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工程成本管控,门道这么多

土方工程成本管控,门道这么多
2024年06月13日 07:48 明源地产研究院

一提到土石方工程,许多人可能觉得就是挖土、运土、卸土这点儿事,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实际上,这里面的门道可不少。前期的土石方踏勘工作,就是确保整个工程顺利推进的关键一环。

这可不是走走过场。投资一个新地块,得知道这块地儿的“脾气”。是石头多还是土多?施工难度大不大?周边交通怎么样?这些都得靠踏勘来摸清楚。

土石方工程,说起来简单,实际操作中充满了变数。

比如说,有些地方可能存在垄断现象,你想动工得先过了“地头蛇”这一关,这无疑会增加不少额外成本和时间。

再来看看石方处理,有的地块石头硬得跟铁疙瘩似的,处理起来简直让人头疼。这不仅会拖慢工程进度,还可能让施工成本飙升。

现在环保管得严,施工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触碰到红线。扬尘、噪音都得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这对施工进度和施工方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还有雨季施工这个大问题。一下雨,泥土变得又湿又滑,机器进不去,工人也施展不开,这都会对工期造成不小的影响。

所以,前期的土石方踏勘得认认真真地去了解地块的各种情况,预估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这样一来,投资决策才能更加明智,不至于中途出现各种让人措手不及的“惊喜”。

来看一个真实案例

从图片上可以看到该项目面临两大显著风险:地块上存在大量的裸露坚硬石方,以及地块红线与居民楼紧密相连,限制了爆破作业的可能性。

然而,由于对风险点的误判,该项目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首先,总造价飙升至1800万元,比合理价位高出500万元。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对于任何一个工程项目而言,都是一次重大的经济损失。

更为严重的是,合同预判的工期为60天,但实际工期却长达448天,延误了整整388天。这种延误不仅打乱了项目的整体进度,还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影响到其他相关工程的推进。同时,长时间的延误也意味着项目团队需要承担更多的间接成本,如人员工资、设备租赁费用等。

这个案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土石方工程的踏勘工作绝非儿戏,它要求我们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只有准确识别和评估风险点,才能为后续的施工提供有力的保障。否则,我们将不得不为误判付出高昂的代价。

前期土石方工程土地踏勘的要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容积率预判

  • 通过预判容积率,可以大致确定地下室的开挖范围,这有助于预估工程量,并为后续的施工计划提供基础数据。

二、地表情况分析

  • 仔细检查地表附着物,如房屋、植被等,这些都可能影响土方工程的工期和成本。

  • 特别注意是否需要拆迁房屋、迁坟等,这些不仅涉及成本,还可能影响工程进度。

  • 树木砍伐也需经过相关政府部门审批,这是施工前必须完成的行政程序。

三、地形地貌与施工难度评估

  • 详细了解地形地貌,包括内外高差、地块内高差以及红线位置与山坡的关系。

  • 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土石方的施工顺序和难度,也是选择最优施工方案的重要依据。

四、山地开挖与边坡处理

  • 对于山地开挖,要特别关注开挖的工作面是否会受到影响。

  • 如果红线内外高差大,需要进行自然放坡与边坡支护的方案比选,以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五、土方平衡优化

  • 根据山体的高差情况,判断土方平衡的优化空间,这有助于减少土方运输和处理的成本。

六、周边道路运输情况

  • 必须关注地块周边道路运输情况,因为这将直接影响土方的外运效率和成本。

七、土方踏勘要点

  1. 土质判断:

  • 通过观察和测试土壤,判断其含水量。一般来说,黏土和软土由于含水量较高,开挖难度和成本会相对较高。这类土壤在挖掘过程中可能更易粘附和堵塞挖掘设备,降低工作效率。

  • 调研当地土资源情况:

    • 了解当地的土资源状况对于预估土方工程的成本和工期至关重要。

    • 通过调研当地在建工地的情况以及周边山体的状况,可以判断出土方的外运和外购行情。例如,如果当地有大量在建项目,土方资源可能相对紧张,外购成本可能会上升。

    八、石方踏勘要点

    1. 石方施工难度认知:

