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印象当中,导致封建王朝走向衰败的君主,要么昏庸、要么残暴,然而对于汉朝的灭亡,吕思勉认为:“汉室盛衰,当以宣、元为界”。也就是说汉朝到了汉元帝以后逐渐走向灭亡。汉元帝登基后西汉国力达到极盛,为何后世对其却评价很差?
一、性情柔弱缺乏主见
史书上说汉元帝“柔仁好儒”,这本是一个好词。但是在实际的生活当中,汉元帝却是一个优柔寡断,不能驾驭局势,缺乏主见的一个人。汉宣帝弥留之际,给汉元帝安排了史高、萧望之、周堪三人辅政。
汉元帝原本让萧望之推行仁政,没有想到萧望之却招致弘恭、石显等人的嫉妒,于是联合史高、许章两姓外戚联手,共同对付萧望之,只用了两个回合,就将萧望之逼死。萧望之的死,汉元帝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对于萧望之的死,也可以看出汉元帝的性格。如果他认定萧望之是忠诚的,完全可以使萧望之免受小人的陷害。可是汉元帝被宦官左右,第一次他被宦官忽悠,第二次仍然被宦官牵着鼻子走。萧望之的死,可以看出汉元帝缺乏战略眼光和政治谋略。
二、倚重宦官威权旁落
萧望之死后没有多长时间,紧接着弘恭也撒手人寰,石显担任中书令,汉元帝将朝廷大权全部交给石显。汉元帝信任石显当然有他的过人之处,《汉书·佞幸传》记载:“显为人巧慧习事,能探得人主微指,内深贼,持诡辩以中伤人,忤恨睚眦,辄被以危法。”
意思是,石显这个人有能力,聪明伶俐,精通法典,善于探知皇帝的心意。但是石显也有他心理阴暗、报复性强的一面。石显掌权以后,开始拉拢史丹、许嘉等外戚,更拉拢见风使舵的匡衡、贡禹等人。同时,与太监结为“内党”。
汉元帝也特别宠信宦官,他认为宦官没有家室,不会缔结“外党”。开启了汉代宦官擅政的先河,汉元帝将自己的权力,交给了宦官集团,汉元帝过起了悠闲的生活。因为宠信宦官,导致皇权式微,朝政混乱不堪,西汉由此走向衰落。
三、汉元帝丢弃法家治国之道,使得民众流离失所
汉朝的制度是霸道与王道的并用,霸道主要是指汉武帝以来,西汉的基本国策,霸道采用的是法家手段,匡正国家,约束臣民。王道是指以儒家理念,推行德政,教化天下。在武、昭、宣三朝以霸道为主,王道为辅的政策,塑造了汉武盛世和昭宣中兴。
汉元帝即位以后,中国历史进入了儒学治国的时代,汉元帝向天下表明自己一心向儒的决心。朝廷上下,弥漫着浓郁的儒风。当时很多儒家真正的忠臣,被假的奸臣给陷害。而汉元帝还傻傻不知,最终奸臣当道,社会问题频发,土地兼并,贪污腐败,百姓食不果腹等现象。
汉元帝登基虽然16年,西汉国力达到极盛,但是他性情柔弱缺乏主见,倚重宦官威权旁落,又丢弃法家的治国之道,使得民众流离失所。导致后世对他评价很差。南宋翰林院学士洪迈评价汉文帝:“孝元之优柔不断,权移于阍寺,汉业遂衰。”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