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和林
今年2月下旬,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要推动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同时,构建绿色产业链,在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方面提供支持。《意见》要求为绿色产业提供财税支持,并支持绿色产业企业上市融资。
这也是我国的政策导向,十九大能源发展的方向是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社会主义新时代落实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路径。《意见》的出台对于协调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之间的关系具有战略性指导意义。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在国内外经济不确定性加大的环境下,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是建设可持续发展、有竞争力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任务,对于经济升级转型、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积极响应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举措。
在这个大背景下,企业低碳化转型升级是顺应时代经济的要求。我国企业数目众多,竞争激烈,并且大部分处于低技术含量、高能源消耗、低盈利空间的产业状态,低碳循环产业具有绿色环保、高产出、可持续的产业特性,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企业在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的浪潮中应该抓住机遇,顺势而上,积极进行低碳转型升级。
因此,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如何提高相关企业的积极性也是必须面对的问题。
当前,传统企业低碳背景下转型升级的积极性并不高,面临的问题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服务强支持,没有实力转。规模小、资本薄弱等硬伤使中小企转型成本偏高,发展低碳循环产业意味着人员配置、设备供应商要满足更高的要求,需要雄厚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技术实力作为支撑,并且存在前期投入大、融资成本高、短期收益不明显等问题,这是很多中小企业没难以承担的,因此很多企业对低碳转型望而却步。
另一方面,转型能力不够,低碳循环产业起步较晚,当前发展并不成熟,由于人才缺乏、技术创新能力低,低碳产业协同水平较低,很多企业对转型发展路径的认识不清晰,可借鉴的示范企业数量和经验有限,缺乏整合应用能力,企业难以获得足够的激素和人才支持,导致转型能力不够,试错成本较高。
要想提高相关企业的积极性,首先要培养企业低碳转型的自主能动性。整个社会要培养一种绿色发展的共同意识,通过意识的提高和价值观的建立来形成发展低碳循环产业的自主能动意识,提高企业以及整个市场主体的积极性。
除此之外,政府和市场的共同推动也很重要,政府要加强政策激励与支持,为企业绿色化转型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降低其转型成本。企业的启动和发展必须靠足够的资金来解决,因此首要解决的是企业的融资问题,要鼓励资本市场为绿色产业企业提供上市绿色通道,提供再融资便捷通道。
做大绿色金融,首先,应该做好绿色金融的制度设计、审核把控。积极推进建立严格的监督审核机制,强化信息披露。积极借鉴国际绿色金融的先进经验,用事实数据、信息等标准来认证“绿色”,制定合理统一的绿色上市标准,对绿色债券评估机构的资质、门槛及评估体系都应有制定明确的规则。
其次,应该积极创新丰富相关金融产品。例如可以继续推进绿色债券的发展,绿色债券是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中发展较快的融资工具之一。绿色债券当前的问题在于收益不确定性,主要是由于期限错配,即绿色项目较长的运行周期和绿色债券较短的发行期限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是可以通过多元化来解决的,鼓励多元化绿色主体发行多元化绿色债券,为投资者提供丰富多样的选择,从而加强投入资金的流动性。这些都是做大绿色金融的方式。
最后,还应该加强政策激励与支持。我国绿色金融刚起步,也属于新生事物,还应该加强政策激励与支持。政府应该通过税收减免、政府补助、绿色通道等方试为企业发展提供便利。当然政府也应该积极弘扬绿色发展理念,提高社会的责任意识,夯实绿色产业企业上市基础,提升发行人发行热情和投资者参与热情,促进活跃绿色交易市场的建立。(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