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新的一年尚未到来,而2024年末已然进入倒计时阶段。
站在2024年末收尾这一重要时间节点,在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和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宏伟蓝图描摹下,今年保险业如何发挥发挥保险业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不仅是各大保险公司必须思考的命题,同样也是市场一直寄予强烈期待的淳朴愿望。
当然,国内外严峻复杂经济大环境依旧带来很多不确定性,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在国民经济稳中向好,持续向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以及宏观政策逐步显效发力的深度赋能下,2024年的寿险业正处于重要的战略转型机遇期。
对此,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在政策积极导向、监管带头引领、市场焕新需求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寿险业在今年所展现出的穿越逆周期下寻求新生机的这股韧劲,必将成为推动整个保险市场向高质量价值转型的强大推动力。
而如果要提炼一个关键词来对2024年寿险业做归纳总结,我们更愿意用“新周期下的谋变”一言以概之。对于这一关键词的详细解读,去深入探究作为行业中坚力量和中流砥柱的寿险公司究竟做对了什么,将对于我们把握人身险市场未来脉络走向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基于此,每日财报、每财网根据公司实力、产品创新、客户服务能力以及市场口碑等多个综合维度,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对各家保险公司进行综合评判,于12月27日推出“2024金柿奖中国保险行业样本企业”,旨在挖掘过去一年行业内最具稳健、成长、创新、科技、高品质服务的企业,共同寻找中国保险行业新榜样。
“报行合一”持续影响,渠道改革势在必行
回顾寿险业发展历程,可以用“春风得意”来形容中国寿险市场的“昨天”,而对于中国寿险业的“今天”,经过40余年的改革发展,如今我国寿险业走到了历史性的转折关口,开始步入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助力金融强国建设的新时期。
这个转变阶段,既充满了挑战也伴随着机遇,困难与希望相互交织,并行不悖,各大保险公司在混沌中不断摸索着方向,寻求新机。
从监管政策层面来看,自去年中旬银保渠道率先实施“报行合一”政策,再到2024年经代渠道报行合一的落地,而如今个险渠道的报行合一也愈发紧迫,渐有“犹抱琵琶半遮面”之势。
客观而言,短期看,这意味着寿险业市场主体在渠道优化、创新等方面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但实施“报行合一”是行业管控费差损风险的一个重要监管“抓手”,更加长期的实际目标是提高行业的经营效率,即“降本增效”,确保人身险行业实现稳健经营。
但无论是各大保司在短期内面临渠道端大范围的调整优化,还是监管政策出手对行业长期稳健发展的强烈决心,最终的目的殊途同归,皆是为推动寿险行业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升级进入深水区而保驾护航。
我们知道,寿险企业在渠道端面临大规模洗牌下,既有渠道会遭受到一定冲击,这是“报行合一”政策所带来的短期情理之中的结果,但不可否认,任何挑战之下都蕴含着新的机遇,市场也会迸发出新的需求,而恰恰在这时,不少保险公司善于洞悉市场,提前对渠道重新布局并改革创新,来承接这部分转移的市场需求,从而跑出新的增速。
比如,在报行合一的影响下,一些更强调扁平化管理、团队更精英化的保险公司,凭借着在代理人渠道持续提升代理人专业化和职业化,使其从“产品销售”蜕变成“客户专家”的专业能力中脱颖而出。
也有一些头部的大机构借此机会重新梳理利益分配链条,从以往的单一“代销平台”到两者相互“深度融合”来转变,实现“银行、保险和客户”三方共赢,这些都是今年各大保险公司不断发力方向和锚定目标。
数据上也印证了这一观点,从五大上市险企最新保费数据来看,今年前9个月,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以及新华保险,其原保险保费收入6083亿元、5689.16亿元、6891.75亿元、3694.12亿元、1456.44亿元,同比增长5.1%、5.2%、8.4%、4.6%、1.9%以及5.8%。
在新单保单增长带动下,人身险公司新业务价值也在逐步增长。我们曾多次提过,新业务价值是体现寿险公司经营成长性的重要参考指标,只有卖新单的能力回来了,行业才算是真复苏。根据统计,前三季度中国人保、新华保险、太保、平安、国寿新业务同比增速分别为113.9%、79.2%、37.9%、34.1%、25.1%。
预定利率持续下行 推动行业产品及服务向高质量转型
过去二三十年,保险行业在时代的红利下,选择了容易走的那条路,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历经一轮又一轮的周期,作为在顺周期中坚守发展,逆周期中砥砺前行的保险行业,自然也不例外。
自2019年保险市场4.025%年金全面停售,到2023年3.5%预定利率产品全面停售,再到2024年8月2日,金融监管总局下发《关于健全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的通知》,明确 9月1日起,传统险预定利率上限由 3.0%下调至 2.5%;10月1日起,分红险预定利率由2.5%下调至2.0%,万能险最低保证利率上限由2.0%下调至为 1.5%。
