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老总,一到6月就精神紧绷

国企老总,一到6月就精神紧绷
2024年06月13日 07:48 明源地产研究院

每年的6月,国央企老总们神经都高度紧张。有老总甚至直言,要是在6月的深夜接到工作电话,简直能把人吓出心脏病。

为什么呢?因为每年的6月是全国「安全生产月」,在这期间要是出了安全生产事故,那就会成为典型。

今年,比往年更甚了一些。4月26日,国务院第31次常务会议上,李强总理签署了《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第25条明确规定,国企管理人员不履行或不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将会被处分!情节较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

严监管下

生产安全事故逐年下滑

但,绝对数量依然不小

生产安全事故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对企业和社会都具有重大影响。今年,全国「安全生产月」的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畅通生命通道」,在去年的基础之上,强调了安全与生命之间的强关联。

根据国家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3年全年我国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共死亡21242人,比上年下降4.7%。

虽然从绝对数上看依然还不少,但如果将时间拉长一点看,我们会发现,自2021年以来的20多年里,我国每年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一直在稳步下降,尤其是事故死亡人数,从2001年13万多人,到2002年13万9千多,达到了顶峰,然后逐步下降,到去年已经降到2万出头(数据来源:应急管理部(原国家安监总局统计司)、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

这与国家对生产安全监管力度的加强、企业安全投入的加大,紧密相关。

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颁布实施(11月1日起实施),这一年后,全国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就开始双双出现下降,这绝非巧合——生产经营单位在严监管压力下,逐渐加大了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和人财物的投入,才有后续事故的持续稳步下降。

期间,各地也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和追责问责的机制。

比如,2022年7月2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发布《安全生产事前问责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提到,安全生产事前问责(以下简称事前问责)——即对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前,未全面履行安全生产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党政领导责任,形成事故隐患或工作失误的行为,予以责任追究。

《办法》适用于对生产经营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各级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地方党委和政府及其领导干部的事前问责。

简单地说,哪怕最终没有造成生产安全事故,但没有全面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就要被问责!管好进度、质量、安全,项目开发更有序,戳此了解

2023年2月,湖南省安委会制定并印发《2023年全省安全生产巡查工作计划》,对安全生产隐患/事故进行严格追责问责。

类似的动作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人为因素是事故的主因

一旦事发就有人被处理

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历年数据来看,人为因素、设备因素和环境因素是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其中,人为因素占比最大,达到46%,包括操作不当、违章作业、安全意识不足等因素;设备因素占比32%,主要包括设备老化、维护不当等原因;环境因素占比22%,主要包括极端天气、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

所以,事故责任方相关领导被追责的报道,屡见不鲜——

去年10月,西南某市一项目发生一起较大电梯坠落事故,造成4人死亡、16人受伤,事故调查组调查认定,这是一起由于事故电梯维护保养单位未按规定进行维保导致的责任性事故!涉事领导均被判刑!

去年12月,北方某省会城市一施工项目发生坍塌造成3人死亡,最终3人被追究刑事责任,8个相关公职人员被严肃处理……

今年5月6日,东部沿海某市一项目,发生起重机械伤害事故,造成了3人死亡,公司法人和安委办主任均被追责。

……

去年7月,继作出第一批安全生产追责问责和组织处理决定后,宁夏相关市、县(区)对在「四防」等督查中新发现的落实自治区党委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部署不力、担当履职不到位、造成了不良影响和后果的公职人员再次进行追责问责和组织处理。一批相关人员被政务警告处分、诫勉、停职检查、调整职务、免职和约谈。

今年5月初,湖南省应急管理厅公布10起「打非治违」典型案例!最高的重罚111.9万元!

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数量

数字化赋能,必不可少

一旦出现生产安全事故,实施人员轻则受伤重则丧命,相关人员则要被追责问责,同时还造成经济损失,是多输的局面。完全杜绝事故不可能,但将其发生的概率控制到尽可能小,明确区分事故责任,却是可能的。

具体怎么办呢?从上面分析,我们知道,事故发生的三大因素分别是:人为因素、设备因素和环境因素,在这三个方面下足功夫,就可以将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尽可能的低。

比如,加大安全投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从源头上减少事故发生;加强对重点行业和关键环节的安全监管……

落实到具体操作,我们认为集团公司应该依据《新安法》,从「管理、治理、监督」三个视角落实安全履职,健全集团安全管理体系,依法落实全员安全责任制。

管理上,要健全集团组织,保证各部门各岗位权责清晰可查;关键人员还要持证上岗,确保合规履职。

治理上,集团下发检查任务后,各级单位领导班子要按要求带队检查。

监督上,要实现全公司「风险动态管控」,确保各项措施都落实到位。

过程中,数字化是必不可少的,以巡检为例,通过数字化赋能,单位领导班子进入项目现场展开巡查时,可以实现全过程数据留痕,系统智能生成巡检报告,巡检评分明细,整改报告等,助力集团智慧分析。管好进度、质量、安全,项目开发更有序,戳此了解

如果管理人员没有亲临现场,但又想听取某项目的安全汇报,也毫无问题,可以一键连线现场人员,像安装「千里眼」一样了解项目实时情况,远程进行安全调度与指挥,做到问题早排查、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而且,数字化的安全履职管理平台,还能基于《安全生产法》与《各省市地方安全生产条例》,梳理出班子成员每年核心需要履行的责任,实现履职尽责清单化管理,并且在每年底可实时生成履职成绩单。

△履职成绩单

若突发工地事故,平台还可以根据企业汇报的规范与要求,一键导出事故报告素材,助力企业在1小时内完成事故汇报,客观举证自身履职尽责到位。管好进度、质量、安全,项目开发更有序,戳此了解

对于设备,借助数字化平台,可以实现一机一码设备全生命周期实时维护,设备有风险可以实现实时预警。

……

这也是中交城投、保利发展、武汉城建集团、空港兴城集团等500+国企最大程度降低项目现场事故发生概率,让各安全岗位履职尽责,让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持续提升的秘诀之一……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