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进勇:大胆创新 推动高交所成长为全国样板

常进勇:大胆创新 推动高交所成长为全国样板
2022年08月02日 06:45 深圳晚报
▲2007年1月,常进勇对深圳市中小企业宣讲创新型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

出 品: 深圳市政协 深圳晚报社

总策划: 林 洁

策 划: 乔恒利

监 制: 尹昌龙 王 蕾 叶晓滨

顾 问: 黄 玲

统 筹: 林 航 赵 青 陈 莉

执 行: 王 硕 成 功 郑舒琪

口述时间:2022年7月6 日

口述地点:南山区高新南三道中科大厦8B

采写撰稿:深圳晚报记者 邱志东

常进勇

1961年9月出生,籍贯河南省新乡市。现任前海长城基金管理(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市华澳创业投资企业(有限合伙)执行事务合伙人。曾获中国技术市场建设成就奖,历任深圳电视台二台副总监、南方国际技术交易市场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国际高新技术产权交易所总裁、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总裁、深圳排放权交易所董事长、深圳新产业技术产权交易所董事长、中国技术市场协会常务理事、深圳创业投资同业公会副会长、深圳市专家委投资委员会专家。参与创建深圳前海金融资产交易所、前海股权交易中心。

对很多人来说,深圳是一个实现梦想与自我价值的地方。作为一座创新型城市,深圳在中小科技型企业股份制改造等工作方面走在全国前面,在股份制企业特别是科技型股份制企业数量与质量方面率先形成优势,为日后的深圳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很荣幸,我能为深圳的建设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未来我也要继续努力,与这座城市共同成长。

临别之际,我心中突然有种强烈的感觉,深圳的未来一定了不起!心中也由此产生了对深圳的向往之情。

1961年9月,我出生于河南省新乡市。由于父母工作的原因,我在河南安阳长大和求学。1979年,在恢复高考的第三年,我顺利考上了河南大学,后来又到上海攻读硕士研究生。1988年10月,我跟随一个老教授到广州参加会议。老教授对我说:“小常,深圳现在发展得很快,每天都是日新月异,你有空可以去看看。”

怀揣着心中的好奇,我从广州坐中巴车前往深圳。当时,我在南头关下车,过了边检站后也不知道怎么坐车,便糊里糊涂上了一辆中巴车。车子沿着一条很窄的马路一直往前开,道路两旁都是麦田和树林,不知道走了多久才停下来。大约在深南路的香蜜湖路段,我坐在车上向前望去,远远能看见几栋高楼,其实那是上海宾馆一带,可我当时并不知道,心想这该不会是到了香港?于是,我赶忙问身边的人,得到了还在“深圳”的答案,心里这才踏实下来。

在接下来的一周,我在深圳看到了当时的“中国第一高楼”——深圳国贸大厦,看到了蓝天白云下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看到了全国五湖四海到此奋斗的年轻人。临别之际,我心中突然有种强烈的感觉,深圳的未来一定了不起!心中也由此对深圳产生了向往之情。

辞去工作“下海”创业

1989年取得硕士学位后,班里很多同学都选择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而我却把简历投往了深圳。让我感到很意外的是,作为一名搞科研的人,没想到最后我被深圳电视台录用了。说明当时深圳选择人才的标准不仅仅是看专业,更多的是持着开放观念。

到了深圳电视台后,我主要负责经济频道里的《经济瞭望》和《股市观察》栏目。在做栏目那几年,我认识了很多股评家,也学到了不少经济类的知识。1995年,一位股评家邀请我“下海”创业。我是一个很有创新欲望的人,心想在电视台干了五六年了,自己也还年轻,当初选择来深圳不就是为了闯一闯?于是,我辞去了电视台的工作。

深圳举办高交会的目的是把更多的科技成果转换为生产力,高交会举办取得了不错的反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创业期间,我们成立了南方国际技术交易市场有限公司。当时,我们利用银行贷款在笋岗仓库买下了一栋楼。上世纪90年代,笋岗仓库除了货车之外没有其他商业。我们向银行借了几千万元的贷款,每个月的利息就几十万元,但想了很多办法却一直没有盘活项目,眼看公司难以支撑下去。

在生死存亡之际,公司有人提议让我向政府求救,看看有没有其他好的出路。深圳市科学技术局(下称市科技局)的领导在听完我的汇报之后,告诉我现在国家科委和市科技局都在大力推动科技企业发展,以后深圳的科技产业肯定会腾飞。而目前这些高新技术企业需要办公和研发场地,特别是一些小的高新技术企业。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们这栋楼正好可以用来作为这些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器。于是,我们向市科技局和国家科委申请成立一个国家级常设技术交易市场,叫南方国际技术交易市场。实际上,这个交易市场就是一个专门搞科技成果转化和为科技企业提供孵化场地的机构。

