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户区变身网红街

棚户区变身网红街
2024年09月19日 04:11 赣南日报

  □记者黄桥路

  破旧骑楼上,一位九旬老太每天准时站在窗前眺望,坚信70多年前离家抗战的丈夫会安然归来;骑楼对面,老太侄子特意开着一间小店,随时透过阁楼窗户留意大姑的起居,视她如母亲般尊敬赡养……这样凄婉的爱情故事、感人的世间亲情,是全南女作家张晓帆记录的全南解放路传奇。

  近日,记者前往探访全南解放路,人还在路上,朋友就传来了张晓帆的纪实散文《骑楼的守望》。

  全南解放路,位于县城城厢镇,为纪念全南解放而名。1949年8月,人民解放军挥师赣南,日夜兼程追击南逃之敌。8月20日下午5时许,解放军先遣部队进入全南县城,开启了全南历史新纪元。为纪念解放,当地政府于1951年在河边街东端桃江之上兴建起一座石礅木梁结构大桥,取名“解放桥”。1980年,又将从桥头开始的河边街与西大街连通,命名“解放路”。这条路分东西两段,全长360米,东段即河边街。

  离解放桥北端百把米远的江畔,是县城居民刘远浩家的河边街老房所在地。傍晚时分,江风习习,已迁居桃江南岸十年的刘远浩习惯地踱过解放桥,来到老房原址附近散步。这里,包括他家在内的150多户街邻老房,已被改造一新的河边街商贸区取代。

  祖籍广东兴宁的刘远浩,和全南解放路结缘就与商贸有关。他爷爷年轻时“挑担走脚”,在全南、兴宁一带赶墟场卖油盐酱醋,那时全南县城墟场就在河边街。刘远浩告诉记者:“这条街始建于1944年,当时在城门外,周边是沙坝。解放带来了社会安定,来的次数多了,爷爷就想在这里落脚,于是与很多外来商贩一样,经政府批准,在沙坝地沿街建房,成了这里的‘老摆摊’。”

  因为一半多边界与广东接壤,历史上全南有“无广不成墟”之说。受岭南文化影响,骑楼建筑在清末传入全南,河边街也成了“骑楼街”,街道两边,骑楼整齐排列,一栋挨着一栋,青瓦坡顶、杉木楼板、上下二层。一楼先筑三尺高石脚,然后青砖砌柱、土砖砌墙、墙面刷白;二楼以板为墙,外墙开雕花小轩窗。1995年从北方远嫁而来的张晓帆,一到全南就感觉河边街深藏故事。

  张晓帆笔下的九旬老太,是河边街附近下圩村人,与在赣州读书的全南曾姓小伙喜结连理,新婚次年,丈夫投笔从戎参加抗日战争,没过多久就再无音讯。她对丈夫的执意等待感动众人,父亲临终前将河边街骑楼家宅留给了她,因为二楼板墙上有她丈夫亲手制作的精美木刻。

  在刘远浩的记忆中,河边街一直是县城最繁华的地段。今年67岁的他出生在这里,打小生活在这里。1995年前后,因供职企业改制,他选择自主创业,在自家骑楼开店,重操起爷爷这一辈的生意。“十五六年前,这里还是县城墟场。一到墟日,竹木器具、陶盆瓦罐、山野干货堆满整条街,有巧手婆婆摆卖虎头帽、蓝巾帕等客家服饰,也有餐饮商户制售磨斋、烫皮、艾油果等地方美食。”

  岁月风雨的不断侵蚀,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使河边街逐渐成了县城最大的棚户区。时光进入21世纪,这里的骑楼阁楼上大多已不能住人,不少街邻一家老小挤在一楼十几平方米的卧房内,夏漏雨、冬进风。刘远浩说,“特别是冬天,当时不少人还有用火笼取暖的习惯,晚上很是让人担惊受怕。”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告别棚户区,这一萦绕在河边街众多居民心头的梦想,成了县委县政府决心破解的民生难题。2015年,县里结合推进“一江两岸”核心景观带建设,着手改造这里的棚户区。

  棚改,需要动迁。被称为“难中之难”的拆迁工作,难就难在有的人怕吃亏、不理解。1982年起就在河边街居住并经营计量衡器店的陈桂福,当时内心就经历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清楚棚户区改造势在必行,但又担心拆迁会影响自己的经营,是征拆干部以真情唤真心的反复上门、耐心解释,最终让他消除了顾虑,从“要我改”转变为“我要改”。

  工作做到位,百姓顾大局。整条街150多户被征收户,两个多月就有146户签订了补偿安置协议并完成搬迁。

  起拆点就设在刘远浩家老房附近。动拆日一大早,首拆房周边被街邻们围得水泄不通。施工开始,一位瘦弱老人突然拼命挤进人群,大家正诧异间,她却先开口:“我不是来捣乱的,公家给了我补偿,知足了,我是来看房子最后一眼,我在这里住了72年!”张晓帆在自己刚刚完稿的《老街,最后的记忆》里,详细记述了大家对河边街老房子的不舍和对棚户区改造的支持。

  项目的推进,比预期还顺利。2020年元旦,改造后的河边街开街,骑楼商脉繁华再启。2023年底,桃江北岸城市更新项目全部竣工。

  包括河边街公园和解放桥改造、商业街区、地下停车场三个版块在内的这一城市更新项目,致力打造现代繁华城市商圈,突出民生导向和百姓需求,拆迁土地大部分用于公共设施和绿化建设,真正做到了“还地于民、还利于民”。同时,通过功能重塑和系统改造,新建了博物馆、休闲书吧,修建了廊桥水榭,串联了沿江景观,改出了让市民感到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守住了河边街的根与魂。

  “这个项目彻底改变了河边街的环境面貌,大幅提升了城市的颜值气质和百姓的幸福指数,被誉为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杰作。”在当地政府部门上班的刘远浩女儿说,因工作抓得实、整治成效显,全南县城乡环境整治工作2020年、2021年连续排名全省前列、全市第一,2023年度获评全省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考核先进县。

  环境提品质,发展添活力。改造后的河边街开街不久,在县城另一隅开眼镜店的刘龙生立马来此设了分店。他说,“这里地段好,政府又协调业主单位为入驻商家减免两成店租,地段好、人气旺、政策配套是我作出这一选择的首要因素。”

  曾怕拆迁影响自己经营的陈桂福对解放路也始终是“店搬心不离”。他的计量衡器店在县城农贸市场过渡五六年后,最终搬到了解放路西段。此处及周边区域前几年被改造成以居住功能为主的街区,年近七旬的他,现在更多的是在这里以店会友。他说,现在的河边街已成为集生态休闲、文化体验、餐饮购物于一体的城市商圈,人气集聚对激活消费形成的拉动效应日益凸显。

  实事办到心坎上,百姓自然乐开花。沿着桃江河畔步道边走边聊,刘远浩突然转身凝望,感慨道:“现在的解放路一带,不但街邻们愿来爱来常来,特意来此打卡购物的外地游客也越来越多。我女儿讲,这里已是网红街!”

  “河边街的老式骑楼不复存在了,但它一定会成为沉淀于人们内心深处的记忆。”张晓帆给夜归的记者发来微信说,《骑楼的守望》十年前获评县里文学类外宣作品一等奖,如今还吸引着众多读者的目光。进入新时代,全南解放路的魅力愈加凸显,她已写完《老街,最后的记忆》,还要续写《老街,新时代的荣光》,让这条路上的老故事、新故事广为传扬。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