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GDP突破1.2万美元的背后,站着不敢消费的你

人均GDP突破1.2万美元的背后,站着不敢消费的你
2022年01月21日 18:44 深蓝财经

作者 | 巴九灵

不敢消费、买房观望、工资没涨,你的生活感受也在经济数据里。

前天上午,2021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1年我国经济的成绩单。而在数据发布后的媒体记者提问环节,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的解答也非常详尽,对几乎每一位记者的提问,他都会讲上好几分钟。

综合来看这份成绩单,最恰当的评价是一个字,稳——尽管去年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总体上还是稳住了。

在几项最重要的数据中,GDP同比增速8.1%,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1%,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1%,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9%,粮食总产量达13657亿斤,均达到预期或超过预期。不达预期的只有单位GDP能耗,初步核算,比上年下降了2.7%,但距离下降3%的目标也不远。

此外,我们还取得了很多骄人的成绩:如经济增长全球领先,人均GDP突破1.2万美元超过全球平均水平,220多种主要产品产量世界第一等。

大部分数据都很稳,可很多人在生活中的感受却与数据完全不同。工资没怎么涨,不敢乱花钱,对于投资买房更是慎之又慎,不少公司的经营状况明显也不能和前两年相比……

其实,这些现象也都在数据中有所体现,官方对此也有所总结,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① 需求收缩——不敢花钱是麻烦

过去两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平均增速为3.9%,而同期GDP的平均增速是5.1%。这一数据对比,无疑佐证了大家“不敢花钱”的内心想法,消费的疲软、需求的收缩可见一斑。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消费、出口、投资都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而今消费这匹马跑得慢了,当然会给另外两匹马带来更多的压力。

② 供给冲击——生产总是被干扰

可以说最近两年,供给冲击的阴影就没散去过,贸易保护、疫情、减碳行动、极端天气等问题一波接一波,导致很多企业的生产受阻,缺芯、缺工、缺电、缺矿等情况几无断绝,好不容易生产出来了还要担心缺船、缺集装箱运出去。

现在,又有一项重要的供给冲击越来越明显:人口供给的冲击。2021年,中国人口净增长48万,自然增长率0.34‰,刷新了上一年创下的历史新低纪录。短期内,应该还没有太大影响,但长期来看,我们必须要对这道强力冲击波有所准备。

③ 预期转弱——信心动摇最可怕

2021年第四季度4.0%的增速,是自1993年有季度增速数据以来的第三低,而前两名则是疫情刚暴发的2020年前两个季度。再加上奥密克戎毒株肆虐,不免让人产生联想,对于经济的信心便会降低。

除了疫情以外,行业环境的变化也影响了企业的发展预期,比如房地产行业,2021年全年,全国房企土地购置面积同比增速为-15.5%;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也从年初的两位数滑落到年底的4.8%。房企尚且如此忧心,普通人当然也不能例外。

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一些大头的观点,来说明一些与大家日常生活最有关系的几组数据,看一看2022年我国的经济和我们的生活可能会走向何方。

1

2021年经济后劲不足

好在快见底了

宏观上看,2021年一、二、三、四季度GDP的同比增长分别为18.3%、7.9%、4.9%、4.0%。单看这组数据,会有后劲不足的感觉。可如果从疫情爆发的2020年开始计算,今年四个季度两年平均分别增长4.9%、5.5%、4.9%、5.2%。

可见,经济增速虽然还没有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但已经呈现平稳之势。

只是,2022年的经济发展环境却仍不平稳: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多发散发,同时,我国还在发力反垄断、碳中和,构建新的发展格局。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2021年的成绩单?又该如何展望2022年的前景?

陶金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

副主任

从统计局公布的各项数据来看:1. 消费不振还在持续;2.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增长低于预期;3. 房地产由上半年的拉动因素变为下半年的拖累因素;4. 基建增速持续下滑;5. 制造业投资是投资活动中表现最好的领域。6. 外需保持较快增长。

总体看,2021年,除了外需,投资和消费面临着压力。

2022年,外需和投资这两个领域的增长空间是可期的。首先,来自外贸领域的动能仍在,全球疫情持续蔓延下,中国产能优势犹在,且产品竞争力和业务黏性增强。投资领域中的地产、基建和制造业投资,后续增长的空间将被打开。

尽管2021年四季度GDP增速继续下滑至4%,但好消息是经济见底的意味较为明显。在稳增长政策环境下,信用宽松、财政资金投放以及前期政策纠偏,都将支撑未来中国经济在需求和供给两端的多方面改善,见底回升在望。

张奥平

增量研究院院长 

2021年中国经济增速是“由高到低”的走势:

从外部看,全球的“上游通胀”问题造成了中国经济持续性的“下游通缩”难题。

从内部看,多个行业被深度调整。以及在“双碳”目标下的能耗双控、限电限产,使得大量中下游中小企业面临上游成本冲击的发展困境。

随着2021年底,内部政策进行适度纠偏,推出保供稳价等举措,以及美国等发达经济体超宽松货币政策加速缩减退出,中国经济的“下游通缩”以及市场主体的预期转弱将得到有效缓解。

在此基础上,2022年的中国经济,将实现“前低后高”的稳中求进之势。预计中国经济将于二季度前后走出此轮短周期中的衰退期,进入新的一轮复苏期。

2

被重创的房地产

2022年能回暖吗?

