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聚美好安徽?决战脱贫攻坚】 “都说葡萄甜如蜜,我的生活比蜜甜”

【网聚美好安徽?决战脱贫攻坚】 “都说葡萄甜如蜜,我的生活比蜜甜”
2020年09月24日 22:55 中安在线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在萧县白土镇张村,有一块40多亩的土地,因为地势低洼,易被水淹,一直无人愿意承包。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这块地建起了葡萄大棚,运用科技管理手段,实现了智慧农业,种出了甜如蜜的阳光葡萄,更让当地百姓的日子过得比蜜甜。

  “你看这亩葡萄园,每枝只挂一串,一串葡萄数量在50到60粒之间,重量一斤半左右。”掀开葡萄温室大棚的门,驻张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李勇带记者钻进大棚。

  和常见的葡萄大棚不一样,这个大棚地面上铺着一层薄膜,空中则是纵横交错的管道。最引人注意的还是门口的一个电子感应装置。枝头也不是挂满了葡萄,仔细看去,一枝只挂了一串。

  李勇告诉记者,萧县原本就有种植葡萄的传统,但管理比较粗放,效益一直不高。他2017年驻张村扶贫后,联系了农科院的专家,希望运用科技手段,提高种植效益。

  张村有一块低洼地,经常被水淹,当地村民没人愿意承包这块土地,李勇就选择了这块地,做了排水设施,在2017年12月建起了45亩试验田,搭建了6种不同样式的大棚。

  “我们采用了‘大树稀植‘的方案,每亩地只种6棵葡萄树,用人工方式控制生长,目的就是提高果实的口感,提高其经济价值。”李勇介绍说,传统一亩葡萄可以收六七千斤,但他们控制产量,只收三千斤。大棚还采用了智慧农业的管理模式,用电子设备自动控制水肥管理。大棚温度高了,感应器就自动打开大棚散热,温度低就关上大棚。同时摆脱了传统的大水漫灌,采用滴灌方式,将水肥直接灌溉到葡萄树根部,既省水省肥,还省人工。据介绍,葡萄今年开始挂果,市场售价20元一斤,远销江浙沪等地区。

  在大棚里,张村村民郑进正在修剪果枝。郑进腿脚不便,不能外出打工,父母又体弱多病,2014年建档成为贫困户。葡萄大棚建起来后,他在这里管理20多个大棚。“现在大棚都是自动管理,我只要负责剪枝等工作,劳动强度也不大,一个人完全能忙过来。”

  目前园区一期大棚已经挂果,产生经济效益达到50万元,带动务工123人,其中包括贫困户15人。另外带动80户贫困户,每户每年收益分红1000元左右。今年整个园区预计收益可以达到150万元。

  2017年,郑进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去年他拿到了2万元工资,今年葡萄开始逐渐挂果,他可以拿到销售利润的四成,未来几年随着挂果数量的增加,他的收入还会随之增长。“都说阳光葡萄甜,我觉得我现在的生活,不仅充满阳光,过得更比蜜甜。”(记者 苏艺 刘玉才 宣成龙)

在大棚里,曾经的贫困户郑进正在修剪果枝,他于2017年摘帽

45亩试验田,搭建了6种不同样式的大棚

驻张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李勇带记者钻进大棚,讲述葡萄助力脱贫攻坚的故事

虽然已至深秋,但葡萄园枝头依然挂满了成串的葡萄

葡萄园每枝只挂一串,一串葡萄数量在50到60粒之间,重量一斤半左右

虽然已至深秋,但葡萄园枝头依然挂满了成串的葡萄

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这块地建起了葡萄大棚,运用科技管理手段,实现了智慧农业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