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合成生物学产品如何分类?

农业合成生物学产品如何分类?
2024年03月18日 09:32 北方农资

“这几天,《北方农资》传媒记者采访行业专家探讨植调剂归类的视频火了,引起了圈里的转发和热议,这条视频能够‘火’,究其原因,是当下对创新产品的归类问题备受关注,再有就是专家对于这一问题的讲解通俗易懂,观点直接明确。”

农资行业诸如此类的争议话题还有很多,日前记者与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生物刺激剂专业委员会(CBPC)主任刘健博士进行了一次深度交流,话题是合成生物学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及创新产品应如何分类。

刘健是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化工博士,是生物刺激剂专业委员会主任,本身是一位农业专家,平时他的工作就是走访各地,了解当地农业发展情况,探访农资生产企业,和农业相关单位探讨创新生物刺激剂产品及规范工作,为行业发展献计献策。

Q1

合成生物学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现状如何?

刘健合成生物是近十多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手段、方法,因为目前农业领域市场认知度并没有那么高,而且包括它的属性界定,也是存在争议和分歧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它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从近十年的发展来看,合成生物学更多的集中在医药、美妆等领域,涉及相关原材料的产品技术开发生产,因为这些领域附加值高,农业领域反而有点被忽略了,占得份额也不多,但实际上这样的一些方法手段,农业微生物合成生物学方面,未来创制一些新技术和产品是很有必要的。

举例来说,药品——青蒿素现在是全部通过合成生物学的方法进行发酵,成本大幅度降低,大家都能用得起。农业微生物领域也是如此,我们做生物制剂要有这种思维,可以借鉴这个方法。

Q2

目前对农业合成生物学产品的市场认知度不高,争议较大,主要争议是?

刘健一个是集中在大家的认知上,就像转基因作物,大家可能觉得是完全的风险,或者说,认为其存在生物伦理上问题,但在国际国内,都已经进行了很多的法规规范和界定。

另外主要是在安全性方面,目前关于这个领域,从行业角度和国家标准来看,都有相应的规范,国家对转基因或基因编辑的所有新物种,有专门的法规——生物安全法,而且就农业领域来说,从种子资源就开始了,这是最前端的;医药涉及到人身健康安全,这方面会更严格;第三是目前企业和国际市场有相应需求。其实现在的合成生物学,在改造细胞时,并没有去太多地改变它,本质上的东西是把某一个基因上调,比如说我们可以强化生产维生素B2原料的,就去上调这一基因,改造它的表达,或者是这个宿主不行,我们给它移植到一个好的微生物细胞载体,现在好的载体有很多,以大肠杆菌为例,毕赤酵母算是一个非常好的宿主,这相当于是找生物合成的一个有利场所,一个细胞工厂来生产它,不会有老百姓担心的那种危害出现。整体上来说,还是要靠国家、社会整体来进行规范,我们利用其好的一面。

Q3

请具体举例,帮助大家理解什么是农业生物合成学技术?

刘健:合成生物学在我国发展前景广阔,实际上我们有潜在的优势,从医药和美妆领域来看,其实原药的合成,生物学的研究和生产,我们在全球比较领先。一个是用基因编辑和分子生物学的手段,去改造细胞,能够把某种特定的产品,提高表达;第二是底盘细胞的设计与构建;第三是工程化的放大,要有好的发酵的硬件装置,和自动化控制的软硬件等基础设施来培养它,相当于给改建好的细胞,造一个好房子,让它在房子里健康成长,然后高表达你需要的目的产物,对农业领域来说,想象空间就特别大。合成生物学细胞工厂构建的核心是如何通过设计合适的基因型,从而得到人们想要的工业表型。

我们现在做农业微生物,农业微生物及其代谢物方面的生物刺激剂产品技术,就非常需要引入这样的手段,去把我们一些技术深入创新地推进下去。以木霉真菌为例,它是真菌,全球公认的最好的生防微生物之一,但是我们使用频率较大的前10位菌种,75%都是芽孢杆菌,它可以产生大量的抗生物质,怎样把芽孢杆菌和木霉真菌的特性有效地结合起来,这不是简单的“1+1”的概念,我们用合成生物学的概念,希望把他们进行共生培养。

