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的精华——敬祖传后

中华文化的精华——敬祖传后
2024年10月17日 21:36 梁建章-关注人口问题

一、敬奉先祖和敬奉神灵

今天是夏历九月初九,即中国传统的重阳节。这个肇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的节日,是中国祭天敬祖的重要日子。纵观历史,华夏文明的延绵不绝和历久弥新,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所展现出的非凡智慧。这些智慧很多也出现在其他主流文明之中。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人之道和 “天人合一”观念对人与自然和谐的强调,在其他的文化和信仰的典籍中也有表述。

相比之下,中华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是敬祖传后,即敬奉先祖,传承后代的理念。这种理念,虽然并不鲜见于早期部落文化,但在存留下来的主流文明中,将这一理念发扬光大,最终提升为文明内核的非中华所莫属。

在中国南方,祠堂文化是敬祖传后理念的典型。在很多地区,村里最豪华和醒目的古建筑是祠堂,多为村里的宗族集资或捐资而建。这些祠堂是举行各种重大仪式和会议的场所,功能类似于西方的教堂。祠堂里供奉的不是神灵,而是家谱、家训和成功先辈的事迹,供后代学习、瞻仰和祭拜。简言之,在现代以前,西方人敬奉的是像基督这样的神灵,而中国人敬奉的则是自己的先祖。

回溯历史,神灵敬奉和先祖敬奉都起到了道德约束和行为激励的作用。针对自己身后的归宿,基督徒关心的是上天堂还是下地狱,而传统的中国人则在意是进入祠堂被后代尊崇还是被后人唾弃。

表面上,上天堂还是下地狱的约束和激励更有震撼力,但在实证意义上,却不属于现代科学认知体系,所以宗教的道德约束力随着科学深入人心而渐行渐远。而渴望被后代尊崇,则有有力的科学支撑。根据现代社会心理学,人的成就感主要来自于他人尤其是与自己更相近的人的认可。为了获取后人的认可,追求成功并努力做个好人,完全符合基本人性和现代科学。因此,追求传承作为人生目的,也许不如进天堂那么令信奉者神往,但在现代社会却是更有效的道德约束和激励机制。

二、先祖敬奉相对先贤敬奉的特别之处

与敬奉先祖相似的是敬奉先贤,即那些为人类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伟人。现代社会逐渐走出宗族意识,让人们在更广范围内交流和互动,选贤与能,才真正激发了全社会的潜能。在此意义上,尊崇杰出的科学家、企业家、政治家的先贤敬奉当然值得提倡,但这并不意味着敬奉先祖没有其特别的意义。

如果说先贤敬奉给社会所有人树立了相同的楷模,那先祖敬奉则给个人提供了与自己更接近的榜样。牛顿和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值得所有人尊崇,但他们与你的相关性,并不比与其他人的相关性更大。而家族先人事迹对你的意义,却比对别人更特别。如果你的曾祖父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你有着相似的基因,你会更有信心成为同样成功的企业家。还有,成为圣贤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但通过自身努力,成为家族后代的榜样则是更容易达到的目标,正所谓"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也就是说,先祖敬奉比先贤敬奉更具体,更有激励性,也更可实现。可以说,先祖敬奉是先贤敬奉的有效补充。

由先祖敬奉也会自然衍生出注重后代传承的理念,这不仅体现于对后代的数量和质量的重视,也体现于对家庭价值的强调。要被后代崇敬并祭拜,那先得有足够数量的后代。这使得血脉延续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有核心地位,过去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正体现了这点。没有成功的后代,不光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祖辈,所以除了数量,质量也很重要。华人普遍重视后代的教育,也与敬奉先祖的传统不无关系。传承不仅要求自己成功,为后代树立榜样,还要求注重总结经验,启发后世。也因此,祠堂里也经常供奉着家训、家书等内容。

