栉风沐雨百廿年,风华正茂再启航。今年,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迎来建院120周年。
从虹口到闵行,从专科医院到综合医院,从二级医院到三级医院,从一级分科到二级分科,从重点专科“零的突破”到如今的4个市级重点专科,从本(专)科临床教学到研究生教育(现有复旦大学6个博士点和13个硕士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形成全面、多层次化的教学体系,从科研薄弱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接近两位数的立项……百年之路,筚路蓝缕;百年征程,波澜壮阔。
近几年,五院以入选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单位为契机,以牵头成立闵行南部科创中心医疗集团为抓手,继续开展医联体大学科建设,扩大特聘专家队伍,以量变带动质变,提升学科影响力和学术地位,不断提升服务能级,使居民就医更便捷,获得感更强。五院人脚踏实地,书写出医教研蓬勃发展的光辉篇章。
志愿服务让医疗更有温度。有一群五院人,他们的足迹远至沙漠环绕的北非大地,踏遍新疆昆仑山北麓的喀什泽普,他们的身影出现在西南边陲的云贵高原,也登上过人迹罕至的世界屋脊。他们用大爱精神,树立起医疗援建的一面旗帜。
“在奔赴中承担,在实践中探索,在坚守中前进,在思考中创新,在传承中图强,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高效、便捷的健康服务!”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刘进直言,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五院将为实现“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奋斗目标和“区域性医疗中心的领跑者”的美好愿景而不懈奋斗。
>>>院长说
一切为了患者,医者始终在路上
从1904年到2024年,从西人隔离医院、同仁会上海医院、上海市市立第五医院、上海市立第五人民医院,再到如今的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医院几经改名,加上的“人民”二字,于医院而言,实则担起的是守护人民健康的重责。
2016年,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迎来了新的掌舵人——吕飞舟。
他既是一名骨科医生也是一名医院管理者,双重身份加持,在他的管理下,五院的发展画出一条上扬线——通过三级乙等医院复评审;在国家卫健委“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活动中,五院连续被选为优秀典型受到表扬,被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评为“改善医疗服务创新医院”;2022年入选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单位,2021年获得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考)中连续多年取得佳绩,跻身全国三级综合性医院前20%,在上海同级同类医院中名列前茅;重点专科量、科研竞争力稳步提升,位列上海市同级同类医院前列……
其管理秘籍究竟为何?听院长说。
翻开新篇章:引入三甲医院资源,让居民享受优质诊疗服务
2016年年初,在闵行区人民政府与复旦大学全方位的区校战略合作协议之下,华山医院以整体托管的形式和五院成立了医联体,派驻了院长和医疗副院长“一正一副”两位管理者。
2016年,吕飞舟被正式任命为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院长。彼时,他已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担任副院长,积累了三年的医院管理经验,见证了华山北院从无到有的创立过程。面对新的挑战,全盘管理另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综合医院,对于吕飞舟而言,“内心仍有些忐忑和紧张”。
“作为一家区域性医疗中心,其首要责任是为辖区内的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注重临床能力和服务的双提升,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是医院的核心任务。”基于这样的管理理念,吕飞舟一到岗便着手排摸,就多发病、常见病等就诊需求相对集中的重要科室进行改革,而人才储备与技能提升则是首要任务。
在吕飞舟的布局下,五院提出“医联体大学科”概念,在充分收集各个科室需求的基础上,遴选了普外科、血液科、检验科等19个学科纳入“医联体大学科”范围,先后引入67名华山医院专家担任学科主任,通过门诊带教、教学查房等方式不断提升五院医护的专业技能,借助外力推动重点学科发展,以响应患者多维护、多层次的需求。