当时木霉菌株的筛选,是从10万株级别开始往下筛选,同步跟不同类型的芽孢类细菌,或其他的有益微生物进行协同筛选,通过海量的筛选后,就会找到一些非常好的组合,我们再设定一些特定的培养条件和发酵调控手段,这就也是最原始的合成生物学的概念。

实际上这种合成,采用了很多方法,从筛选到上调的表达,我们都会去研究它,把差异找出来,比方说可以产生抗菌肽的,产生拮抗作用的;第二类还有多肽的氨基酸类,可以作为信号因子启动植物的抗性表达;第三类是植物的内源激素,比方说我们有一个工艺,定向地进行发酵调控、诱导培养时,可以把吲哚乙酸的含量提高表达,原来可能只有几个part per million(ppm),我们可以通过合成生物学最初原始的想法,让木霉真菌与芽孢类细菌共生培养,让吲哚乙酸生长素的表达量提高几千倍,这都是完全可能的,而且这个结果让我们也很惊讶,这完全就是创新;第四类是信号因子、内源激素信号,它可以启动植物整个代谢途径的响应,会去做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响应,比如说倒春寒时,用类似这样的方法微量地进行诱导,帮助作物扛霜冻,改善结果时产品品质,所以说从以上具体例子来看,合成生物学在农业领域大有前途。

Q4

如何理解农业合成生物学产品?怎样界定和分类呢?

刘健:现在农业上,更多是农业微生物的合成,生物学更多的是一些新的有特定功效的活性成分、代谢产物,现在没有明确的管理条例,主要是按照用途来区分,如果产品活性物质是抗病的,就划分为农药,但是做单物质的农药登记是很麻烦的,因为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这件事对很多初创的创新企业来说,是不可接受的。作为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生物刺激剂专委会,我们正在着力推进国家主管部门,及早地介入这个行业,了解行业的实际情况,从业者希望它作为单独的品类来管理,其产品可以是第三类,我们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量。就像现在把调节剂完全归到农药,是否完全合理,仍然存有很大争议,我们可以辩证地去处理。我们强烈建议这些创新产品,放到第三类来进行特殊管理,将有利于行业的发展。

我们可以分析,首先看它的来源,比方说天然海藻提取的物质,本身就在挪威的深海几十甚至几百米的低温寡照,几乎没有阳光的情况下,它还能疯狂的生长,靠得就是它强大的信号因子,没有这些内源激素,海藻是长不起来的,最终它是天然存在的。研发生产只是搬运工,技术人员把它进行最原始初级的处理以后,做成原料添加到肥料里面,起到增效作用,或单独使用,刺激作物进行抗性表达,这有何不可?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陈清最新提出的基于“自然解决方案进行特肥创新”理论,用自然的过程来解决气候变化,作物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这些都是利于行业进步和发展的。

我主张且建议,把它作为第三类来管理,虽然这个过程很难。我们在做实验时就发现木霉和芽孢共生,会出现一些超级的代谢产物,比方说有一种代谢物叫宽缨酮,这是可以完全应用于抗癌药物的,它对病毒也有预防作用。我对微生物的理解就是,他像一锅粥一样,什么东西都在里面,有耐干旱、抗低温等等,你倾向产品做成什么样而已。

基因检测和知识产权对生物合成学技术来说很关键,我们可以在知识产权界定上,对真正的原创技术进行保护,一定要做好原始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未来竞争的关键一定是数据!同时我们也在探索如何开发菌种,提高具有特定作用的代谢产物的表达,我们要做大量的科学的生测和田间实验,收集相关数据,包括实验室内对活性成分检测的分析,我们要建立通用的方法,让大部分企业都能参考,同时针对共性需求,共同申请建立相关行业标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