三、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奥妙之一

华夏文明发轫于中原之后,不断向外扩展,逐步延伸到当时技术条件能达到的地理边界。华夏民族能在东亚这片肥沃而辽阔的土地上独占鳌头,离不开华夏先人开拓进取的精神以及尚武崇智的风尚。与其他主要民族相比,华夏民族内部在血缘上有很强的一致性,尤其是考虑到人口如此众多,而居住的地域又如此广袤。这与华夏民族敬祖传后的文化相符,也为现代分子人类学证据所支持。

从逻辑上讲,任何成功流传至今的主流文明,都必然崇尚繁衍。但是相对而言,中华文化对繁衍和传承的重视更胜一筹。正是在这种理念下,华夏文明在大爆发之后,历经外族侵扰甚至颠覆,却依然薪火相传,并涅槃重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从古典时期延续至今的文明。在改革开放短短几十年后,中国就重回世界强国的位置,得益于世界最大的单一文化的人口,这也是几千年敬祖传后文化所积淀下来的硕果。毫无疑问, 敬祖传后的理念是中华文明经久不衰的奥妙之一。

到了近代,华夏的人口和文化更是散播到东南亚,乃至全球各地。而输出的源头大多来自东南沿海地区,盛行于这些地方的祠堂文化以及由此衍生的各种观念和习俗,正是联系海外华人与母国的重要纽带。

其实,西方的王室和贵族也非常注重家族的荣誉和传承。但不同于中国的是,西方的这种家族传承往往只局限于占人口比例很小的上层。在有些社会,平民直到近代才拥有自己的姓氏。

而中国到宋代以后,注重家族传承的文化就不再局限于贵族,而是普及到了汉地的平民百姓。其背景是当时经济和教育水平的高度发达,以及科举和文官制度普遍实施,让中国成为世俗化的平民社会,赋予全民以家族传承的荣誉感。即使一介平民也能通过科举取得仕途成功,进而光宗耀祖。因此,中国的戏曲中,除了帝王将相,不乏才子佳人的故事,让人看到平民通过自身努力实现阶层跃升的希望,而西方童话故事的主角多局限于公主和王子。

四、如何让敬祖传后的文化适应现代社会?

中国敬祖传后的文化成熟于农业时代,自然带有古代农业社会的烙印,但这并不意味着与现代商业社会冲突。其实,中国过去最擅长经商的人群,也是传统文化氛围最浓厚的群体。历史上的徽商、晋商、客家人、潮州人,都鼓励后代四海为家,到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经商,但同时又具有回馈家族和家乡的深厚传统。这些群体在家庭和族群之间形成的互助纽带,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并增强抗风险能力,而他们众多的子女也有助于家族企业的兴盛和传承。

尽管经历了沧桑巨变,敬祖传后的思想精髓却是不朽的。特别是,如下几方面的改良可以让敬祖传后的文化与时俱进,成为现代社会的核心理念之一。

在古代,光耀门楣指的是家人中有出任朝廷官吏而光宗耀祖,这种社会认可与科举制度不无关系。但现代社会远比过去复杂且多元,影响社会进程的除了政治因素,更有商业、科技、文化方面的影响。因此,将敬奉对象由为官者扩展到商业、科技、艺术等各个领域的杰出人士,在现代社会中更能起到激励后人的功效。

先祖敬奉过去往往与父权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也许源自古代农业社会中,男性在生产中的作用。但在男女平等的现代社会,同时敬奉母系和父系先祖才更合理;这样既认可了母亲在繁衍上更大付出,也强调了父亲在养育上的责任。同时敬奉父系和母系先祖也可以得到基因测序上的对应; Y-染色体是只通过父系传播,而线粒体只通过母系传播。姓氏上,儿随父,女随母可与这种特性对应。

