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好些出版从业者感叹图书市场萎缩,书难卖。也许越来越难卖。所以,一想到每月选书,也是在传播,间接促进销售(虽然无法直接判断实际作用),自得其乐。
选书,还是凭个人兴趣,要么涉及话题觉得有意思——即使陌生,要么本就关注的领域。并不确保每本足够出色。书讯标题,来自两本书名的“合影”。
01
《蛋先生的学术生存》
施爱东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丨@艺文志eons
一部关于学术生活的“社会生态志”
从个体民俗志窥见社会现实
在学术行业,一样有祖师崇拜、学术赶集、资辈亲疏、派系与行规、控制与反抗、顺从与革命,有主流与边缘的分野、师承与圈子的壁垒、尊老与维亲的传统,还有自卖自夸的学术营销、连横合纵的操纵方略。有些看似国民性的学界弊端,其实是国际性的科学社会学难题;有些貌似公平的行业规则,其实严重束缚着学术发展。
常规研究和科学革命,既是学术发展不可或缺的行进双轨,也是无需蓝图规划的自然历程。本书就是这样一部关注普通学术工作者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工作者,供普通学术工作者尤其是青年学术工作者参考的“社会生态志”。
02
《晋朝的死结》
沈刚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部完整的两晋政治史读物
读懂中国王朝的结构性死结
葛剑雄、马勇、仇鹿鸣推荐
两晋是黑暗、屈辱、不幸的朝代?晋朝如何突破二世而亡的历史瓶颈期?皇室与士族共治秩序的产生,是历史的偶然还是必然?
本书全面揭示了两晋兴衰背后的深层次治理逻辑与历史因果,多角度透视了晋王朝的困境。书中从政治制度、社会结构、文化环境等多方面出发,结合人物个案和家族研究,剖析了导致晋王朝衰败的死结现象,并关联东汉与三国时代的历史经验,指出北朝、隋唐兴起背后的机理,揭示晋朝在中国历史上两次绝无仅有的价值。本书以简明晓畅的文字勾勒出两晋历史演变的线索,为普通读者了解这段历史提供了入门指要。
03
“密码三部曲”系列
郭建龙 著
@中信出版集团 丨火·與·風
从中央王朝的金钱密码、军事战略与统治思想中解读古代中国两千余年成败得失
本系列的三本书,分别从中央王朝的金钱密码(财政)、军事战略(军事)与统治思想(哲学)中,解读、品评古代中国两千余年成败得失。
《财政密码》梳理了历代王朝的财政制度,并揭示三大财政支柱,将经济与文化、社会、政治连通起来,以此探究王朝统治者的治理得失。
《军事密码》以地理看战略,以战争读兴亡,从技术流的角度,探寻古战场背后的王朝更迭和政权兴替之脉络。本次再版,内文新增19张地理示意图,并附赠2015年作者全国实地考察线路图,带读者更加直观地领略古代中国军事的战略奥义。
《哲学密码》试图以古代中国的哲学文脉为媒介,讲透中央王朝的统治逻辑,并进一步剖析王朝制度存续的思想根源。
该系列自2017年相继出版以来,博得广大读者热烈欢迎与广泛认同。时至今日,《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仍稳居豆瓣热门经济史图书NO.1,《中央帝国的军事密码》居豆瓣热门战争图书NO.4,同时三本书的豆瓣评分都在8.0及以上,足见其文本质量与在读者圈的巨大影响力。
04
《利益的天平:制宪者的“政变”与美国宪法的制定》
迈克尔·J.克拉曼 著,胡晓进 译
@山西人民出版社 丨@汉唐阳光
“一个如此热爱自由的国家”,如何通过“民主”的程序,接受了一部“反民主”的宪法?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印第安纳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特聘教授王希万字长文导读
本书将费城会议、各州对宪法的批准、《权利法案》的制定这三个事件统合为一体,为读者呈现了一部迄今最完整的关于美国联邦制宪的通史。
书中,克拉曼以深刻的洞察力,解释了美国独立战争之后,经济、政治和宪政斗争的复杂性,并以“祛魅”的方式,讲述了制宪者们的利益冲突如何塑造了美国宪法,以及美国历史本身。其将帮助我们获得一个认识美国制宪过程和美国宪法本质的新视角:传统的制宪史研究强调,推动费城制宪的原因是多元的,而且制宪者在费城会议上起草宪法,是一场建构国家制度的创新活动。
