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抓经济 大抓基层 大抓落实丨威海临港区:向新向智,扬帆“新蓝海”

大抓经济 大抓基层 大抓落实丨威海临港区:向新向智,扬帆“新蓝海”
2024年11月27日 17:03 威海日报

83个省市区重点项目中,工业投资和科技创新类项目有57个,占比67.5%;全年预计新引进产业项目70多个,总投资达220多亿元。建成启用数字经济产业园,加快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

今年以来,临港区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攻方向,有力推动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医药及医疗器械等传统优势产业持续壮大,数字经济、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全面起势。

招大联强

一批龙头企业入驻

走进优康利莱健康产业园项目生产车间,140米长的全伺服生产线正高速运转,实现两种产品、十几个模组的一键切换,生产速度可以达到400片/分钟,优于国际先进水平。

在整个优康利莱健康产业园中,像这样先进的生产线共有12条,总投资14.5亿元,专业从事医用新材料、医用健康护理用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形成了“纤维—高端无纺布—终端个人护理卫品”完整产业链条。

“我们通过研发寻找新的原材料,进一步提升了产品性能。项目一期正满负荷生产,可实现年销售收入5亿元。产品远销17个国家和地区。”优康利莱新医疗科技(威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初志浩介绍。

聚焦“招大联强”,临港区不仅建设了国内规模大、技术先进的卫生护理用品单项专业产业园,还打造了马夸特全球生产企业中智能化水平最高的工厂,年可生产各类开关和控制系统400万(件)套。同时,招引日本华钟制药项目,药材提取利用率高达95%以上。这些先进制造业项目,助力临港区工业经济总量规模持续扩大、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向绿向新向智

共拓产业“新蓝海”

先进制造业,“先进”在哪儿?答案是“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威海君乐轮胎有限公司数字化生产车间内,高性能子午线轮胎自动生产线有序运转,数控自动化率达到90%以上,“密炼—半成品—成型—硫化—检测—入库”智能化生产模式基本形成。

据企业负责人介绍,今年公司投入1.2亿元开展节能技术改造,营业收入增长20%以上,预计年产值可突破10亿元。

在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的同时,临港区新能源、数字经济两大新兴产业也全面起势、加速崛起。

在新能源领域,临港区重点实施零碳乡村光伏发电、超超临界零碳电厂、千乡万村驭风行动、抽水蓄能等总投资200亿元的五大能源项目;规划打造全省首个氢能科技产业园,围绕氢能“制—储—运—加—用”全场景布局,签约引进氢冉固态储氢等产业链项目20余个。

在数字经济领域,一手抓产业数字化,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通过“设备换芯”“机器换人”“生产换线”“管理换脑”,培育马夸特、威达机械等市级以上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5个。一手抓数字产业化,推动前沿项目快速布局,统筹实施数字能源、数字金融等10大数字工程,加快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建成国家级算力基础设施——中科融合算力中心威海分中心,不断开辟数字经济发展新赛道。

蓝图变实景

做优做强工业经济

向“新”而行、向“上”攀登,汇成今年临港区先进制造业的亮眼成绩单——

产业集群,发展成效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集群总产值增长20%,落地23个碳纤维产业链项目;数字经济产业集群沿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建成启用数字经济产业园,引进中科智算中心等项目,加快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

骨干企业,膨胀劲头足。威达机械、威海中玻等29家产值过亿元的企业总产值增长21%;规上工业企业营收利润率达13.2%。

重点项目,推进速度快。83个省市区重点项目中,工业投资和科技创新类项目有57个,占比67.5%;天锟无人机等52个项目相继投产,预计全年投产项目55个,为历年最高;全年预计新引进产业项目70多个,总投资达220多亿元。

积极优化产业结构,通过打造智库平台、制定发展规划、建设专业园区、培育龙头企业、形成产业聚集、举办高层次峰会“六步工作法”,临港区全面构建起“3+2”现代化产业体系,进一步增强了先进制造业发展韧性,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加力。(记者 王威晨 通讯员 孙浩源 韩祥 文中图片为资料图)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