接下来,我们把整栋楼化整为零,以前都是几百上千平方米一个公司,现在我们十几平方米,甚至七八平方米就是一家公司,租金最低一个月不到1000元。随着入驻的企业越来越多,有的搞研发,有的做技术转化,有的做其他贸易……一栋楼很快就成为了一个活跃的交易市场,公司也随之开始盈利。

入股高交所成为唯一民营企业董事

1999年10月,首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下称高交会)在深圳举办。当时市科技局的领导找到我说:“老常你要支持高交会,你们公司也要参加。”于是,南方国际便作为主办单位之一参会,还有专门的展位。深圳举办高交会的目的是把更多的科技成果转换为生产力,高交会举办取得了不错的反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2000年2月,省委提出搞一个“永不落幕的高交会”,时任广东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要设立深圳国际高新技术产权交易所(下称高交所)。

在接到省委的指示后,深圳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由市科技局负责统筹工作。在筹备的过程中,有人提出要做出制度上的创新,股东不能只有国有企业,也要有民营企业,要搞成混合所有制,这样才会更有活力。但事实上,当年大多数做技术成果转化的机构都不挣钱,甚至亏钱,几乎没有企业愿意加入。对此,市科技局的领导打电话问我是否能加入,我心想,南方国际本身就是做技术交易的,加入高交所也是一件好事。于是,我们便拿出270万元,作为唯一一家民营企业股东加入高交所,我也成为唯一一个民营企业身份的董事。

高交所成立 艰难探索业务

2000年10月,深圳国际高新技术产权交易所正式挂牌成立。作为董事之一的我在产权交易方面还是个不折不扣的“小白”,也从未参与过高交所的实际工作。在刚开始,高交所承接了深圳证券登记结算公司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权登记托管业务。说是承接,其实只是将30多家已登记的股份公司名册移交至高交所。由于缺乏权威性和公信力,高交所股权登记托管的市场地位很弱,得不到社会认可,根本无法开展业务,技术交易业务更是惨淡,以至于连续三年亏损。

到了2003年底,彼时还在科技大厦二楼的高交所已差不多人去楼空,原本三千万元的注册资本只剩下不到三分之一,公司月收入仅一万多元,而开支却至少要五十万元,面临随时倒闭或者被整合的境地。由于信心和市场资源的严重缺失,场内交易商纷纷要求退钱,员工流失大半,没走的人也处在摇摆不定的状态,陷入对高交所前景的怀疑和悲观情绪中。

在2005年底创造性地提出了基于自主创新战略的“创新型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股改+托管+私募→成长+上市。

临危受命 出任高交所总裁

2003年12月的一天,高交所召开董事会,原总裁不再续聘,公司需要重新推选一个新的领导人。会议从14时30分开始,一直持续到20时30分。最终我被大家一致表决推举为新一届经营班子的总裁。我也只能临危受命,一是因为南方国际是高交所的股东,不忍心眼睁睁地看着这笔投资打水漂;二是股东们的信任,在艰难时刻,我如果坐视不理,等待高交所的命运就只能是自生自灭了;三是因为我在高交所当时的董事会中是唯一一位民营身份的董事,大家认为我应该具有比较强的责任心。

现在回想起来也是滑稽,作为高交所的新总裁,我却对托管、登记、股东名册、确权这些名词一头雾水。无奈之下,我只能“赶鸭子上架”,毕竟全所几十号人还在嗷嗷待哺。就这样,四十多岁的我重新做起了读书郎,从请教在产权交易方面耕耘已久的业务骨干开始。我让总裁办专门给我在办公室搞了块黑板,一有空就把他们请进来给我讲课。

在当时的境遇下,从总裁到员工,大家减薪一半,勒紧裤腰带,同舟共济。从2003年12月到2004年5月这段时间,我们几乎天天在一起分析市场、讨论业务、谋求出路,这段经历让我们结成了深厚的情谊,这样的工作习惯也延续至今。

盘活业务

使高交所扭亏为盈

2004年初,为了打开局面,重新盘活高交所承接的深圳证券登记结算公司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权登记托管业务,我们重新整理并系统性完善托管业务规则,明确托管业务的市场定位,在2004年9月22日挂牌成立了高交所股权登记托管中心。说实话,当时的这个中心只是一块牌子而已,并无实际内容。

