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源″五爱工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德源″五爱工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2024年06月06日 11:26 义星文化

六一前夕,德源希望教育救助中心“五爱工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5月27日,首轮活动走进华人老家、乐圣故里山西洪洞,在这里的十三所小学开展为期四天的古琴与弦歌的知识讲座和艺术表演。本次活动主题为“弦歌不辍”,德源希望教育救助中心主任宋凯说:“弦歌不辍,这个词既是对弦歌艺术的一种推崇,更被广泛地用来比喻教化育人事业薪火相传,也同时表达了德源的一种教育救助情怀,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青少年认识和喜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本次活动特别邀请德源爱心教育专家、青年古琴家、琴歌演唱家张中亚先生作为授课嘉宾。5月27日—30日,张中亚老师陆续走进了龙马学校、明姜学校、韩略学校、刘家垣学校、万安三分校、马头学校、淹底学校、阳曲学校、干河学校、北段学校、西崔堡小学、师村小学、中慈德源希望小学共十三所学校,共为4000余师生们讲述古琴知识、演奏古琴曲目。

张中亚老师讲到:“古琴作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非常适合用以培养青少年的情志。因为古琴的精神是中正平和,这是一种正气的君子品格”。古琴,又称琴、瑶琴、七弦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2003年被认定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琴曲现存世3360多首,琴谱130多部,琴歌300余首。

活动期间,张中亚老师不仅演奏了古琴名曲,还为师生们演唱了琴歌。琴歌,即抚琴而歌,是古琴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是诗词与音乐相结合的艺术,能够较好地表现古琴富于歌唱性的特点。讲座和演出现场,孩子们被张中亚老师风趣幽默、通俗易懂的教学方式深深吸引。

授课之余,张中亚老师还和当地的师生们追慕先贤,一起拜谒了乐圣师旷。师旷是春秋晚期的音乐大师,也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山西省洪洞县曲亭镇师村是师旷的故里,后人为了纪念他,取村名为师村,村东现存有师旷墓和师旷庙遗址,村民习惯上称师旷庙为“大夫庙”。

“五爱工程”是德源希望教育救助中心发起以“爱祖国、爱社会、爱环境、爱父母、爱自己”为主要内容的青少年素质教育工程。此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中,张中亚老师用古琴和琴歌的方式,演绎着五爱主题的音乐作品,让师生们耳目一新,特别是用古琴伴奏,带领师生们合唱《歌唱祖国》的时候,激发了所有师生的爱国共鸣,更是把现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