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红色党课浸润民心,金山区推出“聚焦发展 聚力转型”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十大活动

“家门口”红色党课浸润民心,金山区推出“聚焦发展 聚力转型”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十大活动
2024年06月26日 19:54 文汇报

歌舞、朗诵、红色故事……6月26日中午,上海和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内欢呼声、掌声不断,原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暨上海金山红色文艺轻骑兵进和辉光电专场艺术党课在此举行。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企业职工在耳濡目染中重温革命历史,红色精神历久弥新、深入人心。

伴随着海派秧歌《紫竹聆风》的悠扬旋律,艺术党课正式拉开帷幕。现场,金山红色故事巡讲团成员程海芗情绪饱满地讲述了红色故事《104次快车》,将观众带回那个激情燃烧的红色年代;

金山红色故事巡讲团成员郭赫锦、马佳莹以种子的奇特视角,生动演绎双人故事《一个夏夜的童话》,中国植物学家钟杨为科学奉献一生的精神令人动容;

金山群文音乐工作者汤婉莲一首《春风十万里》,唱出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上海和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的职工代表慷慨激昂地朗诵《礼赞建党103周年》、演唱《不忘初心》,诉不尽对党、对祖国的深深情意……一首首经典的红色歌曲、一个个感人的红色故事在这里轮番上演,整个现场充满了浓浓的爱党爱国氛围,观众们都听得如痴如醉。“平时都在上班,没想到午休时间还能看到精彩演出,既丰富我们的文化生活,同时还让我们接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更能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更加感受到党的光荣和伟大。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希望以后还能多多举办。”上海和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职工史家悦感叹道。

 上海金山红色文艺轻骑兵进和辉光电专场艺术党课,是金山区开展的“聚焦发展 聚力转型”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十大活动之一。为高质量推进实施“党的诞生地”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在全社会营造传承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的浓厚氛围,今年,中共金山区委宣传部、区委党校、区文旅局、区国资委等单位联合开展“聚焦发展 聚力转型”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十大活动,包括红色经典读物进社区、红色故事巡讲团“七进”、红色文艺轻骑兵“七进”、红色理论宣讲团“七进”、红色文艺创作展演实践、红色故事创作讲演活动、红色作品征集展示活动、红色文创设计征集、红色文旅线路推广、红色文化交流合作。

比如,红色文艺轻骑兵“七进”活动,将舞台搭到“家门口”,把演出送到百姓身边。打造音乐党课、舞蹈党课、戏剧党课、曲艺党课、情景党课等一批有筋骨、有温度、受群众喜爱、接地气的文艺作品,精准服务于乡村振兴示范村(美丽乡村)、农业园区、产业园区、建设生产类企业、建筑工地、学校、军(警)营和社区等基层一线,发挥红色文艺温润心灵、启迪心智的重要作用;红色故事巡讲团“七进”活动,以讲述革命历史、英雄事迹、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等主题故事为主,穿插红色知识问答等环节,来自金山区各街镇(高新区社区)的故事员把红色故事带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进企业、进军营、进网络;红色理论宣讲团“七进”活动,结合金山发展实践,推出理论学习、党性教育、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9大类79门课程,打造理论宣讲课程清单,采用“宣讲+典型引领、文艺节目、情景朗诵”等方式,精心打磨《一封没有寄出的红色家书——杨开慧写给毛泽东的信》情景剧,面向全区广泛开展党的创新理论“七进”活动,重点聚焦青少年群体,做到全区初高中、中高职校园宣讲全覆盖。

又如,红色文艺创作展演实践,按照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四个门类,组织各街镇(高新区社区)文体中心原创力量结合“‘党的诞生地’文艺创作工程”、“聚焦发展 聚力转型”工作主线、“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三大方向加强创作并进行专场展评展演活动;红色经典读物进社区,依托区图书馆总馆的资源,将红色阅读资源导入社区公共图书馆,通过推出红色文化阅读活动、红色图书推荐书单、红色经典图书专架、红色数字读物专栏,更好地服务基层群众。

再如,红色文旅线路推广,在深挖金山红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新增初心馆、毗邻党建展示馆、中华村(红色中华主题馆)等一批红色文化旅游景点,围绕“回首初心”“展望振兴”“筑梦腾飞”三个主题,设计推出一日、二日游等六条红色精品线路,并持续做好红色旅游线路宣传推广;红色文化交流合作,以金山区与对口合作地区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叶集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合作共建为契机,联合拍摄《上海知青在叶集》系列短片,促进两地文化旅游资源宣传,并联合开展组织文旅研学游、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等主题活动,共同讲好“从金山卫到大别山”系列原创红色故事。

据悉,金山区牢牢把握重要节点,开展“聚焦发展 聚力转型”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十大活动,高质量推进实施“党的诞生地”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提升金山红色文化软实力,推动红色文化融入金山城市基因。接下来,通过可亲可近、互动参与的十大红色文化活动,推动红色文化全域联动和长三角区域红色资源互动,让金山区的红色底色更鲜明、红色精神传播更广泛、红色文化影响更深远,成为引领群众精神风貌的重要力量,持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作者:项竹彦 薄小波

文:项竹彦 薄小波编辑:史博臻责任编辑:戎兵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