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术狂飙时代,什么样的人才难以被AI取代?随着人工智能迅猛发展迭代,重复性工作被大模型批量取代,对未来人才和教育的思考变得尤为重要和复杂。
日前,“AI时代关于人才和教育的思考”城视漫谈文化活动在上海书城福州路店举行,由青荷社创始人马晓辉主持,编剧荷小姐、作家韦娜、电影导演李华旺、教育学者曾颖围绕“AI时代人才和教育”主题,探讨教育内容和方式的思维调整。
基于漫谈会的思考,一群致力于教育的上海青年编剧、作家以及创意写作专业硕士共同创立“青荷青少年创意写作中心”,中心以培养青少年表达、原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力图培育人才的不可替代性,实现AI时代新破局。他们谈到,创意写作是一门面向未来的学科,对比传统中文写作对经典作品的研究分析,创意写作更侧重对当下流行文学形式的创作实践,包括脱口秀、剧本杀、游戏设计等多种形式。
荷小姐提醒,有时家长对孩子的期待是一劳永逸的,而AI时代人必须有拥抱变化的意识和能力,创写中心恰是助力提供孩子修炼内核的环境。在韦娜看来,身处AI时代,想象力尤其关键,“天马行空和脑洞大开,有时是软件不能替代的”。
“时代更迭速度之快,需要精神食粮的不断补给,满足幸福感的需要。”李华旺谈到,创编创演是未来时代必须软实力,代表着思想的活跃与应变,代表着具备与时俱进的能力。曾颖认为,AI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具备传统的知识和技能,更需具备创新思维、跨学科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提问环节,有家长表达担忧:“电子产品的泛滥,无法阻止孩子对AI工具的接触,怎么才能让它变成孩子成长的助力而非路径依赖?”对此,学界建议:“AI时代倒逼教育回归到会思考、会提问、会应用以及会创造的本质。既然无法抗拒AI时代的到来,家长应积极拥抱与接纳,做好孩子人机结合的思维方式引导,用AI工具辅助青少年个性化发展。”
智能高度发展给人才教育带来颠覆性挑战,同样也有值得探索挖掘的新机遇。活动现场,“童小角”表演社团带来孩子们参演的历史故事短剧《我是杨家将》《少年梁祝》。青少年创编学习与创演实践相结合的影视展演教育形式,让小演员们在戏剧中获得感受、表现和创造的能力,也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作者:许旸
文:许旸图:主办方编辑:李婷责任编辑:邢晓芳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