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音乐剧《致青春》首次晋京演出 以文促旅展示柳州城市名片

文化中国行|音乐剧《致青春》首次晋京演出 以文促旅展示柳州城市名片
2024年06月28日 10:09 广西新闻网

全国首部工业援建题材剧目柳州原创音乐剧《致青春》首次晋京演出暨“壮美广西惊奇柳州”文化旅游推介会现场。视频制作:记者 潘锦才

6月27日,全国首部工业援建题材剧目柳州原创音乐剧《致青春》首次晋京演出暨“壮美广西惊奇柳州”文化旅游推介会在中央歌剧院举行,向大家展示柳州特色城市名片。

推介会现场。记者 潘锦才 摄
现场推荐旅游线路。记者 潘锦才 摄

推介会上,柳州发布了city walk·宝藏城市之旅、玩一夏·探宝游学之旅、趣户外·夏季亲水之旅、享康养·疗休养生之旅四条精品旅游线路。

现场展示了独具柳州特色的精彩节目。记者 潘锦才 摄

长期以来,京桂两地文旅部门交往密切、互动频繁,在信息互联互通、市场有效对接、资源优势互补、经验学习互鉴等方面做了很多有益尝试,两地在文旅资源、产品特性、文化特质、文旅业态等方面互补性强,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活动现场设置了柳州文创和非遗展区。记者 潘锦才 摄

据了解,柳州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坚持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高质量发展特色旅游,着力打造文化旅游特色名城,拓展放大溢出效应,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康养、装备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奋力谱写旅游强国建设柳州新篇章。同时,通过优秀剧目《致青春》在北京展演,让北京朋友们走进柳州、了解柳州,续写北京和柳州两地人文相亲的深厚友谊。

以青春之歌礼赞柳州百年工业

音乐剧《致青春》是国内第一部讲述工业援建,体现工业乡愁的工业题材原创音乐剧,该剧以柳州工业的沧桑巨变为叙事脉络,塑造了工业拓荒者的英雄群像,礼赞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风采,主题深刻,感情饱满。

音乐剧《致青春》在北京演出现场。记者 潘锦才 摄

1933年研发的广西第一台汽车“木炭汽车”、1937年制造的广西第一架单座驱逐战斗机、中国第一代Z435型轮式装载机……一个个第一,不仅铸就了柳州工业的基石,更是挺起了广西工业发展的脊梁。如今,岁月凝淀的奋斗精神和前行力量,历久弥新。从汽车、钢铁、机械这“老三样”到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这“新三样”,柳州正以“青春态度”焕发工业新活力。

在瑞浦赛克电池生产车间,工人正进行相关检测。记者 潘锦才 摄
上汽通用五菱精益智造工厂生产车间。记者 潘锦才 摄

以文化瑰宝塑造柳州城市名片

柳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宝宝巴士”、柳州螺蛳粉的故乡,被中国国家地理誉为“宝藏城市”、游客称为“新青年旅游目的地”。在这里,历史文脉与城市底蕴共荣共生,山水景观与民族风情交织交融,以“一台车、一江水、一朵花、一碗粉、一宗师、一歌仙”塑造城市名片。

鸟瞰柳州市主城区。柳州市委宣传部 供图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是柳宗元在柳州时留下的慨叹。在历史发展中,柳州形成以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和侗族的楼为代表的柳州“民族风情四绝”。

侗寨百家宴 欢乐中国年——2024年全国春节“村晚”在柳州三江启动。记者 潘锦才 摄
融水古龙坡会芦笙比响。记者 潘锦才 摄

“工业城市中山水最美,山水城市中工业最强。”多年来,柳州精进治水、护水,着力在柳江两岸打造景观带、文化带,发展生态旅游。

以产城融合提升柳州文旅品牌

柳州依托工业资源优势,深化“工业+旅游”融合,推动工业旅游发展,走出一条产业融合、城旅融合之路。柳州螺蛳粉产业园、上汽通用五菱宝骏基地成功创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为柳州的工业旅游增添“硬核”玩法。截至目前,柳州工业旅游资源点共有14个。

游客探访上汽通用五菱生产车间。记者 潘锦才 摄

2018年以来,柳州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已成功举办6届,实现了“一地举办、辐射周边、带动全市”的办会初衷,文旅融合效应持续显现,文旅产业加快发展。

游客在柳州市柳江区岜公塘公园游览。记者 潘锦才 摄

近年来,柳州市坚持“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加快文旅高质量发展,助推“惊奇柳州”网红变长红。2023年,柳州市共接待旅游人数8069.22万人次,同比增长75.5%,实现旅游总收入884.54亿元、同比增长61.0%。

点击图片链接进入专题

查看更多内容

↓ ↓ ↓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