“学科主任的工作侧重于提供学术支持,并不直接参与科室人财物的管理。”吕飞舟介绍,通过多年医联体建设,不断引入三甲医院的学科资源、专家资源、科研资源,在建设人才梯队、提升学科水平的基础上,让患者就近享受到了优质的医疗服务。
以五院皮肤科为例,该科被纳入华山医院皮肤科统一管理,由华山医院皮肤科主任担任大学科主任并派遣学科带头人,由此形成了皮肤专科优质发展的良好生态。在此基础上,经过各方努力,华山医院好用不贵的皮肤科自制制剂全部落地五院,且全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这在全市尚属首创。
“现在闵行区的老百姓都知道,华山医院皮肤科看不到的专家、配不到的药,在五院都能实现。”吕飞舟补充道,华山医院的专家号源同步下沉至五院,热门的专家号不必抢,依托转诊系统,闵行居民即可轻松就医。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近五年来,五院的门诊患者满意度、住院患者满意度及医务人员满意度节节攀升,去年门诊患者满意度及医务人员满意度逾九成,住院患者满意度更是高达97.38%,再创新高。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永无止境。根据“孵化一批市级及以上临床重点学科(专科)”要求,五院正对标市级及以上临床重点学科(专科)建设要求和三甲医院评审标准,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启动重点学科群孵化、市级及以上临床重点学科(专科)创建工作,明确年度任务和阶段目标,分步推进,力争通过三年行动,为国家级、市级重点学科(专科)创建打下坚实基础。2024年上海市卫生健康委重点专科评审结果中,五院共计四个重点专科入选,为医院发展写下生动注脚。
打造新模式:建紧密型医疗集团,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这意味着,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已经成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
2023年9月25日,闵行区卫生健康委印发《闵行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建设工作方案》。根据方案部署,坐落于闵行区南部的五院试点牵头建立闵行南部科创中心医疗集团。作为闵行区两大医疗集团之一,南部医疗集团在已有的医联体建设基础上,不断探索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办法。
吕飞舟强调,医联体建设偏向于学科的共建、人才的培养,不要求人财物统一管理;但医疗集团试点更强调内部的同质化管理、同质化运营、医教研协同、医防融合、信息共享等,力求通过成员单位间“紧密型”的连接进一步推动“强腰立地”战略定位的实现。
目前,闵行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的成员单位包括华山医院、五院及区域内3家二级综合性医院、5家专业站所和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服务面积229平方公里,总服务人口114万人。
“作为区域性医疗中心,五院不断推动资源下沉和共享,以持续提升社区医疗服务能级为己任,通过设立五院专科医生下沉与社区全科医生上浮机制,为全科医生提供专业化发展训练,以提升其全专结合的能力。”吕飞舟介绍,五院的专家号源直接投放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工作站,全科医生就诊时如遇到无法把握的情况,可直接将患者转诊至五院,就诊完毕后,全科医生会收到反馈短信,以便跟进后续的康复治疗,实现分级诊疗闭环管理。
一方面,五院安排高年资医生下沉社区开展门诊、带教等工作,服务社区医生和社区居民。另一方面,医院建立复旦-闵行医教研协同型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临床技能实训基地,接受社区医生进修培训,推广同质化管理和诊疗理念。
比如,五院与江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开展联合病房试点工作,探索建立人员调配机制、派驻人员和社区医生分工机制、患者上下转诊规则、绩效分配机制等;与马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开展适宜外科手术下沉试点工作,探索三级医院带动社区机构开展门诊手术、各级机构同质化运行的适宜方式;与浦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开展药品目录衔接试点工作,探索保障区域常见病、慢性病患者合理用药需求的药品配备使用规则。
另一块重要工作,是提升基层医生的科研能力。在医校共建的道路上,五院获批成立复旦大学社区健康研究中心,结合“社区健康体系的建设、社区健康服务能力建设、社区健康业务创新、社区健康科技创新、社区健康管理创新”五大方向进行探索和研究,开设了社区医教研协同合作暨师徒结对项目,协同社区做好慢性病研究。
“中心将科研、教学和临床服务整合起来,提高对社区慢性病、常见病的医疗服务水平,实现健康管理的全程模式,着力打造成国内一流的社区健康研究高地。”在吕飞舟看来,这种做法对于提升基层公共卫生能力、全科医生临床诊疗及服务能力,对于进一步落实分级诊疗,无疑是积极且有益的探索。
