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科书式收割欧洲:先釜底抽薪,再落井下石

美国教科书式收割欧洲:先釜底抽薪,再落井下石
2022年09月29日 19:07 火星方阵

文/木兰

表面上看,欧洲绝大多数国家都是美国的盟友,可实际上,在美国这个恶狼面前,欧洲各国只是美国的一群羊而已,并且都是些肥美的绵羊。当今俄乌冲突,欧洲再次显现出了“绵羊”的特质。

近日,无论是《华尔街日报》等美国媒体,还是《商报》等西方媒体,都在发文披露一种社会现象,就是欧洲的企业正在向美国迁移,特别是欧洲的制造业正在被美国吸走。各大媒体纷纷指出,“美国经济是欧洲能源危机的最大赢家”、“美国正在破坏欧洲”、“欧洲将留下永久的伤痕”……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有许多例证的,比如德国大众汽车已经宣布,将在今年内向美国扩张产业和业务;荷兰的化工巨头OCI NV,近日已经决定,尽快在美国德克萨斯州扩建一家工厂,还有卢森堡的安塞乐米塔尔钢铁公司,宣布将在美国德州设立新的工厂。

与这形成呼应的是,原本计划前往欧洲投资的美国一些企业,已经打消念头,决定仍选择留在美国建厂,比如新能源汽车企业特斯拉等。这些公司和企业都是同一种考虑,就是欧洲的能源价格暴涨,并且还远远看不到价格回落的迹象,因此希望能在能源价格相对较低并且稳定的国家去投资。

不得不说,全世界的资本都有一个共性,就是逐利,哪里投资能挣钱且风险小,就会拼命涌向哪里,因此欧洲企业渡过茫茫大西洋前往美国,这是无可非议的。谁叫欧洲不争气,自己弄到这步田地?被企业抛弃不冤。

只是树有根水有源,欧洲的投资环境之所以变得这么恶劣,罪魁祸首正是美国。美国拱火,终于让俄乌冲突爆发;然后美国借机要求各西方盟友疯狂制裁俄罗斯,断掉欧洲最需要的俄罗斯能源。果然,俄乌一开打,全球能源价格应声上涨。再然后,眼看欧洲出现能源供应危机,于是美国将自己打扮成“救世主”,送来一船又一船石油、天然气。至于价格,自然比乌克兰危机之前翻了好几番。最近,美国“商业内幕网”相当自豪地披露,美国能源公司开往欧洲的一条天然气船,跑一趟能挣1亿美元左右。什么叫战争财?这就是。俄乌冲突可说就是一台抽水机,每分每秒都在抽走欧洲的财富。

眼看欧洲的制造业大量向美国外流,估计特朗普都要看傻眼。想当初,这位“懂王”是想尽办法,歇斯底里要重振美国的制造业,口号喊得震天响,还因此而不停地对中国出手,结果是一地鸡毛。可现在,乌克兰国土上炮声一响,欧洲的制造业跑到美国,拦都拦不住。说到底,别看拜登平时睡眼惺忪,还是很有两把刷子。

事到如今,欧洲人应该要明白,当初白宫处心积虑点燃俄乌战火,目的固然有许多个,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磨刀霍霍,要割欧洲的羊毛。因此,美国挑起俄乌冲突,进而造成严重能源危机,正是针对欧洲的一条釜底抽薪之计。

欧洲是真的冤。俄乌冲突爆发前夕,德法等欧洲国家应该是预判到后果了的。为了不让俄乌打起来,舒尔茨和马克龙这对难兄难弟简直是跑断了腿,结果则是没有结果,仗终究是打响了。然后,欧洲被绑架在了美国的战车上,为了“政治正确”,不得不一边支持乌克兰,一边制裁俄罗斯,导致战火烧得更久,从而也让能源价格飙得更高。

油价气价飙高,欧洲老百姓还勉强能忍受,大不了多砍点柴,大不了洗澡只洗4个部位。可企业是忍受不了,资本家必须得挣钱。近日,大众企业高层是把话说到了明处:如果能源价格降不下来,生产线肯定会转移到德国之外的地区。

事实可见,冲突爆发,欧洲跟随美国对付俄罗斯,算是劳苦功高,可最终却在不停地“失血”。说好的,冲突是为了削弱和拖垮俄罗斯,可实际却让欧洲成为了被削弱和拖垮的对象。而现在的问题是,欧洲这样惨,美国却趁机收割,这不是典型的落井下石吗?没办法,这就是充当美国盟友的宿命。难怪地缘政治大师基辛格说,“与美国为敌是危险的,与美国为友是致命的”。

一招釜底抽薪,接着一招落井下石,美国收购欧洲的动作,堪称教科书级别的,不知默克尔会不会气晕过去?

最后提一点,要说能源价格降一降,放在几天前,欧洲或许还有一丝幻想,可现在别指望了。“北溪”两条管线接连被爆,欧洲“断气”已成定局。等着吧,眼看着北欧海面上冒出令人恐怖的大气泡,欧洲企业只会溜得更快。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