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师洞古银杏 姿如凤舞干云霄

天师洞古银杏 姿如凤舞干云霄
2024年02月18日 01:52 锦观新闻

天师洞古银杏 姿如凤舞干云霄

古银杏近两千年来笑傲风雨雷电、冰雪寒霜,如饱经沧桑的长者

为保护古银杏,天师洞屋檐因树而变

树上挂满了红布带,是为祈福

秋冬季节银杏黄,从青城山老君阁远眺天师洞

撰文 冯荣光 摄影 冉玉杰 何勃 龚吉光

成都深冬,大寒时节,我在蒙蒙细雨中又一次来到青城山。神清气爽,更觉山林空翠万壑幽。到了天师洞,只见古木森森,楼阁高轩,“神仙之国”果然气派非凡。我驻足“古常道观”52级石阶前,门庭左右两侧六棵成“品”字形排列的柳杉,像忠勇的卫士拱卫着观门,伟直挺拔,气冲霄汉。更引人注目的是,古观左侧厢房青瓦屋脊顶上那棵参天古银杏,“三十六峰山似蕊,千七百岁树如屏”。这株被称作天师银杏的古树,在2023年4月入选“四川省十大树王”。

千年之树聚青城之幽

此次上青城,是专为寻访名木古树,拜谒古银杏而来。古银杏近两千年来笑傲风雨雷电、冰雪寒霜,如德高望重、饱经沧桑的长者,隐逸绝尘于世。

这晚,我宿在天师洞“银杏阁”,屋后就是那棵古银杏树。正好可以心定气静地拜谒这位稀世尊者。我在树下双手抱拳,毕恭毕敬地叩拜。

这棵古银杏树,巍巍然高达数十米,赫赫然胸围阔至7米,需五六人才能合抱。更为奇处,腰身间钟乳(道人称为白果笋)密集悬垂,形态如槌、如笋、如锥。树身上好像缓缓流淌的岩石黏液,似动非动,十分奇异。根部至腰身状若漏斗,最阔处其径围近20米。主干多粗壮歧枝,如巨伞凌空撑开,枝丫纵横盘错,凤舞龙蟠,密如蛛网。各大分枝关节处,又有形态迥异的白果笋倒悬,有的像牛角,有的像芋头,有的像木锏,有的像笋尖。枝干上密布苔藓,一年四季茸茸幽绿。

银杏是落叶乔木,四季景象不同。春季新芽初露嫩叶萌枝,三四月扬花,金黄色的花粉便随风飘落,满地如落金砂;夏季冠盖如云,浓荫蔽日,更显勃勃生机;晚秋金黄色的树叶簌簌落下,一层层地铺满屋顶和地面,这是“古常道观”最美丽、最动人、最有情调的一道风景;冬天,虬枝飞扬,苍劲倔傲,如有冬阳暖照,通体一片古铜色,尤显千年沧桑,岁月留痕。

据传,天师洞是中国道教创始人张天师修真、创教、显道、羽化、仙葬之地。相传此树为张天师手植,道家视为“镇山之宝”,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个春秋了。据传说,张天师在洞中盘坐,无意间看见山下广畴平野,林盘村舍,难以神定。于是,在殿前亲手种下这株银杏。这株树旋即飞长10丈,如一道绿色屏风,锁住山之灵气,而张天师终得大道。传说虽不可求证,但青城道家植树造林,爱树护树,世代相袭,造就青城天下名山却是不争的事实。千岁之树聚灵山之幽,灵山之观蓄千树之气,道法自然,根脉相系,真世间奇观。

“稀世尊者”的人间知己

清宣统元年(1909年)秋,风云际会,山河震荡,紫禁城的晚钟已敲响了清王朝的末日。时年40岁的通江县才子李善济,赴灌县任视学(即督学,旧时教育行政机关负责视察、监督学校工作的人员)。这位饱学之士怀着崇敬的心情,登上天师洞拜谒古银杏。他通古晓今,洞明时事,在古银杏树下久久地盘桓。触景生情,感系万端,一气呵成写下了245字的《古银杏歌》。后由天师洞道人彭至国补注,住持魏至龄手书,第二年秋刻石于古银杏旁。

李善济为四川省通江县人,生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聪明早慧,15岁入里学,18岁补廪,声名“冠保(宁)九署”。李善济博闻强记,智识过人,性格幽默谐趣,一生豪放不羁,素有太白遗风,人称“仙李”。民国初,任通江视学,民国八年(1919年)辞去通江视学。

