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老百货柜台上的流金岁月

泉州老百货柜台上的流金岁月
2024年06月28日 08:29 泉州网

泉州网6月28日讯(融媒体记者 陈玲红)日前,泉州晚报社“海丝时光”视频号发布了旧时市区钟楼百货的一组影像视频,唤醒不少老读者的美好回忆。昨日,记者联系到这组老照片中的两位主人公——百货大楼副经理许建辉和负责丝绸布柜的王一峰,让他俩给我们讲讲钟百大楼里的那些往事。

在钟百负责布柜的王一峰

63岁的王一峰

开业时人山人海

柜台玻璃挤破好几块

“已经忘记是谁拍的了,当时的我20来岁。”今年63岁的王一峰是“钟百的纺织品柜台”这张照片中的主人公。自16岁入职,他经历了钟百自开业到关闭的全过程。

“197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30周年的当天开业。上午8点开门,五六点大门口就排满了人,当天柜台的玻璃都被挤破好几块。”王一峰当年负责丝绸布匹柜台,他说当时百货公司卖很多东西,生活用品就不用说了,文体用品、金银首饰、铁木家具都有。“我们柜台不仅有丝绸,还有花布(棉布)、化纤布、色布。一开始员工都受聘于百货公司,所有商品统一定价。后来随着私营经济的发展,柜台长或员工可以承包柜台。”王一峰当年承包了丝绸布柜,直到2001年钟百关闭。

1988年,钟楼百货大楼在街头的拍卖活动,据说是全国首创。照片中的人物便是百货大楼副经理许建辉。

66岁的许建辉

拍卖促销人气火爆

大楼外增设夜市“摆摊”

照片里,一名年轻人一手拿喇叭,一手提录音机,照片上有配文:“700元的录音机今天特价300元!”画面中的年轻人便是当年百货大楼的副经理许建辉。照片是日本NHK电视台来泉州录制《海上丝绸之路》专题片时,碰巧遇到钟百在搞“大拍卖”活动所拍摄的。

今年66岁的许建辉在1981年部队转业后到百货大楼负责家电柜台。他介绍,百货大楼经营七八年后,为了搞活经济,头脑活跃的吴天助总经理策划了很多促销活动。“优惠大酬宾、让利促销、商品联展、大拍卖……促销时,二三十个柜台在大楼外摆摊,现场非常热闹。”许建辉回忆,大拍卖被称为“荷兰式拍卖”,先出低价格再竞价。“比如商品定价300元,消费者觉得贵就会喊250元,我们觉得这价格可以卖便给他,如果还有人想买这件商品,就会加价。”许建辉表示,拍卖在当时还很少见,一开始大家觉得好玩也会乱喊价,但几次下来就正常了。除了拍卖,还有促销和有奖销售。因为各项活动搞得热闹,当时钟百还增设了夜市,从白天一直卖到晚上10点。

姑娘们在钟百买新衣(王端立供图)
瓷器柜台 (王端立供图)

限量供应凭票购买

春节前几天忙得嗓子哑

当年,泉州中山路是泉州最热闹的商业圈。除了最“年轻”的钟楼百货,还有南门百货、南国建成百货、泮宫百货等。

今年65岁的江晔当时在南门百货负责服装柜台。她回忆,南百最紧俏的东西是只能凭票购买的限量商品,尤其是上海来的洗涤用品。

“春节前半个月是最忙碌的,那时候人们很少买衣服,只有到换季和过年时买的人才多,城里的、乡下的,都集中在那几天来买。”江晔回忆,那些年的衣服款式也不多,所有款式柜台都会挂出来,来买衣服的顾客说要哪一款,报一下身高体重,柜员再从柜台里拿出来给顾客试穿,可以的就包走,不合适就要再叠整齐放回去,“我们从早上8点营业到下午6点,一天就干两件事,不停地说话和叠衣服,那些天嗓子都是哑的”。

本文图片来自“海丝时光”视频号

责任编辑:黄冬虹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