克拉曼不否定制宪动因的多元性,但他强调推动制宪的最主要原因是为了阻止各州出现的“过度民主”,并强调费城会议起草的宪法与18世纪70年代更加民主的州宪法大相径庭,带有一种内在的“反民主”的保守性。
05
《在黑暗中舞蹈:美国大萧条文化史》
(美)莫里斯·迪克斯坦 著,彭贵菊 郑小倩 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 |守望者
《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2009年度好书
展现1930年代大萧条时期美国的艺术活力
通俗与高雅共绘艰难岁月的绝望与希望
本书为美国文学学者、文化史学家莫里斯·迪克斯坦的重要著作,探索了1930年代深陷大萧条的美国的焦虑与希望、绝望与惊人的乐观,回顾了整整一代表演者、艺术家和作家的故事,展示了一个丰富、全景式的文化如何既揭露又有助于缓解国家创伤。
尽管经济上贫困,但这个时代创造了一个在生产流行幻想和尖锐社会批评方面富有活力的文化。这就是大萧条文化的双重人格:一方面,努力应对前所未有的经济灾难,解释和解读它;另一方面,提供逃避之所,创造艺术和娱乐来分散人们的烦恼——这最终是另一种与之和解的方式。正如迪克斯坦彻底转变了我们对大萧条文学的理解一样,他打破了1930年代的音乐剧和电影仅仅是逃避现实这一流行误解,提出,百老汇和好莱坞的悲喜剧世界保留了一种光辉和活力,成为抵御社会苦难的堡垒。
06
《划清界限?: 如何对待失德艺术家的作品》
(美)埃里克·豪陶洛·马瑟斯 著,郭硕博 译
@译林出版社
喜爱的艺术家“塌房”了,还能欣赏他的作品吗?
大量当代艺术界案例,深入探讨艺术家及其作品周围的道德灰色地带
近年来,关于流行艺术家的不当言论和行为,甚至某些犯罪行为的揭露比比皆是。加上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的普及,公众对曾经喜爱的艺术家隐藏的生活开始保持警惕和批判的目光。艺术家的道德生活会影响其作品的审美价值吗?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些失德艺术家?以及,还能欣赏他们的作品吗?
在本书中,作者运用哲学工具,为这一困扰我们的伦理问题提供了敏锐的洞察。作者认为,艺术家的道德生活不仅会影响公众对其作品意义的解读,而且还会影响其作品的审美价值。艺术作品提供了强大的情感资源,使我们能够在艺术世界中探索道德的复杂性,进而与不道德行为做斗争。因此,我们不应该回避那些失德艺术家的作品,而应该更加深思熟虑地参与其中,并且做出判断:当艺术家有不道德言行时,应该于何时何地在艺术和艺术家之间划清界限。
07
《日本古寺》
土门拳 著
青艸堂株式会社
日本写真巨匠土门拳经典作品
世界遗产11件,日本国宝40件,日本重要文化财17件,写真作品170幅
2020年末,青艸堂出版了《仏像巡礼》,该摄影集是从土门拳经典作品《古寺巡礼》及其他关于古寺的摄影集中,专注选取了佛像的相关照片,以全新编辑方式制作而成。此《日本古寺》是以除了佛像以外的建筑物为主题,从25座寺庙的堂塔、庭园、藏品,伽蓝环境以及石造、石佛的照片中精选出170幅结集成册。收录的世界遗产寺院有11座,国宝有40件,重要文化財有17件,其中包括许多平时不对外开放的内容。
承袭上部《仏像巡礼》,从深邃的绿树中崛起、历来被视为神圣圣地的室生寺,依然作为开篇伊始,拥有 1300多年历史的世界最古老的木构建筑法隆寺的列柱,保持奈良时代创建初期原貌的药师寺东塔的廊檐,对后世庭园产生深远影响的西芳寺苔园,被认为是现存最古老的彩色曼陀罗的东寺的双界曼陀罗图,日本最古老茶室待庵的壁龛,以及中尊寺金色堂内外饰有金箔的螺钿工艺等等,这些古寺所具有的朴素、坚实、整齐、庄严的建筑结构,不仅坦诚表现着历经千年的不朽之作,也清晰展现了当时工匠们的技术、审美和无限的耐心。而同时,以其精湛的构图将它们刻画出来的土门拳,也如实传达了作为摄影家的感性。
08
《上海图话 : 百年插画艺术档案》
姜庆共 刘瑞樱 著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一百年的历史,一百余位插画者,三百多幅作品,十余篇口述
与《上海字记》共同集成“字与画”的城市文化图像简史
