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二姐,一个每天捶你起来赚钱的女人。
在经济学领域,大家会经常听到各类“不可能三角”的说法。
例如蒙代尔三角,指的就是一个国家的货币。
不可能同时满足,独立性、汇率稳定、和资本的完全流动这三个条件。
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碰到类似的“三角困境”。
例如购物,我们几乎不可能找到既便宜、又美观、还实用的完美商品。
因此,在面对“三角困境”时,我们必须要学会做出取舍。
今天,二姐想跟大家聊的便是投资中:
“确定性、景气度、和估值”的不可能三角。
首先,先来给很多不了解的老伴儿,科普一下这仨概念。
确定性的意思是,一笔投资有多大概率,可以实现预期中的收益。
假如你的投资目标是,在未来十年实现财富稳定增值。
那么囤茅台的确定性,肯定要高过囤老白干。
景气度用最简单的方式来理解,就是你投资的东西在不在风口上。
例如新能源和高端制造业,未来几年会在政策倾斜下高速发展。
那么这两个行业就站在风口上,属于高景气度行业。
反之,不站在风口上的行业,就属于低景气度行业。
而估值这个概念,大家就再耳熟不过了。
它指的是一个东西,相对于它的同类或者它自己,变得更便宜还是更贵。
例如宁德时代和自己对比,从去年年初到现在。
PE估值从60倍增长到了130倍,变得相对更贵了。
例如,拿同行业的格力和美的相对比。
格力现在的估值是10倍PE,美的的估值是18倍PE。
,
那么就可以说,格力相比美的估值更低,相对便宜。
解释完了概念,就让我们进入正题,讲讲这个“不可能三角”。
在真实的投资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发现。
我们所选择的投资标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太可能同时满足:
“高确定性、高景气度、低估值”这三个条件。
就拿市场上的几个大热门来说:
宁德时代,具有很高的确定性和景气度,估值就高的离谱。
中国平安,具有很高的确定性和低估值,景气度却基本没有。
腾讯控股,同时具有高景气度和低估值。
但谁也不知道反垄断的大锤何时停止,确定性令人担忧。
将这些要素两两组合,我们就可以得到三种基本的投资风格。
第一种风格,叫做赛道配置风格。
即追求高景气度+高确定性,完全放弃估值。
这种投资风格,可以让你站在最主流的风口上。
吃最肥的肉,享受全市场最高的估值溢价。
但如果最后,市场发现你的成长性和景气度不及预期。
故事讲不下去了,那么你同样也会挨最毒的打。
把吃进去的溢价,全部连本带利的吐出来。
第二种风格,我们可以称之为深度价投。
即追求高确定性+低估值,完全放弃景气度。
这种风格,热衷于寻找被市场错杀的大白马。
或者冷门板块的优质企业,长期卧倒埋伏。
这类策略的优点是,因为买的东西没硬伤,价格也很合理。
它会具有很高的安全垫,很难再跌到哪儿去。
但缺点是,持有体验极差。
因为不在风口上,它可以连续几年横盘不涨甚至阴跌。
第三种风格,我们可以称之为困境反转。
一般一个景气度高的行业,同时拥有很低的估值。
大概率是因为某些政策利空,出现了投资逻辑上的硬伤。
因为一个人见人爱的好东西,不可能平白无故的打折。
这种投资风格的优点是,你选择在市场剧烈分歧的大低谷中买入。
如果不确定性随着时间推移消失,这笔投资就会完美大赚。
但如果它的不确定性,最终影响到了它的成长性。
例如遭受毁灭打击的K-12教育,和业务被叫停的港美股券商。
那么你的买入前提,高景气度+低估值都变成了泡沫。
这笔投资最后的结果,一定是血亏出局。
那么,说了这么多对投资没有实际指导意义废话。
你们亲爱的二姐,究竟想表达一个怎样的中心思想呢?
其实,我想说的是,以上这三种策略都是可行的。
不管是赛道配置、深度价投、还是困境反转。
都会有各自有效和失效的时候,没有哪种风格是yyds。
例如从16年开始,深度价投策略一直高度有效。
养活了一大批,死抱蓝筹白马不动,净值就翻了好几倍的基金经理。
但到了今年年初,“茅指数“信仰开始全面崩塌。
取而代之的,是忽略估值、重视景气度的赛道配置策略。
到了明年、后年,风水轮流转,可能故事又会变得不一样。
如果你选择了赛道配置,就不该抱怨它总暴涨暴跌,像个渣男。
如果你选择了深度价投,就应该做好长期蹲冷板凳的心理准备。
而如果你选择做困境反转,期望能够捡大漏、赚大钱。
自然也需要做好赛道坍塌、逻辑崩坏、血本无归的心理准备。
任何力量的背后都有代价,任何超额收益也都和风险相伴而行。
许多没有投资体系的小白,往往最喜欢无效“过度反省”。
买白马赔了钱,就开始觉得没有永远的核心资产。
买周期赔钱了,就开始相信“一切皆周期”。
买赛道赔钱了,就开始反思估值和安全垫的重要性。
在不同风格间反复横跳、最终一无所获、一无所长。
但成熟投资者的标志,恰恰是拥有自己的信念,不轻易动摇。
在大环境适合自己时大胆出击,在逆境时苟全性命保住本金。
求仁得仁、求锤得锤、盈亏都来得心甘情愿。
毕竟,谁家过年还不吃顿饺子呢?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