李善济自幼擅长联语,文史功底十分深厚。宣统二年(1910年)在青城山建福宫写下394字的“青城第一长联”,气贯长虹,寓意深远。此联与天师洞《古银杏歌》异曲同工,相互呼应,是李善济一生的传世经典。

李善济心潮澎湃,文思飞扬,在《古银杏歌》中歌咏道:“状如虬怒远飞扬,势如蠖屈时起伏。姿如凤舞干云霄,气如龙蟠栖岩谷。盘根错节几经秋,欲考年轮空踯躅。”

李善济对古银杏的描述十分生动、传神。他反复考就古银杏钟乳(白果笋)倒悬的奇特现象以及千年身姿伟岸,气势雄冠古今的奥妙:“我闻植物之茎均有向日性,胡为钟乳倒悬相掩映。又闻磷酸加里供吸收,滋养千年尚未竟,老干迄今独超群。”李善济借景抒情,慷慨悲歌,发出了“君不见未央宫阙长生殿,栋梁都随沧海变”的人生感叹,意味深长。

1939年,抗日烽火燃烧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沈钧儒先生漫游青城山,在天师洞挥毫为古银杏写下一联:“银杏千年徵道性,青城一洞试幽深”。刻匾悬挂于《古银杏歌》两侧,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脍炙人口。

仰慕古银杏者,古今不惟李善济一人,但为古银杏作歌者,李善济天下第一人也!我想,古银杏如有知,定会将李善济视为知己。

历代护树显用心

记得上次访天师洞古银杏是早春二月底。那天清晨,天色出奇的好,天师洞庭院里的红山茶饱含着晶亮的露珠,娇艳可人。一缕曙光给古银杏涂上了一层古铜色的鲜亮釉彩,在淡蓝色的天空中,万千枝条如龙蛇飞腾,气象万千。我在树下细细观看,无数片鲜嫩的叶片已悄然爬上枝头,新绿夺目,显现出一派喷薄欲发的生命张力,以及古银杏内敛的千年道性。

千年古银杏历代被人们敬为“白果大仙”,因为它施于人的实在太多。作为图腾,人们总是怀着各自不同的需求在树下顶礼膜拜。我沿着古银杏旁边的木梯廊看下去,细辨一行模糊不清的字,为光绪年间所刻,有百多年历史了。在银杏树侧“银杏阁”板壁上挂着一块匾,上有“天师洞白果大仙位前”一行小字和“叩之则灵”四个大字,翘首仰望,见落款有“□□□□尹氏敬献,民国庚辰年”字样,推算时间应是1940年。

再看树,枝条上挂满了红飘带,树身也被红布条缠绕了好几圈,这是善男信女来此还愿悬挂的。天师洞管理人员老岳对我说,每年到天师洞朝拜古银杏的人很多,他们在这里烧香许愿,求生育、求平安、求长寿、求消灾祛病。还有不少外国游客,慕名前来参观这棵稀世珍宝。

古来民间就有朝拜古树、让幼童幼女“拜干爹”的习俗,这种图腾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客观上起到了爱护古树、保护古树的作用。

赵朴初在《忆江南·访青城山》诗中写道:“青城好,银杏二千年。久已参天归众望,不辞落子助人餐。功德绝人寰。”天师洞银杏树有的一年要产一两百公斤白果。白果是冬季滋补上乘果品,药膳“白果炖鸡”更是著名的“青城四绝”之一。

在青城山,树龄上千年的古银杏非常稀少。天师洞算比较集中的,也只有六株。而浑身长着钟乳白果笋,树形如此雄伟壮观的古银杏树,在四川乃至全国都十分罕见。因此,道观采取了措施,砌起了石栏,并在上面用枯树枝条筑起一道栅栏,以防损坏树根、树身。我见树身挂有一警示牌,上书“本观忠告:此公为青城之瑰宝,天师手植,为保护计,请勿越栏攀爬,希诸君自律。”

自然灾害对古银杏的威胁也非常大,前些年,上清宫一棵古银杏就遭受过雷击,当顶劈下一段大枝丫。不过,从天师洞这株古银杏的生长环境来看,的确得天独厚,没有人祸天灾,确是灵山的奇迹。

当然,这也与青城山道观世世代代的保护密不可分。在天师洞,我看到道观在过去修建房屋时,为了保护古银杏,屋檐便因形而变,避免伤害树干枝丫,细微之处可见用心。历朝历代也不乏有为的地方官员,他们颁布禁伐令,将道观名木古树作为重点保护。光绪九年(1883年),灌县知事陆葆德在天师洞立警示碑,颁布通告:“严禁砍伐古木。”如今,青城山管理局更是加强了对名木古树的保护措施,巡山护林,防火防盗。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