培养新一代:助年轻骨干成长,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
医院要发展,人才是根基。经过多年发展,五院本土学科逐渐成为高水平发展的学科,以内分泌学科为例,目前已拥有三位博士生导师和多位硕士生导师,肾脏内科、呼吸内科等科室已成为重要博士点。
医院既需要引进高端人才以提升专科能力,同时也要发掘医院内部优秀人才,并在各方面给予支持,让他们向着成为高水平学科带头人的方向发展。通过引进人才与培养本院人才的模式,在全院上下形成相得益彰、井然有序的竞争氛围。
“管理者要为年轻的骨干们树立标杆,让我们的年轻医生明白,他们应当成为怎样的医生、老师、研究者,这很重要。”在吕飞舟的手上有一张表格,其上详细记录着院内颇具发展潜力的年轻骨干们,将其划分高端人才、中坚力量、青年人才等三个层次,并有针对性地为他们定制人才培养计划。
具体来说,对于高端人才给予更多资源,取得更高的课题、奖项,以及争取成为博导。中青年人才,鼓励他们攻读硕士、博士,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主动筛选中坚骨干力量,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宗旨,扶持他们向硕导、学科带头人的方向努力。
近年来,五院先后选送22名科研骨干赴海外开展一年期的科研研修深造,选派24名青年骨干参加了共计四期的美国哈佛医学院临床学者培训项目,并为13名医护联系了国际知名医疗机构参观学习,培养年轻一代的国际视野。
2023年五院正式成立青年学院
五院还设立了院级人才培养计划,分为曙光青年、菁英人才、卓越人才,分别对标青年人才后备军、学科建设主力军、医院品牌带头人三个层面,层层推进人才梯队的建设,加大培养力度,打造医教研全面发展的人才队伍。
“我们的医护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打开国际视野,提升专业技能,不断学习、进步并改进,从而更好地为临床与患者服务。”在培养年轻一代的道路上,吕飞舟自觉自己是一名鼓励者,为年轻人取得的成绩而鼓掌;更是一名鞭策者,鼓励他们不断前进,去取得更好的成绩,摘得更甜的果实。
“为医者必须善于思考,去学习全球最先进的医疗理念,去研究世界前列的医疗难题,我期望每个年轻人都能有更多自我要求和自我期待,激发出更多职业自豪感,在院内形成比学赶超的氛围。”吕飞舟感慨。
如今的吕飞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依旧没有放弃临床工作。他既是一名医院管理者也是一名脊柱外科医生,双重视野下,也让他对医者这个身份有了更深的体悟。每年五院的新职工培训中,吕飞舟都会首讲第一课,他总会提醒新职工们问自己三个问题:“我们的初心是什么?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追求的是什么样的人生?”
“有一张照片,在波士顿贝斯以色列医院,当所有人踏进医院的那一刻都会看到巨大的‘Human First(以人为本)’标语。”吕飞舟说,医者要始终敬畏生命,“你以性命相托,我必全力以赴,要对得起患者的选择和托付,满足他们的需求和期待,这既是一名医者的职责,亦是一名管理者的重任。让患者更满意,我们始终在路上。”
五院医学模拟实训中心
>>>特色医疗一览
信息化血糖管理中心
中心创建于2016年,依托内分泌科开展工作,作为上海市医学重点专科、闵行区特色专科、复旦大学“985”优势学科,以“互联网+医疗”模式构建信息化血糖管理中心,有效管理院内以及闵行区周边包括马桥、江川、吴泾、颛桥、七宝、梅陇等在内的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近2万例糖尿病患者,并构建了信息化血糖管理的闵行模式,解决了传统血糖管理受众人群少、血糖达标率低,围手术期感染率高及住院天数延长等问题,实现了区域内糖尿病患者及时、有效、准确、规范治疗,以减少糖尿病相关不良结局的目标。
自中心建立后,连续举办了市级和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智慧医疗背景下“区域模式信息化血糖管理中心建设”》,管理中心核心成员先后至全国各地分享及推广“闵行区域模式”信息化血糖管理中心建设经验,陆续吸引包括全国近150家医院前来参观学习。
中心获得2019年度“复旦大学优秀医疗服务品牌”、基于“信息化血糖管理的闵行模式”构建及应用获得2020年度的“中国医院管理奖”铜奖。为更好推广信息化血糖管理,科室负责人参与撰写《院内血糖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专家共识》(2021),2022年推出科普读物《住院患者血糖管理》。
微创脊柱外科中心
中心创建于2018年,为复旦大学“985”优势学科、闵行区医学特色学科。依托“华山-五院-闵行”医联体支持,通过不断学习借鉴华山医院骨科先进医疗技术和同质化管理经验,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中心在国内率先开展导航下椎体成形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腰椎微创融合手术(MIS-TLIF)、椎间孔镜手术、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等10余项脊柱微创新技术,率先在国际上发表数字导航脊柱微创技术的临床研究文章。目前,微创脊柱外科年手术量500余台次,近6年累计完成超过3000余台次,优良率超过96%。
