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豫版“酸辣江湖” 看一根粉如何勾画县域发展新蓝图

打造豫版“酸辣江湖” 看一根粉如何勾画县域发展新蓝图
2024年06月28日 20:23 许昌日报

大河网讯 从传统特色到方便速食,酸辣鲜香这股从川渝地区飘出的香气,如今在河南变得愈发浓郁。6月27日,由河南省委网信办主办的“我在小县看中国”网络主题活动在开封通许启动,媒体采访团一行在通许走进了一碗粉拼出的“酸辣江湖”。

启动仪式现场

源头育苗

“脱毒”科技苗种下县域产业迎来新“薯”光

在开封市通许县大小商超,在货架上随意拿起一桶酸辣粉,“红薯淀粉”是配料表中第一个被看到的成分。单纯的蒸、煮、炸,到变身淀粉,再进化成口中弹滑的粉丝,在朱砂镇红薯产业园,记者找到了土红薯“洋气”的秘密——科技苗。

“通许种植红薯已有二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但能做成酸辣粉的红薯并非传统红薯,而是经过‘脱毒’的科技苗。”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博士王永江告诉记者,红薯作为无性繁殖作物,一旦感染上病毒,病毒就会通过薯块或薯苗在红薯体内不断增殖、积累,代代相传,病害逐代加重,致使红薯产量下降,质量降低,“我们的脱毒实验室,解决了传统苗种出粉率低,病虫害发作率高的问题。”

在红薯种植大棚前,采访团品尝了蒸熟的红瑶,沙糯香甜的口感、金黄迷人的色泽让人不住称赞。“以品种‘哈密’为例, 糖化后,糖度达到42%,产量有4000至5000斤。”王永江告诉记者,当前产业园内培育的“脱毒”苗种,既能满足普通人对于红薯的单纯口感需求,也成为通许酸辣粉的专用品种。

优质红薯品种

据王永江介绍,目前已研发并推广济薯25 、 商薯19等苗种,这些品种不仅出粉率高,粉质还很细腻,制作的粉丝口感弹滑有嚼劲。

“优质苗种的增加,也让当地农户的口袋鼓了起来。”河南泳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翟建祥告诉记者,通过“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产业园实现了从科学育苗、红薯种植、订单收购到电商销售的一条龙产业链,带动全县农民红薯种植面积8万亩以上,带动周边妇女务工1358名,贫困户642户,全县农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5万元。

年产试管苗4万瓶,大田扩繁苗2亿株,种薯10万吨,朱砂镇红薯产业园已经成为通许县酸辣粉产业链的上游“主力”。

品牌入市

核心工艺拉动一碗粉的“多线”发展

“速食酸辣粉测评第N弹!”“到底谁是酸辣粉的king”……把自己尝过的酸辣粉做成功课分享至社交平台,成为网络“食客”们的最新潮流。记者发现,这些功课里,“丽星”经常被挑剔的食客们称为必吃品牌,而它的老家正是通许。

车间内,10条酸辣粉生产线有条不紊地运行着,全过程电脑控制,让制粉过程安静而高效,而设备顶部的“大擀面杖”让人不得不过多留意。

“这个‘擀面杖’其实是用来擀粉的,这个零部件就是丽星水晶粉丝机涂布蒸熟工艺的核心。”河南省丽星亿源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华告诉记者,调浆、涂布等十个步骤看似繁多,但从鲜粉到成品加工时间只需4小时。

“丽星”的生产车间

涂布蒸熟工艺是“丽星”一直引以为傲的独家优势,也是“丽星”决定从酸辣粉机器制造销售到酸辣粉自主深加工的转型关键。“为了测试水晶粉丝机涂布蒸熟工艺的制粉效果,当时就在一条生产线上试着加工了点儿酸辣粉,在当地测评后,居然受到了一致好评。”陈华说,由此一来,良好的市场反馈加上种植红薯的区位优势,让公司决定推出“丽星”“丽星亿源”等自产酸辣粉品牌。

涂布蒸熟附核心工艺更是拉动了这碗粉的“多线”发展。据陈华介绍,涂布蒸熟工艺作业全程不使用明矾、凝胶,契合当下绿色、低脂、健康饮食的趋势,“嗨吃家”“食族人”“白象”“海底捞”“锅圈食汇”等知名品牌纷纷抛来“橄榄枝”,来到“丽星”做代工业务。

从20世纪90年代第一台“涂布式”粉皮机问世,到2021推出“涂布蒸煮鲜湿粉”工艺,“丽星”将通许县酸辣粉产业发展从1.0推进至4.0时代,“丽星”牌方便速食类产品也已成为具有河南特色的酸辣粉行业金名片。

产业集聚

计划打造亚洲最大红薯淀粉加工产业园

“10桶酸辣粉,8桶河南造,6桶在通许”,通许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酸辣粉生产加工基地。但发展酸辣粉深加工产业,也是通许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而做的谨慎抉择。

通许生产的酸辣粉

“通许及周边县区红薯、马铃薯及各类蔬菜种植面积达100余万亩,原料优势十分显著。”通许县酸辣粉专班有关负责人郭晶告诉记者,除此之外,通许掌握全国领先的涂布蒸煮工艺生产设备,还与河南省农科院合作建成了标准化组培红薯实验室。更重要的是,通许成立了全国首家酸辣粉产业协会,制定了“史上最严”的酸辣粉质量标准,让消费者放心。

依托政府政策支持,以“丽星”、味一食品、宇东粉业等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为龙头,广泛吸引国内大型食品加工厂商入驻通许,并联合国内知名高校学习前沿科技,打造高精尖人才队伍。当下,通许在打造亚洲最大淀粉产业园与酸辣粉产业园的道路上一往无前。

据悉,通许计划通过3年的努力,培育酸辣粉上市企业1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10家、规模以上企业超50家,建立起结构合理、要素集聚的全产业链生态圈。

坚持用“小餐桌”做好“大食物”,通许把酸辣粉培育成“一县一业”特色主导产业,实现从“卖原料”到“卖产品”、从“大粮仓”到“大厨房”的华丽转变,将“强县富民”的产业发展蓝图勾画得越发多彩。(董蕾 范弘烨)

编辑:杜鹏勃     责编:贾同岭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