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本理财买不到了,该怎么办?

保本理财买不到了,该怎么办?
2020年09月18日 14:41 菜鸟理财APP

前几天,有个朋友问我有没有保本理财可以推荐,我默默翻了一个白眼说,那你去问银行吧。

今天早上,她又告诉我说:跑了几家银行,都说没有保本理财,该怎么办?

我一听这话感觉有点奇怪,虽然今年以来银行在压缩保本理财规模,但好几家银行都没有保本理财就有点意思了。

随手打开手机一查新闻,还真是!

根据报道,目前至少有8家银行已经没有保本理财:

交通银行、邮储银行、杭州银行、兴业银行等银行在半年报中明确表示保本理财已经清零;

截至7月末的银行理财数据也显示,渤海银行、浙商银行、广发银行、华夏银行等银行保本理财数量和规模余额为0。

民生银行仅剩1只保本理财,光大银行和中信银行分别只有2只保本理财。

可以说,大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保本理财正在消亡中。

从上图的曲线也可以看到,2019年9月以来,银行保本理财产品发行量占比迅速下滑,说明各家银行都在压缩保本理财的规模。

为什么要清零保本理财,之前也和大家分析过很多次:

一是监管要求,自从2018年资管新规出台以后,银行理财打破保本保息就拉开大幕。

而且为了资管新规顺利过渡,监管延长时间到2021年底,也就是说别看上面的数据好像挺吓人,但其实进度还不算快。

换句话说,保本理财清零的结果不会改变。

二是从深层次来讲,随着经济降速利率下行是趋势,利率下行意味着理财端收益率下行,低速的经济增长无法保证稳定的收益率,更何况还要保本。

保本清零的同时,在天平的另一端,银行理财净值化权益化的比重越来越大。

净值化是为了打破保本预期,以往银行理财的投向都是固定收益的债券等资产,即使产品形式净值化,但本质上还是固收类产品,有点像债券基金的意思。

而权益化更侧重于银行理财底层资产的变化,毕竟不保本之后,银行理财要想留住客户,必须走出一条风险收益比有优势的路子。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很多银行都成立了理财子公司,就是专门研发新的理财产品,目前已经开业的银行理财子公司达到19家,包括了6家国有大行、6家股份制银行、6家城商行和1家农商行。

所以,在保本理财清零的同时,银行加大对权益类资产的投资比重也是未来的趋势。

说白了,也就是加大对股票资产的投资比重,银行理财越来越“基金化”,短期波动无法预测。

从这个角度看,银行理财的钱也在流向股市,未来股市的投资地位会越来越突出。

说了这么多,更重要的问题在于:对于习惯买保本理财的人,接下来该怎么办?

要接受不保本的趋势,理性看待投资风险,挑选与自己风险偏好一致的投资方式。

就以开头我的那位朋友为例,如果她还是想买银行保本产品,那么可以考虑大额存单、智能存款作为替代品。

不过,大额存单的投资门槛比较高期限较长,而智能存款也在监管要求下越来越少,且买且珍惜。

还有一个思路是“买银行理财不如买银行股”,大部分银行股每年分红股息率率都超过4%,比银行理财收益高,而长期股价波动小,完全可以当成理财型股票。

如果能够承受一定的风险波动,并通过较长的时间去换取较高的收益,那么可以考虑债券基金甚至指数基金。

比如菜基主理的“跑赢房贷”组合,以优秀债基为主,获取稳健收益,搭配可转债基金和优质蓝筹基金获取更高收益,成立以来年化收益超过8%,而且基金是以复利计算,长期收益要比银行理财高出不少。

其实,银行保本理财清零的信号透露出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号:让保守型投资者回归存款类理财,让进取型投资者自担风险收益。

所以,你需要问问自己属于哪一类投资者,当然也并非只能二选一,可以通过合理的比例分配,同时投资于保本型产品和成长型产品,这就是资产配置的意义。

最后还是要说一句,权益投资会成为越来越主流的投资方式,尽早选择适合的投资方式拥抱权益投资,才能占据主动赢得未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