从生物遗传角度来看,每个人的先祖都构成一个倒置的二叉树。每往上回溯一代,先祖的数量增加一倍。比如,上一代是母亲和父亲两人,再上一代是外婆、外公、爷爷、奶奶四人。虽然同代的先祖对后代的基因贡献大致相同,但不管是父系还是母系传承,分别只是这个树型结构中的两条单线,相当于在同代先祖中只取其中一位,而忽略同代的其他先祖。在记录成本高昂的古代,仅记录简化的单线传承是不得已的选择。但在信息化的当代,记录未来完整的遗传结构丝毫不成问题, 而基因测序也为重构过去的祖源结构提供了技术可能。

过去修家谱虽然有官府支持,但主要还只是家族内的行为。以家族为修谱主体,可以维持家族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但却受限于家族所掌握的信息资源和编撰能力。在现代社会,修谱内容上可以从父系单线扩展到完整的祖源树型结构,而参与者可以从家庭和个人延伸到整个社会。在充分照顾到家庭意愿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政府也可以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甚至可以构建平台,逐步建立完整的国民祖源图谱。这种图谱对生物医学研究,乃至历史和民族叙事都具有特别意义。

五、敬祖传后对人类文明的意义

今天,中国已经在经济和科技等领域取得很大成功, 但在文化上却是迷惘的。在长期的西方思潮影响下,我们甚至不清楚有哪些传统价值观是应该坚持和保存。从中华文明传承的角度来说,我们需要重新发掘,提炼,改进和发扬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而敬祖传后正是这种精华之一。

这首先体现在普适性上。如果同时追溯父系与母系族源,几乎所有中国人都能在千年尺度上找到共同的祖先,而世界上绝大部分人都能在万年尺度上找到共同的祖先。因此,先祖敬奉可以强化人类的共同起源和天然亲近感,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的形成。这点也为现代基因测序和分子人类学证据所支持。基因测序分析表明:非洲以外几乎所有人类的共同祖先可以追溯到六万年前走出非洲并生存下来的那个部落。

相比之下,尽管全球性宗教都强调宗教内部的一致性,但不同宗教甚至同一宗教内部的不同教派之间纷争不断,尤其是每个宗教或教派自身的身份认同,必须建立在与其他宗教和教派的差异之上,所以他们之间的分离和对立是天然的。避免这种分离和对立的唯一可能是某个特定宗教一统天下,但这种统一所带来思想垄断比起分离可能更具有风险。

其次是敬祖传后对当今人类各种议题的现实意义。按照这种理念,保护环境归根结底是为了降低人类遭受环境灾难的可能性,为了环境去牺牲人类自身繁衍自然就不是选项。同样,发展太空科技,不只是为了满足当代人的好奇心,还应该为子孙后代提供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创造技术条件。

在敬祖传后的理念下,危及人类正常繁衍的低生育率危机自然会能得到应有的重视。目前世界几乎所有国家的生育率都在下降,迄今已经有一半国家的生育率更替水平而最终面临人口萎缩。不同于之前人口减少是由自然灾变和战争等外部因素驱动,目前生育率走低趋势是内生的,也因此没有一个国家在生育率在跌破更替水平之后能够成功恢复到更替水平。人类第一次面临自身数量的萎缩,而这很可能成为人类文明由盛转衰的起点。

相比之下,中国的情况更加严峻。扣除二孩政策释放的堆积生育,中国自然生育率难以超过1.2。中国现在虽然占世界总人口的17%,但每年新生儿数量却只占世界的7%左右,一代人之后就会不到4%。如果这种趋势得不到逆转,到本世纪末,中华文明将从一个最大的单一文明萎缩成一个微不足道的地域性文明。应对这种空前的低生育率危机,需要全面鼓励生育,特别是需要通过财务和社会保障等手段全方位扶助养育家庭。敬祖传后可以为这些政策提供理念支撑。

归根结底,敬祖传后是人类慎终追远,进行长远规划的智慧,表现为不仅只为自己和当代人,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追求人类文明长期延续和繁荣。这种不朽的理念,是中国宝贵遗产,也是人类文明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去珍惜,提炼并发扬光大。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