中心致力于脊柱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取得了众多开创性研究成果。基于国人脊柱应用解剖学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了改良TLIF术式,显著降低了神经损伤发生率;基于微创理念,在国内率先开展MIS-TLIF手术,研究成果被权威期刊《神经外科杂志-脊柱》誉为“目前所有相关文章中唯一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主导研发的解剖型融合器Halis获得中国CFDA和美国FDA认证,推广应用至国内外多个国家与地区,相关成果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和成果推广奖。
肺部感染诊疗中心(呼吸与危重症诊疗中心)
中心创建于2018年,依托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开展工作,是五院重点专科、复旦大学“985”优势学科、闵行区特色专科。
团队不断探索肺部感染精准诊疗的模式,积极开展支气管肺泡灌洗、经皮CT引导下肺活检等技术,对危重症患者抢救水平不断提升;针对不同的感染患者,开展辨证施治,运用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获得患者好评,2023年成为上海市“十四五”中西医结合肺病重点专科。
团队在肺部感染诊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13年揭志军主任在诊疗过程中,发现全球首例新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以并列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论文,并获得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近年来,团队坚持科研创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课题等十多项课题,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30余篇,影响因子>200多分)。2021年,团队完成的《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治、免疫机制研究及推广应用》项目获得上海市医学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盆底及男科疾病诊疗中心
中心创建于2014年,2019年后升级成为闵行区盆底中心。作为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尿控盆底诊治分中心、上海首家区域性盆底中心,依托“华山-五院-闵行”医联体优势专家医疗资源下沉,围绕患者全生命周期大盆底理念,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建立了以盆底相关疾病“防、筛、诊、治、康”全链条管理为特色的盆底中心多学科诊疗模式,完成了从“各管一摊”到“一摊共管”的巨大转变,实现了多学科资源整合、诊疗流程的一门式诊疗。
中心包含泌尿、妇产、男科、康复、中医、肛肠、营养科等12个学科,下设13个亚专业组,覆盖区域内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了基于分级诊疗制度的盆底疾病专病健康管理。
管理模式在全国12个省、市的15家医院得到推广,最远惠及数千公里外的云南省当地医院。中心被授予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示范科室”及四个国家级培训基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为治疗体系、4项盆底康复专利技术、5项盆底手术相关专利。
中心协助外省市多家医疗机构创建盆底中心,培养研究生、进修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等。中心手术量、康复治疗量在上海地区名列前茅,以个体化治疗方案、术后低复发率及生活质量高改善率在业内著名。作为全国首批开展盆底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综合性中心,充分发挥国家级平台的优势,实现“泌尿盆底、性医学盆底、妇产盆底及肛肠盆底”四位一体、中西医协同为特色的高质量协同发展,持续打造立足上海、服务全国的诊疗中心。
作者:
文:翁晓雯 王金铎 王阳贇 周逸凡 徐韵婷 刘树勇图:院方供图编辑:李晨琰责任编辑:樊丽萍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