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和逻辑都是“胡扯”,《月球陨落》不值得大家去“冒险”

剧情和逻辑都是“胡扯”,《月球陨落》不值得大家去“冒险”
2022年03月27日 00:00 jinnywang

由于疫情的关系,导致不少电影大片都搁置了,大家确实难以在电影院里欣赏到佳作。或许不少观众都很期待欧美大片降临,本月确实迎来了三部,有纯属是玩的爆米花大片《神秘海域》,再到玩起文艺范的《新蝙蝠侠》,口碑都是两极分化的,但都算值得去电影院欣赏的佳作。

在本月底,还有一部科幻灾难大片降临——《月球陨落》。无论从名字、海报、预告片等看,如此和地球人息息相关的灾难大作,确实增加了不少大家的期望值。因此,我也趁上映第一天去看了,感觉就是:剧情和逻辑都是“胡扯”,《月球陨落》不值得大家去“冒险”!

其实从特效制作的方面来说,《月球陨落》毕竟出自美国制造的电影工业,整体效果就是能给人纯粹视觉刺激的模式化科幻大片感觉。如果是冲着享受大荧幕带来的视觉和听觉享受,此片也算得上是值得步入电影院去看看的。

但是,该片只能是前半小部分能有点“动人心弦”,当剧情发展下去,那种看似令人脑洞大开的逻辑设计,明显只是“胡扯”,或许算得上是编剧的“自我陶醉”。

从我们知识的角度来看,到底月球会不会撞向地球呢?相信大家知道的答案是:几乎不可能。

要知道,月球陪伴地球运转,已经是几十亿年的事情。在自然运转下,就算月球偏离了运转的轨迹,也只会离地球越走越远,变成“流浪月球”。那么如果要“实现”月球撞向地球,唯有一个原因:外力因素。

这就是《月球陨落》的设定:

“仰望星空,⽉亮⼀向是那么的永恒。但在不久的将来,⽉球被⼀股神秘的⼒量驱使离开⽉球轨道,向我们熟知的地球⻜速⽽来,⽽在众⼈都放弃希望,地球上如世界末⽇⼀般时,⼀⽀看似乌合之众的团队决定为地球进⾏最后⼀搏,冒险为保卫⼈类最后⼀战。”

(剧情简介摘自豆瓣)

从剧情简介里有两个关键词“⼀股神秘”和“乌合之众”,这也是形成“剧情胡扯”的重点。

首先,“⼀股神秘”是用编剧的角度来解释人类的祖先,简直的颠覆了我们的想象和概念。尤其是对于月球的设定,确实是编剧的脑洞大开,至于如此逻辑上的真实感,只能说是见仁见智了。

其次,“乌合之众”来拯救地球,这又是戏剧化艺术的套路感。尤其是那没人理会的“神秘人”KC,能早于其他人预测到月球会撞向地球,甚至能靠他脑海里的经验来“准确判断”撞击时间、引力变化等问题,如此设定简直是匪夷所思。难怪编辑最终也给予他一个“神化”的结局,相信这就是编剧“自我陶醉”的感觉。

建议导演和编剧认真去看看《流浪地球》,认真思考一下里面的逻辑吧。确实,《月球陨落》整体感觉会与《流浪地球》有点相似,虽然角度是相反的,但从整体故事的逻辑性上看,我们会更喜爱《流浪地球》的。

而从地球“未知文化”的角度来看,导演和编剧也可以多看看《卫斯理》小说,或许就能将剧情的逻辑得以优化了。

最后必须一提的是,《月球陨落》是从美国的角度去有意无意的嘲讽其他国家的科技能力。

或许导演以为在电影里融入中国元素,就能获得中国观众的口碑,从而在中国得到票房大卖!?

电影里的一个配角是《前任3》的女主于文文,无论是样子、造型、风格等,于文文在《月球陨落》里出现,还是可圈可点的。甚至台词上还有一句中文,听着是有点感觉。

但是,于文文这个角色在后续的表现有点“魔化”,英雄主义式的表现令人感觉这剧情设定“有点多余了吧”!

剧情里最重要的一个设定是,美国的航空科技过于高级,而吸引了外星力量的攻击。反而借用了中国目前使用的类似“阿波罗登月”时期的航空科技,反而能完全逃避外星力量的攻击。这就是编剧眼中的“外星人工智能”,在我们看来,未免是一种“无情的嘲讽”!

因此,对于《月球陨落》这部所谓的科幻大片,我完全不建议大家“冒险”去电影院观看了,毕竟现在疫情也不算很稳定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