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为提振经济放大招,消费券将成新一轮刺激消费重要手段

各地为提振经济放大招,消费券将成新一轮刺激消费重要手段
2020年03月16日 12:15 盘和林

盘和林

3月13日,南京政府为推动服务业全面复苏,宣布将统筹资金向市民和困难群体发放消费券,总额度达3.18亿元。这已是南京政府在更大力度开放城市服务业、鼓励机关干部带头消费外,放出的又一个刺激消费的大招。

实际上,在此次疫情期间,南京并不是第一个选择用消费券来刺激居民消费的城市。二月份以来,许多地方政府均将消费券作为短期释放消费潜力的重要工具,如澳门宣布将向每位居民发放3000澳门元电子消费券,浙江建德宣布将向外地游客发放1000万元旅游消费券,浙江宁波宣布将发布1亿元消费券以及健身消费券。那么问题来了,消费券的实质是什么?凭什么成为各地政府的宠儿呢?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消费券是专用券的一种,是政府在经济不景气及民间消费能力大幅衰退时施用的经济政策工具之一。消费券作为居民未来消费时的支付凭证,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居民的消费意愿,提振消费水平,进而促进经济社会的投资和生产,达到消费、投资和生产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早在2009年金融危机的时候,杭州就通过发放消费券的方式取得了振奋市场的效果,使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达到低点后迅速反弹,至今仍被认为是实施消费券政策最成功的城市之一。

可以看到,自疫情爆发以来,各类生活场景受限使得不少居民放弃或推迟了原本的消费计划,线上零售业得益于互联网平台的强大韧性,受到的冲击有限,但线下消费板块遭受重创,特别是交通运输和餐饮旅游等依赖线下渠道较强的产业。对比2003年非典时期的数据,疫情使得当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3月份开始大幅下滑,直至5月份达到增速4.3%的冰点后才开始得到反弹。以史为鉴,若不想重蹈非典时期的覆辙,政府必须在关键时点出台强有力的刺激消费政策,把消费作为短期内提振经济的主要手段。

从理论上来说,消费券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能精准刺激弱势领域及群体的消费需求,根据消费券的不同种类,可以分为餐饮、体育、图书、乡村旅游、信息、困难群众等类型消费券,这些消费券的涉及对象都是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行业或群体,消费券的发放能带来较强的边际改善作用;二是在尊重市场机制的前提下更具公平性,对商家而言,消费券是带有竞争性质的补贴,依旧需要每个商家提高市场竞争力,对居民而言,消费券采用网上摇号的方式发放更具公平性;三是消费券在稳经济、稳就业的同时更稳人心,政府发放消费券的同时也让居民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更有获得感,对于当下受疫情影响的消极情绪而言,消费券具有修复作用。

不过,消费券最终能否带来理论上的拉动作用,还取决于补偿性消费和补偿性存款之间的博弈。一方面,不少网友表示等疫情结束后要进行补偿性消费,把过去几个月积攒的消费能力一次性释放,把错过的美食和旅行全部安排回来;另一方面,也有不少网友表示疫情使他们深刻认识到储蓄的重要性,叠加过去几个月收入基本为零的惨痛经历,表示今后一段时间一定要努力挣钱和攒钱。根据南都零售实验室的调研结果,58%的用户选择在疫情结束后进行补偿性消费,42%的用户则选择存钱增强抗风险能力。

事实确实不如想象中的那么乐观,央行11日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2月份住户部门人民币贷款减少4133亿元,存款减少1200亿元,与此同时不少居民还面临着房贷、车贷的刚性支出压力,这些都会导致短期消费不足。当前,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为生产部门创造了良好的复工复产条件,但若想把复苏的产能转变为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长,就必须打通生产到消费这个环节,发放消费券就是以政府信用为背书,利用公共财政支出精准打通该环节的手段之一。至于未来是否能在全国各地推广,还要视各地的财力和实际情况而定。

总而言之,消费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若想真正依靠消费拉动经济,除了消费券这类短期刺激手段,还需要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只有真正做到藏富于民,居民才能反哺社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