定增的机构完全可以赚钱走人了,但是参与接盘的广大中小散户,只落得个计提减值14亿多的垃圾资产!
有意思的是,据媒体报道,日发精机向大股东提出的赔偿是1.06亿股,现在法院判决的却是5000万股,这样一个公司,二级市场还要送给它5个涨停,到底是什么样的投资者在做这样显然是亏本的买卖呢?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