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探河南抗旱:政府协调增加变压器 喜迎降雨浇透种植大户农田

实探河南抗旱:政府协调增加变压器 喜迎降雨浇透种植大户农田
2024年06月17日 21:27 许昌日报

“从早上十点多,一直下到下午三点,下得挺大,地被浇得很透。”6月16日晚10点,郑州市巩义市河洛镇寺湾村种植大户冯坚,正领着团队伙伴吃饭,以庆祝一场久旱之后的甘霖。

近段时间,河南持续高温少雨,气象干旱快速发展,对各地秋作物播种带来不小影响。

过去的十多天,作为承包了五千多亩地的粮食种植大户,冯坚和他的团队伙伴整日长时间顶着40℃的酷暑高温,泡在地里抗旱。

如今,一场大雨落下,农田土地吸足了水分,他们的抗旱大战也终于落下帷幕。

6月16日,干旱多日,河南多地迎来降雨

干旱多日,河南迎来首次降雨

据河南省气象台6月16日消息,在人工增雨和自然降水的共同作用下,15日夜间到16日早晨,郑州中东部、开封、商丘、周口、驻马店东部等地出现阵雨、雷阵雨,局部大到暴雨,并伴有雷电、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

16日上午,河南省北部、中东部多地出现了对流降雨,在降雨影响下,郑州气温出现倒降,重返凉爽。

社交平台上,不少河南人纷纷向网友分享“久旱逢甘霖”的喜悦,尤其一些种地的农户,看到大雨终于落下,他们对高温干旱影响秋作物播种与生长的担忧散去。一场大雨也意味着他们不用再辛苦抗旱。

巩义市河洛镇寺湾村种植大户冯坚

郑州市巩义市河洛镇寺湾村的冯坚是巩义市第一种植大户,在当地承包有五千多亩土地。16日晚,他告诉顶端新闻记者,今日他们这里迎来了一场大雨,“从早上十点多,一直下到下午三点。”

冯坚表示,这场大雨把农田浇得很透,连日来的抗旱工作随着雨的到来终于停下来,他们很开心。接下来,他将推进已延迟多日的播种。

冯坚五千多亩地里采用的是智能喷灌方式,可以一天24小时不停作业

而郑州市中牟县万滩镇沙坡池村村民刘会议则没有如此喜悦。刘会议说,他们村的降雨持续时间较短,大雨下了十五分钟左右,其他时间都是小雨。“如果之后不继续下,过几天可能还需要再浇地。”

但刘会议同时也告诉顶端新闻记者,沙坡池村往南,雨下得特别大,基本达到了村民不用继续抗旱的程度。

抗旱中的河南农民:

每天四点起,耗费十天给地浇水两遍

过去的半月间,抗旱保种成了河南农民的头等大事。

三日前,6月14日,大雨尚未来临,顶端新闻记者走访了沙坡池村附近的大片农田,虽然当时气温高达40℃,但仍能看到不少村民抗旱的身影。

村民朱转付是其中一位。他说,前日晚上看天气预报说当天有雨,但到中午了雨仍不见踪迹。等雨迟迟不来,自6月初刚播种浇地之后,他又开始今夏的第二次浇地。

把水卡贴在机井后面一块控制器上,持续一秒左右,听到“嘀”的一声,地下水便顺着水管流到一口坑里,随后沿着半米左右宽的沟渠,一直流到朱转付家的玉米地里。

沙坡池村常见的沟渠灌溉法

朱转付说,这是当地比较常见的沟渠灌溉法,“比水带漫灌、喷灌方式容易一些,”但对地势有要求,需要田里地势平坦。

朱转付所在的沙坡池村,夏收之后的农作物播种以玉米为主。他介绍,玉米刚种下时,需要土壤有一定湿度,“不然不出苗。”

但当地已经有一个多月没有下雨了,朱转付称,加上近期持续近40℃的高温炙烤,如果不人工辅助灌溉增加土壤水分,他们种下的玉米或将很难出苗,或即使出苗,也将面临卷叶枯死的境地。

6月初麦收播种之后,沙坡池村的村民纷纷投入抗旱,一直到该月中旬,当地村民的抗旱已进入第二轮。

前晚刚浇完地,李老根正在田里挖沟排水

6月14日11点左右,73岁的沙坡池村村民李老根正在自家村东头一块地里挖沟。13日他刚浇完第二轮地,地里低洼处存有不少积水,需要他挖沟排一下。

6月初麦收开始,李老根就没有闲下来过,先是忙麦收播种,后又整日泡在地里浇地。

他介绍,他们家总共有十四五亩地,两个儿子常年在外打工,除了偶尔农忙时节回来帮他一下,其余时间,都是他和老伴侍弄家里的这些地。

抗旱的这些天,李老根每天四点起,一直浇到下午五六点。“一天内,地容易浇的话,能浇三四亩,不容易浇的话,只能浇一二亩。”李老根家的十四五亩地,到14日浇过两遍后,已耗费他十天之久。