后来,经过与市工商管理部门的反复沟通协商,特别是当时工商注册分局的领导们体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对我们的想法提出了许多专业性非常强的意见。他们从国家商事制度改革创新的层面认真对待股权托管与工商登记的衔接问题,最终使这项工作得以突破,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作出了贡献。

托管企业股权变更登记与工商登记衔接问题的解决,为高交所多项业务发展打造了坚实的登记平台。这些工作规范和成果使股权托管的变更登记与工商登记工作实现了无缝对接,为区域性场外市场和全国性场外市场交易模式、制度与机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成为国内同类机构广泛采用的标准和努力的方向。到了2004年底,高交所扭亏为盈,开始进入了爬坡阶段。

让我们这个从经营困境走过来的团队倍感自豪的是,当年北交所特意安排人员带领北京市工商局的同志前来考察高交所股权登记托管业务,他们回去后不久,北交所的股权登记托管业务也开展起来。接下来的很多年,全国很多同行纷至沓来取经学习。

创造性提出“创新型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

在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认识到,仅仅把目光放在一般的非上市股份公司股权登记托管这种流程式业务上是远远不够的,对于深圳这个科技创新型企业聚集的城市,通过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鼓励、引导创新型企业改制,并为其提供上市前的一整套增值服务将大有可为。

高交所之前已经具备了股权登记托管的基础,必须抢滩这片蓝海,对拟上市企业分类分层次开展上市前的培育,并以此为纽带,为企业的股改、股权转让、股权登记托管、企业(项目)权益融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及PE投资提供平台服务,这简直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啊。带着这种憧憬,甚至可以说是遐想,我们反复深入地分析、讨论和研究,在2005年底创造性地提出了基于自主创新战略的“创新型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股改+托管+私募→成长+上市。这是一次大胆的金融创新,得到了深圳市政府和深圳市科技和信息局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

不久后,深圳市政府推出了参加成长路线图计划企业的配套资助政策。当年,高交所股改中心即帮助83家科技型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到2013年年底,借助成长路线图计划,高交所已为深圳培育上市公司73家,为企业直接融资达269亿元人民币。这既有力地推动了深圳市中小科技型企业的快速规范发展,也为高交所股权登记托管中心增加了企业资源,为高交所探索场外市场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后,此项计划为国内许多省市普遍学习和采纳,成为各地政府推动企业上市的标准辅导模板。作为“创新型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的主要设计和执行者,高交所承担了拟上市企业的股改、托管、私募等重要环节,为实现创新型企业规范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来自全国五湖四海的人从改革开放的初期就开始源源不断齐聚于此,为深圳的发展持续注入新鲜血液,造就了这座城市的活力与欣荣。

回归民营企业家身份

2009年11月16日,在深圳市政府的统筹安排下,深圳高交所吸收合并深圳产权交易中心,挂牌成立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下称联交所),我继续出任总裁。说是吸收合并,其实是共同组建,确切说是深圳市国资局收编了高交所,这种合并对高交所、产权交易中心及国资局都是利大于弊,是多赢的。到了2010年底,联交所即实现了4642.32万元的净利润,超出了两所合并前的利润总和,形成了政府、股东、平台、团队多赢的局面。此后几年联交所各项业务发展迅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2012年,我萌生了辞去总裁一职的想法。2014年,董事会同意了我的辞职。回归民营企业家身份后,我和几个朋友创立了前海长城基金管理(深圳)有限公司,专注于股权投资基金,专门投资硬科技。

均衡的产业结构助力深圳快速发展

深圳是一座包容、创新、进取、敢闯的年轻城市。来自全国五湖四海的人从改革开放的初期就开始源源不断齐聚于此,为深圳的发展持续注入新鲜血液,造就了这座城市的活力与欣荣。敢闯敢试是深圳最具代表性的品格,这点我在高交所工作的十几年中深有体会。我们不少创新的想法都能得到政府的支持并快速落地开展,进而再被全国各地学习,这也是国家全力支持深圳建设的原因。

深圳还是一个产业结构非常均衡的城市,拥有华为、腾讯、华星光电、大疆、迈瑞医疗、比亚迪等各行各业的龙头企业。齐全的产业配套、优质的营商环境吸引了全国乃至全球的人才和资本。

厚积薄发,行稳致远。过去四十多年深圳已经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发展奇迹,我相信,未来深圳还会有更大的发展,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