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项目创投启动,导演陆川:鼓励新人作品直面当下

电影项目创投启动,导演陆川:鼓励新人作品直面当下
2024年06月17日 07:11 文汇报

“看新人的作品,最希望看到的就是对当下的表达,对时代的呈现。”知名导演陆川表示。昨天上午,第二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项目创投在上海展览中心拉开帷幕。怀揣着梦想的青年电影人,期冀借这片舞台让自己的作品被更多人关注。三位年度推荐人陆川、梁琳、姚晨分别从导演、制作人、演员的身份出发,作出专业和诚实的判断。本届电影项目创投主题丰富、题材多元。孵化其中的优质之作,并挖掘有才华的华语电影新人,正是电影项目创投举办16届以来始终坚持的初衷。

以昨天率先登场的“青年导演项目”中的作品为例,既有关注社会热点的都市电影《要是有时间,记得来看看我》《幸孕日》、想象力充沛的科幻长片《记忆共振》,亦有带着强烈地域色彩的《鸭子丘》《三岔口》等。导演邢立鹏、制片人刘磊带来《要是有时间,记得来看看我》,这部聚焦独居老人的故事获得了三位推荐人“相当成熟”的一致评价。虽然讲述的是死亡与告别,《要是有时间,记得来看看我》独辟蹊径,选取了“公路喜剧”这一形式,以豁达的态度解答人生课题。但在精巧的剧本结构之中,陆川提出,其中的“零件”仍有可打磨之处,主人公的精神世界值得进一步探索。

不为喜剧而喜剧,不为类型而类型。在昨天的交流中,陆川多次提醒后辈导演,在个人初期的头两部作品里,应当尽可能地打开视野,忠于创作,不以市场为唯一导航,“把作品放到电影史的角度,来考虑它是不是一部好作品”。对于陆川来说,走进《红雀》的故事是一次快乐的体验。川渝地区的方言和鲜明的人物个性,让作品自带清新之风,但作为“写了一堆剧本的过来人”,他也发现了青年编剧的“失重感”,“抖包袱不能包袱没底,里面的功夫不小”。

创投训练营是上海国际电影节阶梯型新人孵化体系的重要环节之一,于2017年设立,2019年全面升级,将关注重点从项目落到新人个体,针对性地帮助电影新人进入行业,为其完成自己的第一、第二部长片作品提供支持。昨天,上届创投训练营第二阶段的两个“最佳训练营项目”《幸孕日》和《鸭子丘》的主创也来到现场。《幸孕日》的故事设定在医院,以一位想成为妈妈的女孩和一位失去女儿的医生之间的冲突,意图与观众讨论生育观。在陆川看来,《幸孕日》选择了几乎“完美”的电影主题和发生空间,他提示创作者不妨从纪录片中提取能量,从而夯实人物,因为“丰富犀利的生活常常会击败创作”。家乡、土地和民俗,是《鸭子丘》的创作关键词。这部充满诗意与灵性的作者电影令姚晨相当惊喜,“这是本次创投中少有的、对人物内心进行真正刻画的剧本”。

“等你们的故事做好了,女主角可以考虑一下我。”听完《记忆共振》剧组的陈述,姚晨向主创毛遂自荐。该作以“记忆改变技术”为引,开启一段围绕科学家夫妇的悬疑旅程。陆川将制作科幻片称为“险途”,他建议,这部由国外编剧执笔的作品如果想要在国内“落地”,便要在剧情上真正地与观众、与中国社会实现对接。中小体量的科幻片在国内并不多见,《记忆共振》目前2000万元的预算令梁琳有些惊讶。“如果我们做成的话,那便是在切一块全新的蛋糕。”制作人李潇远兴奋地表示。

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项目创投从2007年起,迄今见证了98个项目进入制作,其中有72部影片参与国内外各大电影节展,53部进入A类国际电影节参赛、参展,68部实现院线上映。电影项目创投致力于沟通产业资源,扶持华语新锐影人,促进中外合作,已逐渐构成了创作中项目、国际合作项目、青年导演项目、制作中项目四个子单元,针对项目的不同阶段,提供孵化、融资和推介等对接服务。6月19日,电影项目创投四个官方荣誉将正式揭晓。      

  作者:王筱丽

文:本报记者 王筱丽编辑:施薇责任编辑:邢晓芳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