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游“邓州楚长城”是2010年初夏的一天,是和河南省作协会员、南阳盆地作家史恒臣老师一起去的。
彼时的“邓州楚长城”还没有得到深入的保护和文化挖掘,只是在听当时的《南阳日报》编辑窦跃生老师讲写作课时讲过邓州的“楚长城”,对窦老师讲他在某知名媒体上发表文章“中国长城在南阳XX地找到了父亲”这一标题来了兴趣,遂和时任南阳某大型企业宣传部部长的史老师一约,结伴到邓州杏山寻觅“楚长城”的历史踪痕。
那天我们乘坐的是单位自用车,走的是通村客车运行线路----“市区-高集-彭桥-杏山”路线。8点出发,由于没有当今的“高德导航”,路况也不及现在,我们到彭桥街时已经8:40了。记得最清的是那天车辆过了彭桥街就遇到了一段被当地人戏称为“天下第一害路”的水泥厂车辆通行道,被重车辗轧的路面石棱突兀、犬牙交错,司机小心谨慎的尽力保持把四个轮子行驶在较高的石块上才避免了底盘挂擦,低速慢慢通过。
因为上山没有“正路”,加之第一次去,我们乘坐的车辆越过“天下第一害路”后,在当地村民的指点下,车子又绕道在几个山中村子间盘旋,从彭桥街到“楚长城”所在山头的山脚,足足走了40分钟时间,停在了一个与湖北界接壤的山下路边。
车停稳后,正好遇到一位放羊的当地村妇,向前问询,但她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楚长城”,经用语言和手势描述,才恍然大悟,指着不远处一个山头上簇簇灌木朦胧掩映的、微见石片反光的环形突出带,笑着回答“那不,就是那儿,最近老是有人去那儿照相,但那叫什么“长城”?那就是半山腰一个年代久远的寨子。这个山上的石寨最为完整,把山头盘了一个圈,寨内还有两间石砌房子,但都快倒了。旁边另一个山头上也有寨墙,没有围成圈,还没有路,听老人们讲古代这些寨子曾经是屯兵跑马的地方,解放前还藏过土匪,我们打小跟着大人放羊时就经常在那儿玩耍,全是石头片子,不是长城,说这是长城的人估计是彪(骗的意思)人的”。这妇人真是“相夫育子山凹中,做饭牧羊度人生。只晓长在杏山下,不知常伴楚长城”。在她的指引下,我和史老师及司机三人攀穿过微见陌痕且满是刺玫的山坡,爬了20多分钟才到“楚长城”跟前,其时已经快上午10点钟了。
走在邓州“楚长城”上,除了近处一座因人为开采而造成半架山头被削的立陡立陡的景象有碍心情外,俯视远方尚能看到朦朦丹水一片,尽管是荒山野岭,但阵阵山风飘过,爬山的疲劳却瞬间消失,旋即又让人兴奋起来。行走城上,脚下松动的城墙石片峥然有声、吱吱作响,似在诉说曾经烽火连天、马嘶鼓鸣的岁月,也似在倾诉秦楚战争、你死我活的残酷,又似在讲述土匪盘踞、遗患乡里的故事。史老师经过认真仔细地对寨墙墙体勘查、通过对石块的敲打判断、对地形地貌的观察、对寨内遗留物的分析,准确判断出:这就是窦跃生老师讲的邓州“楚长城”。史老师因为是宣传部长,当时有较为高档的照相机,留下了不少珍贵的邓州楚长城2010年“影像资料”。我当时也附庸风雅用自己那部只有几百像素的老式手机,模仿着史老师的样子捕捉了几个照片,留作纪念。倒是那天司机听了史老师的判断后比较高兴,一边跺着脚下的石片,一边笑道:”我五十多岁都快退休了还没去过北京的长城,今天冷不防登到了北京长城他爹---楚长城头上了,也算圆了我“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梦,真是快哉、快哉”。
这次再游“邓州楚长城”是2023年暮春的一个上午,缘于前一天在邓州一高读书的孩子期中考试完毕放假一天,因为学的是“理化地”学科,我深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眼看千遍不如手做一遍”、“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的道理,所以和媳妇一商量,趁着学生这次考完试心情高兴,偷得半日时光,全家一起到“邓州杏山河南省级地质公园”一游,既是放松心情,也是举家研学,既能提升孩子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也能实现我重游“邓州楚长城”的小心愿。
