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4年财务造假?年赚108亿的知名药企,终究只剩一地“鸡毛”

连续4年财务造假?年赚108亿的知名药企,终究只剩一地“鸡毛”
2021年10月26日 18:23 海西商界官微

近日,*ST济堂因连续4年财务造假收到了来自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处罚通告。受此次事件影响,*ST济堂的股价呈现出“一”字跌停。

*ST济堂为湖北同济堂,与中华老字号贵州同济堂毫无关系。两者曾因商标打过官司,但最后不了了之。而湖北同济堂的故事要从张美华说起。

彼时的张美华是当时单位里最年轻的“副厅级”之一。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2001年,他突然辞去了公职,毅然决绝下海创办了湖北同济堂药房有限公司。

在朋友眼中,张美华是“傻”。相反,他才是最“精”的那一个。早在之前的工作中,张美华就发现了相较于国外,国内的医药流通模式非常传统,如若可以进行改造,那将会是巨大的商机。

同时,张美华也确定了从搭建连锁网络到建立物流体系再到拥有供应链的战略布局。经过半年的考察,同济堂医院用加盟连锁的方式,以武汉为中心、1000公里为半径,向长三角等地乃至全国迅速展开。

短短不到五年时间,同济堂的分店数量已经达到了3000家,销售额也在2005年突破了14亿元,成为了中国连锁药店排行榜的第三名。与此同时,同济堂也开始初步形成了医药物流、健康发展、养老服务等多元化的产业群。

2016年,同济堂借助啤酒花的“壳”实现了上市,上市后的同济堂发展非常迅猛。到2018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就已经达到了108.4亿元和5.29亿元。

然而,同济堂的巅峰之路到这戛然而止。2019年,同济堂的营收和净利润出现了双双“腰斩”。更严重的是,2020年,同济堂的营收仅剩8.93亿元,净利润为-22.62亿元。

其实,同济堂的暴雷并不是无迹可寻。早在上市之前,同济堂就开始了多元化布局,而种类繁多的业务早已经拖累了同济堂,旗下控股的子公司有超过3家是注销状态,更别提其他出现严重亏损的子公司。

为了缓解多元化带来的资金紧张,同济堂依托上市平台的资源,开始频繁地向银行借款融资。2020年,同济堂的短期借款金额就已经达到了7.36亿元。而同济堂的现金流早已不能够支撑利息的支出,负债率节节攀升,资金周转逐渐困难。

除此之外,同济堂还沦为控股股东的“摇钱树”。同济堂控股在占用资金10.47亿元的同时,还违规对外担保,内控管理机制存在重大缺陷。而控股股东手中的股票也处在一种被质押的状态,且诉讼缠身,能否如期偿还占用资金都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可以说,这家成立于千禧元年的医药公司在经历了迅速扩张、风光上市后,如今却被业绩腰斩、被立案调查等负面风波缠身,终究只剩下了一地“鸡毛”,退市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