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君:野旷天低 斜月古镇

曾君:野旷天低 斜月古镇
2017年08月22日 12:28 黄欢

题记:

值得欣慰的是,尽管都市喧嚣人心浮躁,画家曾君却始终保持了一颗单纯的艺术灵魂。他点墨成趣,晕染自如,犹如一个始终陶醉在自己精神世界里的大男孩,在时而安静时而腼腆时而诙谐的纯粹世界里,挥毫泼墨,潜心创作,积淀探索,化静为动,临泉风烟,绘出了一幅幅令他自身感动,也令海内外观者勾起相思情愫、触动灵魂深处苍润素朴之情感的彩墨古镇系列作品,为当下中国丰富的美术作品注入了一股清凉朴素之微风。

曾君的作品有一种湿润清澈的空灵。

他痴迷古镇,因而作品的主题大多是以四川偏居一隅的深山古镇为创作素材,加以画家自身的主观意识、精神追求与绘画语序而独特呈现。他的彩墨古镇系列作品,墨韵疏淡,画面所表现出来的铺满青苔的巨石、倾斜陈旧的青瓦房、苍润茂密的黄葛树、柏树、松树、槐树以及从山涧奔流而下的清泉、瀑布、溪流等等,这些元素,无不传递出曾君个体对大自然、原野、乡村、生命、轮回最本真的认知。

曾君的作品还藏着一些远离喧嚣的乡土气息。既有逃离城市的距离感,也有返璞归真的单纯,透出清新的润泽与安静。他的画,恍若一首首怀旧的诗歌,吟唱出诗意清朗的意境。这与他自身在创作过程中心灵的导向有关。希腊诗人西蒙尼德斯的“画是无声的诗,而诗则是有声的画”观点与之恰好契合。近代一些美学家,如康德,都是从一些形而上的原则和概念出发,去研究美与艺术,认为美学的对象就是感性认知的完善。曾君自己说不清楚自己为何如此偏爱古镇,愿意倾其一生描绘这些积淀着千百年历史的深山老宅、狭窄石径、汩汩清泉以及某种孤寂与坚守。有的时候,即使面对一堵爬满苔藓的残垣断壁,他也会呆呆望着这堵墙很久,直到黄昏。或许,曾君骨子里就是一个有着怀旧情绪的人,因而,他醉心用中国水墨的表现方式,来书画这些渗透着千百年来历史沧桑痕迹的古镇,那些油漆早已剥落的古老而被腐蚀的木门,破碎的青砖瓦房,穿过庭院瞬间映入瞳孔的雕花檐上翘脚,细雨滴滴哒哒跌落在青石板上溅起的水花,土灰色的墙以及摇曳的杂草。曾君被古镇这些细微的画面所陶醉,常常呆坐半天或许直到夕阳西下,清月挂枝。

六十年代中期,曾君出生在成都一个铁路职工家庭。他是一个火车司机的儿子。据曾君回忆,才三四岁时,自己就喜欢绘画。自小学一年级有绘画课开始,曾君的绘画就一直是满分。曾君的父亲曾朝枢是福建人,颇有绘画天赋。年轻时考上了浙江美术学院,却在那个年代因家庭成分原因而未能读上大学。曾君的绘画天赋很显然是遗传自有艺术天赋的父亲。小时候,曾君画画,父亲就常常辅导他,手把手教他。应该这样定义,父亲曾朝枢是曾君绘画人生的启蒙老师。1982年,曾君高中毕业。1983年,不到十八岁的曾君在自己人生第一个拜师学艺的绘画老师、画家施云翔先生的帮助下开了一家装裱店。装裱店位于成都文殊院。曾君一边裱画养活自己,一边跟着画家施云翔先生学习绘画。值得一提的是,曾君的装裱店是著名画家赵蕴玉先生为其题名,店名叫做:墨香斋。言语不多、做事踏实、热爱绘画的曾君在施云翔的悉心教导下,刻苦学习山水画。早期他主要临摹唐宋时期的山水画。并大量阅读关于沈周、仇英、唐寅等的画册,琢磨古人笔韵,在继承与学习中摸索着前行。其实,一直以来,我们研究古人,就是要学会如何处理自然。因而,曾君的早期作品,技法主要以青绿山水、浅降山水作品为主,在钩廓、皴笔、设色技巧上磨炼,逐渐掌握了水墨画浓墨淡彩干湿枯淡的运用。促使自己的作品呈现出素雅清丽、流水疏鸣的俊秀与清朗。逐步奠定了曾君初期山水作品风格的雏形,为后来创作有意境的、有情感成分的、有思想内涵的“彩墨古镇系列”作品,积累沉淀出一个起点很好的自然的开端。

九十年代初期,自曾君第一幅参加四川省美展的作品《千峰云起》开始,陆陆续续他的山水画作品就多次步入四川美展的殿堂。为了更进一步的学习绘画,九十年代中期,曾君拜著名乡情画家任光荣先生为师至今,继续学习探索中国画的笔墨精髓。他勤奋耕耘,每日习画,笔耕不缀,直到九十年代末期,最终成为一个职业画家。2008年,曾君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第一次以“古镇”为题材的个人画展。这些浸润着家乡绵绵乡情以及土地气息的雨润秋山、清新薄雾、凉风绿烟、老屋古墙的作品,受到当地华人的喜爱和收藏。截止目前为止,曾君在旧金山已经举办五次“彩墨古镇系列作品个展”。2002年,为了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美学知识与山水画笔墨,曾君又拜上海著名国画家乐震文先生为师。