从寿险费率改革历程上来看,行业每一次的预定利率下调几乎都呼应了市场利率下行的趋势,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寿险公司的利差损风险,降本增效,防范化解风险,促进健康发展。同时,预定利率下行也倒逼寿险行业各大主体保险公司,为适应市场而开发出可以抵御通货膨胀和预期年化利率波动所带来风险的类似于分红保险这类浮动收益型的产品,即保障+浮动收益混合型的产品,这也是发达保险市场的产品发展趋势。
于是,我们欣然看到,今年以来许许多多的保险公司都展现出了强大的产品开发能力,如太平洋人寿与平安人寿在今年第二季度都一口气推出了多达二十余款产品。
另据《每日财报》不完全统计,2024年第二季度共有71家人身险公司发布了454款保险产品,覆盖人寿保险、年金保险、健康险、意外险等多个险种。进一步来看,人寿保险产品以终身寿险为主,共有104款。其中,63款为普通型终身寿险,35款为分红型终身寿险,而分红型终身寿险中,就有24款为现金红利型产品,11款为增额红利型产品。
事实上,各大保险公司主动开发和创新产品的背后,是将保险作为其他金融产品无法替代的保障功能属性优势发挥最大价值,要知道对比当下整个经济大环境利率的下行变化,尽管保险市场预定利率一次次下调,但优势依然存在。
与此同时,预定率的持续下调的确让市场带有一丝悲观情绪,但这种下调趋势并不会因为个人意志转移而产生变化,反而“硬币的另一面”,这又会给寿险市场的销售和服务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在此背景下,专注顾问式营销导向、需求导向,避免再度陷入过分强调浮动收益这部分投资属性,避免卖“预期”的销售误导,做好预期管理,可以说是2024年寿险行业销售产品和提供服务最为显著的特征和主旋律。
正如麦肯锡发布的《拥抱变革:展望2024中国寿险行业》研究报告中指出,对保险公司来说,提升机构效能、组织效能和运营效能(“三驾马车”)是当前紧要任务,因为最终产品与服务的竞争力将反映到精算假设、运营成本和效率上,只有充分发挥“三驾马车”在转型过程中的积极作用,险企才能更好适应市场和客户需求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与价值创造。
厚积薄发牢筑发展基石 深度服务民生实体
从国家对保险行业政策导向来看,一直以来国家始终鼓励保险行业进一步做优做强做大的基本政策不断得到强化。
去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不仅强调了深化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重要性,而且还明确提出保险业要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功能,赋予行业清晰的功能定位。
而在今年陆家嘴论坛上,国家金监总局李云泽局长发表了关于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演讲,指出保险业正迎来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全行业要“在大有可为的时代大有作为”。
国务院于近期正式出台了《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 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更是对于保险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清晰的指导和明确的路径。
从去年一直延续至今,一系列极具价值发展内核的重要政策陆续落地出台,背后所透露出的深远意义不言而喻,是国家对保险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殷殷期盼和绵薄厚望。
实际上,为实现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以经营寿险为核心的一众人身险企们,早就谋定而先动,将着力点放在“五篇大文章”上,牢牢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坚持保险姓保、回归本源专业性,最终归宿就是通过保险金融能够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比如,在做好金融五篇文章的大背景下,今年以来,中国太平义不容辞地扛起了全力服务国家战略,应对老龄化社会,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及养老服务体系的责任。而太平人寿作为集体旗下寿险专业子公司,更是成为了落实集团医康养生态圈建设规划的主力,矢志不渝地将“保险+医康养”模式作为服务国家战略、贴近人民需求的重要抓手,以“保险+医康养”生态圈为战略发展重点,持续推进保险与医康养产业的融合发展。
再比如,中邮人寿就持续在普惠保险上探索深耕,不断拓宽专属普惠保险服务边界,创新开发出针对老年人、快递员等慢病群体保险产品,同时扩大保障人群和覆盖面,为筑牢民生保障提供长久助力。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今年以来,在如今行业内外部面临巨大挑战下,以保险中长期资金稳定投入并持续推动着国家金融强国战略迈向新高度的例子不胜枚举,这不仅代表着各大寿险公司承担起赋能民生经济前行灯塔的引领作用,更为稳定行业信心贡献绵薄之力。
获奖名单: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