    • 通常来说,石方施工的难度要大于土方施工。因此,在踏勘阶段就需要对石方的分布、类型和规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 判断石质:

    • 通过观察裸露岩层的风化程度,可以初步判断石质的坚硬程度。不同风化程度的岩石,其开挖方式和成本也会有所不同。

  • 强、中风化岩处理:

    • 对于强、中风化的岩石,可以考虑使用大型机械如鹰嘴等辅助开挖。这种方法通常效率较高且成本相对较低。

  • 中、微风化岩及坚石处理:

    • 对于更为坚硬的岩石,如中、微风化岩或坚石,可能需要通过爆破方式来松动岩石。爆破效率高且成本相对较低,但受到严格的安全管控。

  • 爆破作业环境评估:

    • 在考虑爆破作业时,必须仔细评估周围的环境。如果爆破区域附近有建筑物、道路或高压线等敏感设施,通常不允许进行爆破作业。

    • 在这些受限环境下,可能需要使用破碎机进行施工。虽然成本会相对较高,且由于噪音等问题可能影响施工效率,但这是确保安全施工的必要措施。

    九、淤泥情况

    1. 判断淤泥存在与否:

    • 通过观察和探测地块,确定是否存在淤泥层。淤泥层的存在会显著增加施工难度和成本。

  • 淤泥处理难度评估:

    • 评估淤泥的稠度、含水量等特性,以确定处理难度。例如,如果淤泥过于松软,人员可能无法在其上行走,这将影响施工方法和设备选择。

  • 淤泥深度预估:

    • 使用竹竿等简单辅助工具探测淤泥的深度,以便对工程量和工作难度有初步的预估。

    十、施工条件

    1. 地块平衡判断:

    • 踏勘前,利用政府提供的原貌图进行简单测算,以了解地块的大致地形。

    • 在踏勘时,对比地块的实际标高与市政道路标高,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大量的挖填方工作来达到平衡。

  • 道路运输情况分析:

    • 考察地块内部的转运距离和难度,以及外部运输路线的车流量,这些因素将影响土石方的运输效率和成本。

  • 判断是否存在垄断情况:

    • 了解当地是否存在地方保护主义或特定行业的垄断现象,如爆破作业等。这些情况可能增加施工成本和复杂性。

    十一、地下室情况

    1. 开挖深度判断:

    • 根据设计要求和地质条件,判断地下室的开挖深度。这将直接影响施工方法和支护结构的选择。

  • 开挖方式选择:

    • 根据地下室的大小和深度,以及周围环境的限制,确定是采用整体开挖还是分步开挖。

  • 场地预留情况:

    • 考察现场是否有足够的场地预留用于施工设备和材料的存放,以及是否满足施工期间的人员活动需求。

  • 开发节奏与回填策略:

    • 根据项目的开发节奏,判断是否能利用场内土方进行地下室周边的回填工作,以降低运输和处理成本。

    十二、雨季施工

    1. 调研雨季时间:

    • 需要详细调研当地的雨季时间段,判断是否与计划的土石方施工时间重合。

    • 雨季施工通常效率低,且由于天气原因可能无法进行外运或外购土石方,这会严重影响工程进度。

    十三、单价调研

    1. 机械租赁和运输费用:

    • 调研当地各类施工机械的租赁费用,包括挖掘机、装载机等关键设备的租赁单价。

    • 了解当地车辆运费,特别是土石方的场内转运单价,以便准确预算工程成本。

  • 弃土及买土费用:

    • 走访当地的弃土场和在建工地,调研弃土及购买土壤的费用。

    • 结合运输距离,综合判断外购土及外运土石方的费用。

  • 炸药爆破行情:

    • 向政府相关部门或专业机构了解炸药爆破的行情,包括炸药的价格、使用限制等。

    • 若不能使用炸药爆破,则需要根据现场石方的坚硬程度,判断石方破碎的价格。

  • 相关协调费用:

    • 在调研单价时,还需侧面了解当地可能产生的相关协调费用,如与政府部门、社区等的沟通协调成本。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