曾君的艺术道路走到今天,分为四个阶段。初期作品,大量临摹古代名家字画,尤以宋画为多。早期转换成清新的小写意、小泼墨,以及工写意作品。中期开始画大山大水,追求气势磅礴的画面感。2008年开始,一个偶然的机会,曾君来到泸州合江县城边的一个叫福宝的古镇,顿时被福宝古镇未被人为破坏、苍润古朴的原生态古镇气息所打动。从此,曾君开启了四川古镇之旅,他风尘仆仆,驾车前往那些未被破坏的古镇,触摸逝去的岁月中那些遗留在古建筑中一砖一瓦中那些微妙的感知。他陶醉在这些藏在四川境内偏远山区古镇的遥远记忆中,任思绪的清风澎拜,创作的激情暗涌。至今,曾君不下十六次去他最喜欢的福宝古镇探幽写生,也在这一次次的与古镇的零距离接触中找到了自己创作的基点:做一个纯粹的古镇画家。他最终在“小镇过雨百花尽,松叶满庭莺乱啼”以及“碧色青黛,风波影沉”的意象中,找到了属于自己内心创作需要以及与自己精神契合的题材方向。于是,我们就在这样的创作背景下,读到了曾君丰富的“古镇彩墨系列作品”。

有的评论家把曾君誉为中国老屋山水拓荒人。但我以为,老屋山水只是画家曾君创作主题的一个载体,一个角度。我自己更愿意把曾君定义为:一个痴迷于老屋山水创作的中国画家。我想,他最初因痴迷古镇而画古镇应该是朦胧的,不是很清晰的,是因触动而感受,而不能知觉自己最终的创作主线的,因为他在思考与纠结中。如同哲学家维柯所说:接着用一种被搅动的不安的心灵去知觉,最后才用清晰的理智去思索。曾君或许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触摸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理清绘画脉络,最终走向以古镇题材为主线的创作方向。

从曾君的早期老屋山水作品里,我们可以读到他思想意识的起伏与波动。比如作品《山水小品》系列,作品蕴含着的:山泉、老屋、老树、山峦、石壁、云雾等等,无不传递出画家本人所追求的境界:远离喧嚣,近触山野。这些老屋山水小品,尽管画面十分清新、通透与干净,但他只是在作品里融入了自身的精神追求。而并未把自己对自然、生命的认知与清晰的精神气象融于创作的系列作品中。这个阶段,曾君的作品里还读不到深邃的意境。而他近期的作品,很显然,画家赋予作品内涵与韵味得到大幅度提升:大气、润泽、潮湿与空灵,有一种沁入心脾的幽静。他最近几年的作品,如《雨润山林》:远山在薄雾中若隐若现,画面中央是隆起的一片小山丘,伫立着几间简陋素朴的木板青瓦房。一块巨石横亘在山丘下,杂树丛生,青翠点点。远远的,两个担着挑子的农家人正沿着弯弯曲曲的石阶而上,画面极度的安静,充斥着观者无尽的沉思与想象力,有着禅定般的清透。作品《岩泉万丈流》《蜀山新绿》《门前柿子红》意境颇为深远,画面中的扁舟、垂钓、瀑布、顽石、老屋、老妪,笔墨晕染,浓墨重彩,皴染搓擦,都凸显出曾君历经岁月的历练之后,在笔墨的功力之后赋予作品的视觉美、可读性以及简朴生活的乐趣。作品《最爱门前树》就给予大家无限的遐想。好想沿着这条蜿蜒曲折的青石板路,一步一步,走过树干粗大的老树,走过溪水潺潺的山涧,走到远处那座熟悉又陌生的老屋,走进青瓦房内,与久别的亲人团聚。作品《老磨坊》《空翠湿人衣》《蜀山老屋》《山居图》是我欣赏的作品。他画四川的山野之树,能让人喜欢上这些杂树的天然与顽强;他善画山泉与瀑布,让人从画面中似乎就能嗅到山泉的清澈与潮湿;他构图追求随心,并不千篇一律,笔墨清雅,朴素清澈,有时候有满构图的丰富,有时候也有留白居多的禅意,有一种让人想去拥抱和扑进画面感受空气微甜、纯净清透、山野无邪的冲动。

面若盘月,豹眼温和的曾君,长相犹如一个印度人。他话不多,不善言辞,但常常冷不丁地会冒出一些令人捧腹大笑的金句。可见,曾君也是一个冷幽默的人。曾君是独子,性格和善,家庭幸福。除了绘画,曾君还善于烹饪。他说他喜欢美食。因而,身材微胖的曾君圆乎乎的满月之脸庞就总是呈现出一种安静甜蜜的满足感。他喜欢静静听朋友讲话,而他会不动声色地及时为你添上一杯热茶。应该这样说,性格平和的曾君将自己恬淡、安静、满足、与世无争以及暗潮涌动的激情统统赋予给了他挚爱一生的艺术创作。因而,那些画面里唯美而安静的潮湿空气,四川山区里的破旧沧桑的老屋,杂草丛生的山涧与清泉,提着一竹篮野柿子的老妪,溪水边垂钓的男子,这些画面都给予了观者、那些思乡的游子触及灵魂的感怀与感动。

或许,这就是曾君作品的艺术价值体现。

画家简介:曾君,1965年生于四川成都,现为四川省美协会员、四川乡情国画院副院长、成都当代工笔画研究会理事、美国旧金山中国画廊签约画家。深造于美术学院书画创作高研班。主攻中国彩墨山水画,其古镇彩墨作品系列厚重俊秀。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