李老根歇息间隙与记者交谈

“如今刷卡取水,抗旱方便容易多了”

与沙坡池村不同,在中牟县雁鸣湖镇张庄村北边地块,14日下午两点半左右,村民苏武(化名)刚要对分布在这里的自家四亩地进行第一轮浇水。

“这边儿是红土地,比沙土地耐旱一些。”苏武家的四亩地里种的全是玉米,播种之后,在没有浇水的情况下,除极个别玉米种子没有发芽长出,地里大部分玉米苗长势良好。

苏武采用的是水带喷灌法。灌溉开始前,他先将密集排布小眼的水带与田地头附近的一口机井出水口连接,然后再将水带从地头铺到地尾,一切准备就绪后,开始刷卡取水进行喷灌。

喷灌期间,苏武也不闲着,不时会去田里查看水带喷水情况:看喷水是否正常、水带覆盖的农田范围是否浇透。如果浇透后,他就把水带挪到另一处。如此反复多次,一直到下午六七点,四小时左右,一块四亩的农田才算浇水完成。

在田里查看水管喷水情况的苏武

当了半辈子农民的苏武对抗旱已习以为常,他说,“每年从播种到秋收,基本上都需要浇地七次。”

他对农民抗旱的难易变迁也有着较为清晰的感知。“相比以前用柴油机压水抽水,如今抗旱变得方便容易多了。”苏武表示,现在的农田里,政府打了不少机井,而且机井智能化,“一刷卡水就出来了,”抗旱变得省心省力。

朱转付表示,现在浇地方便,“旱了就浇”,很少会出现刚出苗的农作物大范围旱死的情况。

在沙坡池村,顶端新闻记者在农田里也看到,该村多处地块都已完成玉米、花生等农作物的播种并出苗。有村民表示,高温干旱并未延迟该村农作物的播种。

此外,多位受访村民告诉顶端新闻记者,进入6月份以来,当地抗旱并未遇到水源极度紧张的情况。

苏武称,近段时间,他们这里抗旱浇地时,偶尔会出现村民在机井口排队取水的情况;此外因为浇地频繁,有些井出现损坏;有时到了下午,机井出水量不是很大。但总体上,并不影响当地的正常抗旱。

朱转付表示,沙坡池村平均二十亩左右的农田一口井,机井量和供水基本能满足村民的抗旱需求。

政府帮扶种植户抗旱:

协调增加变压器,抗旱中没有遇到过停电

6月14日,河南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河南省多处大中型灌区已开闸引水抗旱保夏种。“6月份以来,河南省多处大中型灌区开闸引水,累计引水6.98亿立方米,累计灌溉面积551.89万亩次,累计补源面积118.73万亩次。其中33处引黄灌区累计引水1.51亿立方米,累计灌溉面积157.59万亩次,累计补源面积26.36万亩次。”

据顶端新闻此前报道,5月下旬以来,河南对全省98.72万眼农田建设灌溉机井和56.85万项灌排沟渠设备进行全面排查,及时修复损坏设施,确保抗旱灌溉需要。此外,河南省财政近期专门安排3000万抗旱专项资金,支持各地开展抗旱工作。

对于抗旱中政府的帮扶举措,冯坚感受明显。

作为承包五千多亩地的粮食种植大户,干旱来临,冯坚面对的抗旱任务要比普通散户艰巨的多。灌溉方式上,他抛弃传统的水带漫灌方式,采用了智能喷灌,“这种喷灌设备一天24小时可以不停作业,一天能浇30亩地。”

保证喷灌的平稳运行,足够的电力是关键。冯坚说,夏季电压比较低,整体用电量较大,为了帮扶他们这些种植户抗旱,政府给他们协调增加了变压器提高电压。

“我个人这块,就增设了一台变压器。”冯坚称,过去十多天的抗旱过程中,他没有遇到过停电情况。

巩义市河洛镇党建办主任崔劲松表示,干旱发生以来,河洛镇政府一直与种植户并肩作战,“及时将气象信息发到各村,到各村宣传,提醒种植户安排好种植计划。”

崔劲松称,同时他们也做好旱情排查,“村里每天进行种植面积统计,还有各个种粮大户的浇水情况统计。”

采访中,冯坚笑着说了一句,“这段时间,当地政府每天都询问他们种了多少地、浇了多少地、有啥困难,都精确到上午下午了。”

编辑:吕科责编:贾同岭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