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不过中国电动汽车大厂:日产关闭常州工厂

卷不过中国电动汽车大厂:日产关闭常州工厂
2024年06月27日 01:42 深蓝财经

据日经报道,日产汽车的中国产能将削减约1成,已经关闭了江苏省的乘用车工厂。

对此,第一财经报道,日产汽车在华合资公司东风日产表示,基于整体战略和商业环境的变化,东风日产对内部产能和资源进行优化和调整,以更好适应企业转型发展,东风日产将在确保现有燃油车型产能的前提下,加大对于新能源车型的产线布局和投入,更好满足用户需求。

日本汽车战败

日产在北京车展的展台(4月,北京)

日产与东风合资的常州工厂已于6月21日关闭。年产能为13万辆,约占中国总产能的1成。此前负责组装SUV车型。这是日产在中国首次关闭乘用车工厂。

日产在中国的销量正在下滑。2023年同比下降16%,降至79万辆。今年截至5月连续2个月低于去年同期。与中国车企的价格竞争非常激烈。由于日产畅销的纯电动产品线较少,未能吸引消费者。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显示,5月纯电动汽车占中国新车销量(含出口)的比例较去年同期提高9个百分点,升至40%。在电动销售方面起步较晚的日本车企的份额在1~5月降至12%。日系车企的占比曾经一度超过20%,当前的低迷状态越来越明显。

日系车企清理过剩的生产设备等动向也很明显。三菱汽车2023年停止在中国生产和销售。本田在5月决定裁减合资公司的员工。日本车企此前一直在世界最大市场中国增加投资,各公司的经营战略正迎来转折点。

日产在中国销售的“天籁”(4月,北京)

本田和日产4月在华新车销量下滑两位数

本田和日产汽车5月8日发布消息称,2024年4月在华新车销量同比分别下滑22.2%和10.4%。在中国本土势力以降价、打折方式提高纯电动汽车(EV)等新能源车型销量的情况下,以燃油车型为产品线主力的日系车企陷入了销售苦战。

2024年4月,本田的在华新车销量为7万3831辆,连续3个月同比下滑。按合资企业区分来看,“广汽本田”同比减少44.6%,降至3万3510辆。轿车“雅阁(Accord)”车型更新前的抢购需求消失,成为提升销量的反作用力。

本田在华新车销量连续3个月同比下滑(4月下旬,北京市)

“东风本田”同比增长17.3%,达到4万321辆。SUV车型“CR-V”等的促销强化举措产生了效果。从本田的总体情况来看,包括混合动力车(HV)在内的电动车销量仅为1万794辆,同比下滑55.3%。

2024年4月,日产的在华新车销量为5万4921辆,时隔一个月再次同比下滑。日系车企受到来自本土车企的价格攻势压制,日产的中国管理委员会主席山崎庄平表示,“本财年初,中国市场上依然呈现出复杂的局面”。

在中国市场上,新能源车在新车销量(含出口)中的占比超过3成。以销售燃油车型为主的日系车企正在加紧新能源车的投放,试图以此挽回局面。

本田方面,除了EV品牌“e:N”之外,还将以新品牌“烨”推出EV。日产表示,将在2026年度之前投放包括本地品牌在内的共计8款新能源车。

从1~4月的累计销量来看,本田同比减少10.9%,降至28万738辆,日产同比减少0.5%,降至22万2212辆。

日产拟在中国减产30%,本田也减20%

日产汽车开始考虑将在中国的汽车产能最多削减3成,将与当地的合资企业进行协商。本田也打算将中国的产能减少2成。在政府的主导下,中国正在向纯电动汽车(EV)转型,日本企业陷入苦战。曾主导向中国导入技术的日本汽车制造商不得不重新调整战略。

从外资获得技术和经验的中国企业在增强实力的同时,在政府主导下推进了EV转型。中国汽车在EV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等新能源汽车领域提高了价格竞争力和商品力。处于劣势的日系车将缩小在华业务,专注于具有优势的北美及东南亚市场。

日产已开始考虑将中国的产能最多削减50万辆左右。目前的年产能为160万辆左右,相当于中国年产能的3成。

日产通过与东风汽车集团的合资企业“东风日产”开展业务,在湖北省和河南省等地拥有8家整车工厂。合资方和基地也将进行重组。

日产2023年在中国产量同比下降24%,降至79.3万辆,14年来再次跌破100万辆大关。日产2018年在中国的销量为156万辆,曾居日系车首位,但目前开工率仅为峰值时的一半。

本田也打算将中国的产能减少2成,降至120万辆左右。目前正在与当地的合资方进行协商。

本田通过与中国大型国有企业广州汽车集团与东风汽车集团的2家合资企业,合计拥有149万辆的年产能。

2000年代,日本汽车企业响应中国政府寻求培育汽车产业的方针,开始与当地企业合资推进生产和销售。日系车的高品质获得支持,在巅峰时期的2020年,在中国的各国别乘用车品牌份额上达到2成。

目前在日系车份额下降的情况下,中国汽车正在迅速增长。2023年中国品牌车占国内乘用车销量的比例提高至56%,广汽集团的自主品牌车的比例提高至30%以上。在EV领域,比亚迪(BYD)崛起。

在中国,德国和韩国企业也处境艰难。调查公司MarkLines的统计显示,从各国乘用车品牌的份额来看,韩国企业2023年比2019年下降3.1个百分点,降至1.6%,而德国企业下降6.4个百分点,降至17.8%,市场份额均有所下降。

中国2023年的新车销量达到2518万辆,居世界首位,规模约为居第2位的美国的1.5倍。不仅市场规模大,而且EV在世界上最为普及,IT(信息技术)功能也领先。

中国企业在竞争激烈的本国市场磨练电动化和IT技术,在欧洲和东南亚等地致力于低价EV的出口。扩大出口也是为了缓解国内过剩的产能。日系车在海外也需要对抗价格低廉的中国汽车。

中国政府以转向EV为契机,着眼于成为引领世界市场的“汽车强国”。2009年提出了推进EV等新能源汽车普及的方针,从2010年到2022年全面引进了销售补贴制度。此外,还引进了要求企业制造和销售一定比例的NEV的制度。

中国企业的EV出口量也在增加。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比2022年增加58%,达到491万辆,超过日本,首次跃居世界首位。EV拉动整体增长,正在欧洲和东南亚扩大EV的出口。中国厂商正在推进本土化生产,比亚迪(BYD)计划在泰国和巴西进行生产。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