房地产是2021年受重创的行业之一,这种寒冷直接体现在了数据上。

房地产开发投资断崖式坠落,全年投资增速仅4.4%,而年初的1—2月增速高达38.3%。

土地市场萧条,2021年,全国房企土地购置面积同比增速为-15.5%。

也有正增长的数据,2021年的销售面积、销售金额是正增长。但完全没法跟过去的年份相比,过去二十年,除了2008年和2014年是负增长,2021年的销售面积与销售金额是所有年份中增速最低的。

那么,2021年房地产市场为何如此寒冷,2022年能回暖吗?

张大伟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

本轮楼市可以说是多年来市场全面速冻最明显的一次,有多方面的原因:

1. 最主要原因是房地产信贷收紧。

一季度信贷相对宽裕,2—3季度开始全国性出现了放款难,部分房贷全面收紧,放款普遍都在4个月以上,一些城市甚至需要6个月以上,导致全国楼市二手房交易接近停滞。

2. 新开工等数据也全面下调,背后核心原因是“三条红线”等政策严重抑制了房企融资,特别是私企开发商基本全面暂停。

3. 政策起到降温作用。2020年,累计调控政策达489次,2021年则增长33%,达到651次,刷新历史纪录,单月平均调控次数高达54次。

预计2022年房地产市场有逐步企稳迹象。

2021年11月—12月以来,房地产政策整体出现转向,央行及地方维持房地产稳定政策不断出现,限制市场非理性下调的政策也持续出台。特别是12月,各地房地产政策宽松明显。超过25个城市发布了不同力度的补贴购房政策,其中主要集中在人才补贴、新城市居民落户购房补贴等。

从影响市场最大的信贷收紧看,不论是按揭贷款还是企业融资,最近都有宽松政策出现,市场有望平稳发展。其中,率先回暖企稳的主要是一二线城市。

严跃进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

从2021年的房地产数据看:

1. 房价总体上处于平稳态势。2021年,全国商品房均价为10139元/平方米,涨幅为2.8%,位于0%—5%的区间,预计2022年也会继续保持在0%—5%的区间。但需要注意的是,近期要防范政策放松的大背景下出现各类炒作房价的新动向。

2. 房屋销售很难轻易下跌。2021年全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速为1.9%。数据说明中国房地产市场具有较强韧性。原因在于,新型城镇化的大逻辑不变,依然可以促使房屋交易市场保持正增长态势。这种态势在2022年将保持,尤其是在激活住房消费的大框架下。

3. 房地产开发投资数据略低迷,以及土地市场较为萧条。据此可以认为,2022年激活开发投资热情、鼓励企业投资拿地等会成为主流政策。

此外,从昨日公布的“降息”消息可以看出,2022年继续强调保持银行或金融系统流动性充裕,对房地产也会产生积极影响。

据此可以推测,2022年一季度银行信贷的额度将进一步放松,客观上也将促进银行放贷规模的加大和节奏的加快。另外很关键的一点是,房贷利率也有进一步下调的可能,对于购房者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3

疫情拖累消费

谁来拯救2022年的消费

2021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5.4%,远高于货物和服务出口的20.9%,以及资本形成总额的13.7%,足见“三驾马车”中消费的地位。但从过去两年的消费增速来看,消费的增长却是落后于经济增速的。

这是一个需要逆转的趋势。

因为疫情,经济受冲击,导致就业萎缩、收入减少,使得大家不敢花钱、不舍得花钱。可如果大家一直不花钱,就会导致需难以恢复,进而反过来导致产业萧条、就业进一步萎缩、收入进一步减少,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如何提振消费,如何让广大人民群众有钱花、敢花钱,是2022年经济工作的难点与重点。

付一夫

苏宁金融研究院消费金融研究中心

主任

相比于投资和出口,消费本身的运行机制更为错综复杂,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包括收入水平、市场预期、消费意愿、物价水平以及新冠疫情防控形势等。

2021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多地疫情散发,对消费市场屡次造成短期冲击,叠加疫情对中小微企业的冲击相对较大,使得很多应对风险能力较弱的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受到影响,消费信心和预期未能得到很好的修复,储蓄倾向与避险心理得到强化,并对消费持谨慎态度,这导致整个消费端复苏进程相对较慢。

关于提振消费,短期内可以通过发放消费券、给予补贴等方式来提振消费市场;长远看,需加快破除抑制消费的一系列障碍,让居民消费潜力得到释放,继续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缩小收入差距,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要妥善处理居民的养老、医疗问题,以此来解决民众消费的后顾之忧。此外,还要改善偏远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商品和服务质量,激发国人的消费潜力。

盘和林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

执行院长、教授

2022年如何提振消费?首先,通过供给结构改革,推动消费升级,进而推动消费市场的繁荣。比如家电下乡、新能源汽车下乡,比如充电桩等新基建,比如政策支持新型消费品企业等。

其次,处理好疫情。在疫情完全得到控制之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恢复增长只是个时间问题。因此,控制好疫情,迅速推进线下消费,是最佳解决方式。

最后,2022年要处理好疫情和消费的关系,避免通过过度宽松来刺激消费。可以适当地采用财政政策工具,引导消费升级。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