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我在海边被“塑料袋”蛰了!

救命!我在海边被“塑料袋”蛰了!
2024年07月17日 21:00 我是肥志

大白鲨

号称大海里的冷血杀手

它游速极快

满口锋利的尖牙

一看就不好惹

可在海洋里

还有一种生物看着没啥攻击力

其实可怕得狠

它就是水母!

水母的样子呈半透明状

从深海到浅海就有近4000种

虽然看上去像个漂浮的塑料袋

但它们大多都有毒...

在水母边缘的触手、身下垂下来的口腕上

大多都有一种看不见的刺细胞

这些刺细胞可以扎破人的皮肤

并向人体释放毒液

其中毒性较弱的海月水母和大西洋海刺水母

会让人皮肤刺痛、红肿

而毒性超强的澳大利亚箱形水母

则可以几分钟就把人毒死

不过水母自身几乎是没有移动能力的

一般只能随着水流飘动

饿了就得等一些浮游生物或者小鱼小虾

因为撞到它身上中了毒

它才能把它们送进嘴里

当然了

这并不是说水母在海里就是无敌的存在

它自己就是

一些皮厚又耐毒的海龟和鱼的美食

而水母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很能生

以前面提到的大西洋海刺水母为例

到了繁殖季节

一只雌海刺水母一天就能产4.5万颗卵

虽然每颗卵孵出来的小水母看着

像长了毛的“饭粒”

可只需要大概10个月

小水母就能长成父母般大小

所以水母哪怕只生一次

那数量也是很可观的……

在中国

住在沿海的人们很早就知道了水母

也很早就知道它有毒

所以水母在中国有个别名叫“海蜇”

意思就是海里会蛰人的“虫子”

不过,蛰归蛰

倒也没耽误古人尝试吃它的冲动

原因是人们发现很多水母一旦死翘翘

毒性就会逐渐减弱,或者消失

因此在我国南方

魏晋时就已经有人煮水母吃

到了隋唐时期

又有人想到了用植物油、草木灰等给水母清洗

这样处理过的水母往往脆嫩、可食

切片、凉拌后更加爽口

像是南宋皇帝宋高宗就曾在宴席上见过它

然而

事情到了西方可就不太一样了

虽然古希腊人也吃过水母

但大多数时候西方人都不咋关注它

直到18世纪

一个叫卡尔·林奈的生物学家出现

才给水母取了个叫“美杜莎”的名字

意思是说水母和古希腊神话中的

女妖美杜莎一样危险

此后随着学者们对海洋的研究逐步深入

人类才知道水母

原来是个很庞大的家族

等到有人把它们引入到水族馆等地方展览

水母这才被越来越多的人熟识

那么随着被人类所熟知

有没有发生水母数量锐减的事情呢

答案是水母竟然越来越多了...

这一方面是因为海洋污染、过度捕捞等

正在导致水母的天敌越变越少

另一方面是水母本身对环境的适应力极强

其结果就是水母在海洋中的大肆泛滥

甚至已经是

很多地区最严重的生态灾害之一

比如2007年

有数百万只水母侵占了爱尔兰周边的大片海域

蛰死了超过10万条鲑鱼

给当地的鲑鱼产业带来了毁灭性打击

在中国、英国、日本等国家

还出现过水母“围堵”海边核电厂事件

导致核电厂无法正常运行、必须停机

因此有学者呼吁各国

像中国及其它东亚国家那样多吃水母

不过说到底

要改变这种生态失衡

最好的方法还是大家一起维护好海洋

因为水母本身并没有改变

它和海龟、鱼类一样

都只是海洋生态环境中的一员

如何与它以及与海洋的其它动物和谐共处

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乐观与勇敢】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