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助力埃塞俄比亚向欧美追讨流失文物

名人助力埃塞俄比亚向欧美追讨流失文物
2024年05月21日 02:00 文汇报
图为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友谊广场。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博物馆是了解和学习人类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近年来,全球各地的人们迫切希望流失的文物可以回到故土,而非出现在异国的展柜中。由于长久的殖民历史,来自各大洲的文化艺术精品,丰富了欧美国家几乎每一个有名的博物馆,也充盈了几乎每一场涉及文物的高端拍卖会。

希腊希望大英博物馆归还帕特农神庙的大理石雕塑;埃及要求德国归还法老金棺;新西兰的毛利人希望各地博物馆归还“带有文身的祖先头骨”……

文物追索日益受到国际关注,每一件流失文物的“回家”之路都有各不相同又波澜曲折的故事。越来越多国家不断完善文物保护立法,在打击文物非法贩运和追索流失文物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近日,埃塞俄比亚的文物追讨颇受国际社会关注,特别是众多埃塞裔国际知名演员、歌手的崛起,他们的影响力使得该国要求归还殖民时期被掠夺文物的呼声变得难以被忽视。

名人频频发声,扩大埃塞文化影响

埃塞俄比亚拥有古老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因受殖民掠夺许多文物至今流失海外。据英国媒体报道,非营利组织“归还遗产”日前指控大英博物馆隐瞒有关1868年马格达拉战役中被掠夺的11件文物的信息。英国信息专员办公室(ICO)正就相关细节对大英博物馆展开调查。

大英博物馆迫于压力承认,这些文物是英军从战争中所获,它们一直被存放于博物馆地下室一个没有窗户的小房间,始终在公众视线之外。

埃塞俄比亚曾多次呼吁大英博物馆归还这批文物。然而英国一直以所谓“保护文物安全”为由拒绝归还。

埃塞俄比亚旅游部长纳赛西日前表示:“那些承载着埃塞历史文化和精神价值的文物遭到掠夺、盗窃、非法出口,转而出现在欧美国家的一些博物馆、研究中心和收藏家手中,让人感到痛心。我们强烈要求归还这些文物。”

不过曼彻斯特大学前校长、作家莱姆·西塞表示,近年来,埃塞俄比亚文化蓬勃发展,特别是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女演员提名的埃塞裔爱尔兰演员露丝·内加和四次斩获格莱美大奖的埃塞裔加拿大歌手威肯等人在西方演艺圈的声名鹊起,他们的影响力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埃塞的文化力量。

此外,还有像布克奖提名作家玛扎·门吉斯特、时装模特利亚·凯贝德,以及被誉为“埃塞俄比亚爵士之父”的音乐家兼编曲家穆拉图·阿斯塔克等越来越多埃塞名人在国际上频频发声,欧美各大博物馆也开始重新评估其藏品中的埃塞文物分量。

推动建立更完善的文物回归国际合作模式

埃塞俄比亚文物研究学者阿塞法认为,追索和保护文物,需要推动建立更完善的文物回归国际合作模式,同时各国自身要建立起完备的文物保存和管理系统,各方协力保护和发展文化遗产事业。“无论距今多久,流失文物承载着原籍国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共同推进文物回归,是政府和民间乃至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

2020年11月,埃塞俄比亚成立遗产归还国家委员会,旨在通过外交渠道追索流失文物。2022年12月,法国归还了上世纪从埃塞俄比亚掠走的740件文物,主要为古代石器和动物化石,这批文物可追溯到200万至1万年前。据埃塞俄比亚文化遗产研究和保护局局长介绍,这批文物是20世纪60年代法国考古和古生物学家在奥莫裂谷地区考察时发现的,1972年以研究为目的被带往法国。1974年埃塞俄比亚爆发内战,这批文物就一直被留在了法国。2021年,埃塞俄比亚驻英国大使馆追回了一批马格达拉文物,埃塞俄比亚遗产归还国家委员会发表声明称,这是“埃塞俄比亚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遗产归还”。今年2月,威斯敏斯特教堂也“原则上”同意将其持有的一块圣碑归还埃塞俄比亚。

为追回更多流失文物,埃塞俄比亚持续推动国际合作,先后加入《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关于在武装冲突情况下保护文化财产的海牙公约》等。

  作者:余润坤

文:余润坤图:新华社编辑:刘畅责任编辑:张勇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