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七彩社区”建设为契机 迭代升级乡村治理

以“七彩社区”建设为契机 迭代升级乡村治理
2024年06月17日 02:08 锦观新闻

新都区清流镇:

以“七彩社区”建设为契机 迭代升级乡村治理

把一个个村(社区)变成“红橙金绿青蓝紫”,会不会更多彩更温暖更有生命力?

这是新都区以色彩寓意村(社区)的现代化治理和发展之路,旨在重塑逻辑,赋能基层,功能整合,目标驱动。那么,这些色彩究竟赋予了村庄怎样的不同?近日,笔者在新都区清流镇找到了答案。

夯实“绿色”实力社区底蕴

周末,新都区清流镇水梨村一片田野内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在稻田里摸鱼捉虾、在农场采摘蔬果、在田野厨房动手生火做饭,再到旁边的艾芜故居和大书房感受作家笔下的“乡愁文化”以及世代传承的“耕读”家风,度过了充满趣味又收获满满的一天。

大书房的外面,市集依次摆开,清流板鸭、稻香鱼、泉水梨,还有手工香皂、文创编织……村民的农产品、艺术家的手工艺品都在集市上售卖,城市里的人纷纷来“赶场”,感受有滋有味的乡村生活。

这是清流镇以“绿色”实力社区为导向,在水梨村先行探索的“村集体统资源、乡贤重参与、村民共运营”发展模式。重点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打造“水梨匠坊 乡邦集市”,推出无时咖啡、遇稻美味、乡邦优选等7处“乡邦工坊”;联动泉印心都项目,打造乡里乡邦服务团,开发传统手工艺、趣野厨房等体验课程,日均体验流量超1000人次。

“绿色”实力社区是新都区“七彩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在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依托本地特色农产品“清流四宝”——稻、鸭、鱼、蒜,打造“泉印心都”研学“稻里、鸭里、鱼里、蒜里”四大场景,并创新构建“村企合资平台+企业+运营方+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实施“保底+1233分红”模式,深化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与经营主体、社会资本有效衔接的利益纽带,增强研学产业、农业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同时,不断延展村集体自营产业链条,发展特色商超、餐饮、民宿、物业、劳务公司等商业服务配套产业,2023年村集体经济增收30万元以上。

信托物业扮靓“青色”和美社区

“我们来看看哪些地方的垃圾分类还需要更完善……”近日,一场“零废弃”院落治理会议在清流镇九龙村飞龙苑小区召开,物业代表、业委会代表联动成都根与芽环境文化交流中心,深入分析飞龙苑现行垃圾分类体系问题,组织党员、自管委代表前往绵竹市九龙镇学习垃圾可持续管理案例,确定厨余垃圾堆肥、低附加值可回收垃圾引导的“零废弃”院落建设行动方案。“未来,我们会将零废弃环保理念从试点农集区延伸到社区其他散居院落,引导群众做好垃圾分类这个环保大事。”九龙村党委副书记刘海军说道。

飞龙苑小区共有402户1100人,和大多数居民小区一样,都存在物业服务的管理矛盾。以“青色”和美社区为目标导向,清流镇整合35万元资金在飞龙苑等4个农集小区全覆盖导入信托制物业,实施“自主缴纳+积分代缴”收缴房屋共维基金模式,不仅实现财政支出缩减40%以上,还有效维护了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管权和决策权,极大地调动大家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下一步还将以“探寻清流”生物多样性研学、垃圾分类减量研学反哺社区基金,推动“青色”和美社区可持续发展。

聚焦宜居宜业、城乡融合,清流镇还搭建起“前沿哨所”,在三尺村、广泉村等6个交界村,活用38个党员微家、42家幺店子、8个闲置农房等场所,打造8个网格治理工作站、80个“香城前哨·清优客”驿站,扎实推广群众诉求上报、解决、反馈机制,收集并解决群众诉求260余条、化解纠纷矛盾50余起。

同时,清流镇还通过构建区域化党组织体系,引乡贤、聚资源,推动“红色”先锋党组织“拓圈增能”;探索村集体兴办半公益性质的社区服务公司,弥补农村区域“橙色”社区服务、“金色”民生服务市场主体缺失难题;培育“有为社长”“流动商贩”,推进村规民约、优良家风入网进格,落实“蓝色”平安社区善治良序;建设智慧农业、智慧文旅、智慧治理场景,以“紫色”智慧赋能乡村振兴,多措并举全面推进七彩社区建设。

陈泳 文/图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