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卫健康 为“心”护航 我市举行心脑血管疾病专家健康咨询活动

守卫健康 为“心”护航 我市举行心脑血管疾病专家健康咨询活动
2024年06月28日 11:16 今晚报

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第一杀手”。为助力心脑血管疾病防控体系建设,优化分级诊疗水平,日前,“畅血管 护安康-天津心脑血管专家健康咨询活动”在华苑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行。活动中,来自第一中心医院心内科的卢成志主任、赵向东主任和孙小强主任,以及来自神经内科的汪志云主任、刘国萍主任、马春潮主任和健康管理师常瑜来到现场,重点聚焦心脑血管疾病,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疾病咨询、听诊问诊、疾病知识科普等服务,切实为当地居民的“心安”保驾护航。

健康咨询活动现场

“近年来,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呈现了‘低龄多发’的趋势,过去常出现在5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疾病,如今在30多岁甚至20多岁的年轻人群也并不少见,可以说,心脑血管疾病年轻化的特点越来越明显。”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心内科主任卢成志告诉记者,高油高脂、经常食用外卖等不良饮食习惯,以及抽烟、酗酒、熬夜、长期缺乏锻炼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高危因素。

谈到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原因时,卢成志主任介绍,高脂血症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元凶,发展至中后期会导致心脏病、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等多种疾病。根据一项权威调查数据显示:当前,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脂血症总体患病率高达35.6%,也就是说每3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高脂血症患者。

“高脂血症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元凶。血脂是血清中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类脂等的总称,如果血清中的胆固醇或甘油三酯增高,就会引发血脂异常。特别需要注意的是LDL-C,俗称‘坏胆固醇’,是导致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的直接首要因素,”是目前最受重视的血脂指标。它升高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聚集,使血管变窄,血流不足,增加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汪志云说道。

汪志云主任指出,尽管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形式十分严峻,但当前我国血脂异常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仍处于较低水平,35岁及以上成人对血脂异常的知晓率仅为16.1%,因此,血脂管理需引起格外重视。

专家现场健康科普

那么,如何及时发现高血脂症?又如何有效预防管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专家给出的建议是:长期关注、定期检测、合理用药、规范诊疗。

“尤其是中年人和老年人,应该定期测量血脂,及时发现和控制高血脂。还有很多患者认为,我血脂有点高,是不是可以通过控制饮食自我调节?或者我血脂降下来了,是不是就可以自行停药?这些都是误区。”卢成志主任介绍,在高血脂症患者中,只有大约30%比例是“吃”出来的,还有很多是遗传、肥胖、其他并发症等多种因素造成,一切非药物治疗都无法取代药物治疗,因此,一旦得了高脂血症,一定要及时就医,遵循医嘱,规范治疗。

据汪志云主任介绍,高脂血症患者降血脂的目标需要根据不同人群而定。低危人群LDL-C水平需控制在3.4mmol/L以下;但对于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或曾经发生过心肌梗塞、脑梗塞等心血管事件的患者,根据其不同的风险等级,LDL-C水平需要控制在2.6 mmol/L、1.8 mmol/L、甚至1.4 mmol/L以下。长期降脂治疗不达标的患者,可以联合应用创新生物制剂降脂疗法,降低LDL-C水平,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在提到治疗方式的转变时,专家们特别指出,对于亟待长期诊疗的高脂血症患者而言,分级诊疗的落地也为其带来了福音。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80%的心梗、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可以预防。因此,加强心脑血管疾病主要风险因素,如血脂水平的长期管理,可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卢成志主任认为,随着“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不断完善,有助于高血脂症患者享受到最适合的优质医疗服务,从而控制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医疗资源分配不平衡的状况,惠及更多的心脑血管患者。

“我们定期在社区医院举办义诊活动及健康患教活动,让广大群众看病更方便,长期管理更科学。随着分级诊疗的推进,将有更多城乡居民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对于高脂血症患者而言,长期管理和坚持用药尤为重要。如今降脂创新生物制剂也已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大幅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为患者长期坚持降脂治疗提供了保障。”汪志云主任表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