全家人一拍即合。早上7:40我们自驾从家里出发。现在的车载导航就是方便,帕萨特汽车只有在快速通道上才真正发挥出了最佳动力,不到30分钟时间我们便到了杏山地质公园的盘山路,在离合器和油门的协调控制下,10分钟后车辆稳稳的停在半山腰“邓州地质公园管理处”停车场。“邓州界杏山”、“淅川界九重”两块路标,显示出这个管理处的位置在两县交界。
开始上山。当天艳阳高照,气温20多度,而我们走在山路上却丝毫不感到炎热。山风拂来满眼春。几只花喜鹊在眼前不时的上下飞舞、时而驻枝观望,时而起伏鸣叫,似在带路。前行百余步,迎面走来一位农妇正赶着20余只羊下山。俗话说“三羊开泰”,今日上山幸遇羊群,大吉。激动得我家属羊的媳妇赶快抢抓背景拍照,漫山遍野似羊群的杏山溶石和真实的羊群映衬出一幅绝妙的图画,只是自己五音不全,若再和上一首少林寺电影主题曲,配上前面的“邓州杏山省级地质公园”地碑,肯定可以制作成为一段较好的杏山地质公园宣传视频。
孩子蹦蹦跳跳地一路上山,不时地在各个景标前拍照记录,对景对文对照思索,不时地爆出一些地理名词,口中一直喃喃自语,疑惑“咱邓州杏山公园简介的喀斯特地貌怎么和教科书上的喀斯特地貌不一样呢?”。试想,此时此刻,有多少与地质相关的地理书本知识,涌现在学生的脑海中。
走过“岩石的小酒窝”、“天书传奇”、“凤凰涅槃”等小石景点,踩着铺有虫鱼浮雕、卵石硬化的小径,沿着“石壁长廊”,领略造型奇特的溶石之美,忘情而放松。小路旁,绿植如被,似在努力去遮盖着如万千绵羊上山的溶石,石头也是奇怪,块块石尖朝上向着朱连山顶,如同万千虔诚朝拜圣上的子民,让人唏嘘大自然的神奇。
穿过一片小树林,就到了观景台。景区管理处立有一块介绍的牌子,上边写着“丹水远眺”四个大字,下边小字介绍:“丹水辽阔英姿现,水天一色若云端”。站在这里,真是欣赏丹江美景的绝佳之地。透过如万笏朝拜的溶石俯视山下,亚洲第一大淡水湖尽收眼底,丹江水清澈如镜,一碧百顷,南水北调的中线渠如天降玉带、气势恢弘,观远峰层峦叠嶂,看绿水倒映青山,手扶小径旁的野山枣树,头顶朵朵白云,眼中的水天一色把思绪带到了夏天果实丰盈之时,想必其时的杏山,定是如金山银山般的景色如画。微风拂面,刹那间有种宠辱皆忘、惬意直至的快感。
向上的小径越来越窄、越走越陡。“阴阳天坑”、“卧牛乘凉”景点相继来到身边。学生对口大底小的“阴阳天坑”莫大的兴趣,对坑内“西南长大树、东北只生草”的现象进行了细细研究,到“卧牛乘凉”处,对两棵携手走过五十载“金婚”的古树又发表了感言,不断赞叹大自然的奇妙。在“卧牛乘凉”景点旁边,是一座供游人休息的六柱石亭,远看微斜,进入后地面却是平的。站在亭中,接天引地,举茶观水,八面浓氧扑人面,四处风光皆不同,竟然有了超出登览秀亭时的意境。只是亭内连个石凳也没有,斜亭这也成了学生心中的谜团。
再往上走,蜿蜒的小径绕过几道弯,在花香扑面、绿树掩映中,形成了妥妥的曲径通幽势。这里地旷坡缓人稀,百花次第绽放,槐香沁人心脾,蜂蝶翩翩起舞,是对天放歌、释放情怀的大好去处。走过了这一段,忽然看到头顶簇簇绿枝掩映中,一垛城楼若隐若现,啊,久违了的“邓州楚长城”到了。数十步后,邓州楚长城”环形全貌映入眼帘,青石毛片干砌的石墙依然雄姿如旧。只是旁边这个挂着老式大喇叭的城垛楼,很明显是近些年来才修筑的,建筑风格走的是“修旧如旧”路子,让人登阶时感觉有种旧城的沧桑感。正如当年那位指路的牧羊妇所说“彪(骗)人”一样,这个城楼是后修并非原生,我可以证明。
在“楚长城”一角,立了一块“杏山楚长城”石碑,碑上注明是2018年6月6日邓州市人民政府立下,这应该是官方给“邓州楚长城”印发的最好名片。读石碑后面的简介,才充分了解了邓州楚长城是战国时期楚国为防御秦国的进攻而修建的、呈带状密集型分布,是整体相连的、庞大的战略性军事防御设施。它分为两大方城,南北坐向,南城较大,长约6公里,宽约3公里,跨谷越峰,气势恢弘;北城长约1.5公里,宽约2.5公里。两城之间有城墙南北相牵,构成东西防线。只可惜碑文中记载的“楚长城”险关要塞上的“石砌兵寨、瞭望台、照明台”已经不见,13年前我们第一次来观瞻时还能看到的2间石屋也不见踪影,只剩下寨墙依然保存较好,“楚长城”整体体系得到保留,成为邓州市最大的地面文物建筑。