本书从清末小说绣像、西人引入的科技铜版画,到朵云轩木版水印、民初西式美术教育带来的审美格调,国货运动的商业广告包装 ,战时的红色印迹,至新中国工业腾飞、改革开放掀起的流行风尚……插画于各个年代及各个领域的表现形式,在本书中悉数展陈在读者面前。
09
《抗战时期青岛市伪政权职员群体研究》
郝昭荔 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研究的全新力作
将目光聚焦于人,深入抗日战争的历史情境,充分揭示出抗战的艰巨复杂性
在全民抗战的历史进程中,另有逆流而动者为日伪政权服务,犹如海中回澜。
本书以青岛为中心,关注以往研究较为忽视的基层伪政权职员群体,对其中的汉奸与伪员加以区分,从社会环境、文化脉络与动态时局中剖析其思想流变。饱受汉奸之名困扰的伪职员常以道德观与为官之道标榜自我,从曲解的“民族主义”与“国家认同”中找寻心理慰藉。日本设立严格训练及赏罚分明的人事制度,“恩”威并施,但权力运作网中不乏微妙与弹性。日本对伪职员心存怀疑、步步紧逼,投敌事伪者亦在心理煎熬和高压统治下与伪政权貌合神离。
本书尝试走进这些边缘化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造成他们身上历史性悲剧的深层原因。
10
《年代记忆 : 中国近代意识的形塑》
李天纲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重写中国近代史,打通清末民初
从甲午战争开始,中国人对自己的“近代”有着不堪回首的记忆,“落后”“屈辱”“挨打”等受损者心态占据了意识形态的主线。在这种弱者感受的氛围中,社会达尔文主义、民族主义、种族主义等丛林法则思想应运而生。
中国人的近代从何时开始?戊戌变法因何失败?“华洋分居”格局如何被打破?上海是否真是个“殖民地”并失去主权?它又是怎样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的?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固然曲折,但我们的近代记忆中却也不乏来自民间的精彩、荣耀和辉煌。
本书以时间为线,选择重要年份入手,解析对中国近代历史走向有深远影响的事件,以此串起一部中国近代史。作者试图打通清末民初,从“中国现代性”的全新视角讲述中国近代史,把中国近代史从王朝统治史以及没落士大夫、“军绅”官员和激进民族主义者的叙述视角中拯救出来,还原一部民众的历史。
11
《海上佣兵:十七世纪东亚海域的战争、贸易与海盗》
郑维中 著,蔡耀纬 译
卫城出版
在世界海洋史中看见台湾,“攸关早期台湾历史最重要的书之一”
十六、七世纪,荷兰、西班牙、葡萄牙在东方竞争贸易。陆地上的大明帝国衰弱,原有朝贡经济体系摇摇欲坠。而日本则刚结束战国时代,无论是丰臣秀吉或是德川幕府,都在全新的贸易机会中,得到了崭新的世界观,渴望脱离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经济体系,自行建立对外贸易关係。
在这片竞逐的海洋上,曾有一群福建人,在多方势力间生存并获取最大利益。郑芝龙、郑成功、郑经的郑氏家族即是其中代表。他们活跃在跨国的空间之中,能使用多种语言,远比明帝国的官员拥有更多对外经验。他们曾先后是荷兰东印度公司与明帝国的佣兵,也曾扮演荷兰人与中国生意的中介,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关系有时合作,有时竞争。他们的商业路线曾经远达菲律宾、暹罗、日本,使得福建安海一度成为东亚贸易的重要节点。他们的思维远远超越帝国官员与文人的眼界,更非反清复明、忠君爱国等标签所能说明。
这个海上集团的兴起与消失,需要从世界史的角度理解。本书重返十七世纪东亚海域,呈现这个跨国空间风云诡谲的历史动态: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朝贡体系,为何遭遇挑战?丰臣秀吉为何攻打朝鲜?德川幕府如何计划发展自己为中心的世界体系?荷兰、西班牙、葡萄牙,欧洲势力如何在东亚海域上竞争?满人进逼之下,郑芝龙为何曾盘算福建独立?最后又为何降清?台湾如何被织进世界的网,海上佣兵集团如何影响台湾历史?......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反转阅读”。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