对于为什么叫“邓州楚长城”,史料也有记载:“1994年,中国长城学会秘书长董耀会在他的《长城万里行》一书中对楚长城作了定位“在楚长城所经之地,至今尚有一些遗迹残存。其大致走向由河南的邓县东北境起——。”正因如此,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在长城游览时询问陪同的董耀会:“这是不是中国最早的长城?”董回答:“不是,中国最早的长城是河南境内的楚长城!”。2000年5月,经中国长城学会会员考察,确认邓州杏山的“长城”为战国楚长城。2016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邓州市人民政府立碑向社会明确介绍:该长城是豫南楚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有了新建的城垛,使“邓州楚长城”终于有了可以正式拍照留念的地方。当天不是法定假日,上山的游客廖廖,到山顶的只有两家,那一家去了另一架山头“思古”去了,我们一家在这架山头逗留。学生阅读了“楚长城思古”碑文简介后,激动地时而攀上城垛,寻找战国时代勇士们登高御敌的感觉;时而冲下城垛,做古代士兵的冲杀状;时而又爬上垛顶,作现代军人的敬礼状;时而又跑到城垛门口,用英语朗诵石碑上的译文,把在学校学习中积累的压力释放一空。媳妇也激动地从“楚长城”上走一圈,时不时的吼一嗓子,真有吼出“杏山头的天是蓝蓝的天,楚长城的穿越好呀好喜欢”的劲头。我说,到杏山“楚长城思古”哩,“古”还没思,美女的思绪却先解放了。
这次再游楚长城最大的感受是:登城远眺,极目楚野,心旷神怡。丹水绕青山,百花吐芬芳。满山植被如裹,漫山溶石似羊,山体恢复通绿,银山显出俏样。历史已被挖掘,长城世人共享。落寞千年烽火台,从此不再山中藏。深叹13年来党和政府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对历史文化保护的重视,邓州杏山文旅事业发展的基础和潜力可圈可点可推,可以做大做强。
游完两架山的“楚长城”,已经11:40了。我建议全家抓紧下山、赶上饭点去丹江畔寻家渔民饭店吃午饭,饭后再商量其它行程。没想到话刚出口,就遭到学生的反对:“上次你带我去新野县观赏郁金香,一位银行工作的叔叔就调侃你说咱们是‘邓州挣钱新野花’,这次我们不在丹江畔吃饭,咱们回家吃饭,一是省得谁再说咱‘河南挣钱湖北花’,二是咱能早些把照片整理一下,你顺便再和俺娘亲喝一口家里珍藏的陈年刘集黄酒,飞扬一下思路,酝酿一篇宣传咱邓州杏山地质公园和楚长城的文章,为宣传好邓州、推介好邓州、叫响邓州尽一尽你政协委员的责任”。听了此话,瞬间我觉得孩子长大了,真是“进了高中门儿,变成小大人儿”。于是,一家人带着满满的收获,打道回府。
返程路上,我的思绪随着车载音乐起伏,对照前后两游杏山楚长城的感受,觉得邓州应借助南阳今年文旅推介热度提升的利好时机和优惠政策,借助各种文旅活动的多方位推广,在加快杏山旅游开发和楚长城历史名片打造上多下些功夫,再多付出些努力。当前的杏山仍还像是一个尚未及笄的豆蔻少女,她还在成长,还需要家人去精心呵护,需要给她梳妆打扮,涂脂擦粉。相信美丽杏山在上级重视和当地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三几年后定会用她成熟蕴美的容颜惊叹世人,更希望三几年后“邓州楚长城”和“杏山地质公园”的名片会带着更加厚重的历史文化音符,唱响邓州,叫响南阳,惊动河南,乃至影响全国、全世界!
美丽的杏山地质公园,我要给您送上祝福;岁月悠悠的杏山楚长城,我在为您祈盼。在您名片打响全国之时,我会再来三度重游。
【作者简介】邱付晓,笔名骁夫,中共党员,本科学历,政工师职称,现任南阳宛运集团邓州汽车站党总支委员、副站长兼邓州市顺盈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经理,宛运集团指导驾驶员技师。工作之余,热爱新闻宣传和文学创作,曾担任《南阳日报》《南阳晚报》《南阳网》《南阳汽运》通讯员及《豫青网》《凤凰生活周刊》特约记者,近500篇作品被国家、省、市级媒体刊发。任职邓州市第十一届、第十三届政协委员期间,围绕城市发展和便民利民举措,在邓州市丹江水利用、城市新能源公交车开通及发展、共享单车在邓州落地、邓州至南阳城际公交开行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数篇切实可行的典型提案。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