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罐茶创始人道歉,不再宣传“大师作”,曾被质疑大师一天炒千斤茶?

小罐茶创始人道歉,不再宣传“大师作”,曾被质疑大师一天炒千斤茶?
2024年06月26日 20:07 北京商报

早在2019年,就有网友针对“大师作”提出了质疑,称“8位制茶大师手工制作,一个大师一年炒了2.5亿的茶,平均每位大师一天要炒1466斤鲜茶叶,小罐茶的大师累不累”。

记者丨孔文燮

6月26日,“小罐茶创始人道歉”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阅读量超过1亿。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前一天在安徽黄山举行的“一场透明的发布会”上,小罐茶创始人杜国楹回应长期来的“大师作”争议,现场鞠躬并表示“抱歉”。同时杜国楹宣布,对全线产品进行公证保真,建立可追溯的机制。

业内人士指出,要想真正解决高端茶行业的价格不透明、品控乱象等问题,需要从监管、市场、企业等层面共同努力。

不再宣传“大师作”

据多家媒体报道,6月25日,在小罐茶12周年发布会上,杜国楹回顾了小罐茶从创立至今的历程,在反思时称,“虽然五年已经过去了,但是这份歉意还是一直在的,当年的‘大师作’如果给你造成误导,我表示深深的歉意”。随后,杜国楹发布小罐茶新战略,并宣布将不再使用“大师作”作为宣传点,而是将重点转移到产品品质提升和服务优化上。

小罐茶官网显示,其创立于2014年,是互联网思维、体验经济下应运而生的一家现代茶商。其品牌Slogan“小罐茶,大师作”耳熟能详。

早在2019年,就有网友针对“大师作”提出了质疑,称“8位制茶大师手工制作,一个大师一年炒了2.5亿的茶,平均每位大师一天要炒1466斤鲜茶叶,小罐茶的大师累不累”。

对此,小罐茶公开回复称,“大师作”指的是代表大师技艺的作品,并非大师手工去炒茶。作为小罐茶各个茶叶品类的“首席产品经理”,制茶大师们与小罐茶共同制定茶叶产品标准,严格把关原料采摘和生产过程。而更多的苦活、累活正在逐步交给现代化的制茶设备去解决。

康德智库专家、上海市光明律师事务所律师付永生表示,小罐茶对“大师作”的解释是指代表大师技艺的作品,而非纯手工炒制,这一解释有助于澄清市场上的误解,但显然并未完全消除公众的疑虑。从商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角度来看,任何产品或服务的宣传都应真实、准确,避免误导消费者。如果“大师作”的宣传确实给消费者带来了误解,那么小罐茶此次的调整可以被视为一种积极的纠正措施。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目前在小罐茶官网上,品牌名称下面标识的是“高端中国茶”,不过其公司介绍页面仍在宣传“小罐茶,大师作”。

公开信息显示,小罐茶此前已注册多枚“小罐大师”“小罐茶·大师作”“大师手工”“大师手功”商标。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小罐茶再次申请注册一枚“大师手工”商标,国际分类为方便食品,到4月,该商标流程信息已变更为“驳回通知发文”。

定价过高引争议

在小罐茶天猫旗舰店,在售的产品价格从几十元到数万元不等,最便宜的尝鲜装售价59元,净含量只有8克,包含4种口味;最贵的年迹经典款纪念版售价24200元,净含量10千克,茶系为云南普洱茶,目前仅有1人付款。

在《详谈》一书中,杜国楹描述了小罐茶的定价过程,“最早做有机茶的时候,我们判断要卖到每斤3000元左右,小罐茶做出来之后,是24罐一条,卖1000元,算下来大概5000元一斤。最早其实并没有想定这么高,是因为成本出来之后发现不行”。

2022年,在小罐茶十周年大会上,杜国楹否定小罐茶是“智商税”,并连发三个新品,从最初的形象“小罐茶”演变成袋装形态的“茶几味”以及茶饼形态的“年迹”,价格更加亲民。据了解,目前“茶几味”系列的售价约139元/盒,分40克装和50克装两种规格,约为普通金罐装的20%—25%。

除茶叶定价过高外,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也在产品质量上。2024年6月26日,小罐茶宣布即日起对旗下全线产品进行公证保真,并将公开135项制茶专利,向社会全面开源。杜国楹表示,产品全线保真后,消费者只需要通过手机NFC贴近或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即可获取小罐茶产品的全流程信息。

厦门市云尚公证处执行主任叶科展对此次公证作出说明,“公证处为小罐茶办理公证的过程中,采用的是全流程公证,公证员通过全流程的跟踪,实时拍摄和登记记录,把茶叶采收、加工、封装和检验检测过程记录下来,最终能够证明茶叶的品种、年份、工艺等方面没有造假行为,保证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真实性”。

在君智战略咨询行业部总经理陈方超看来,小罐茶此次推出“敢保真”战略及开源专利核心目标有二。首先此前“大师作”被扣上过度营销拉高价的帽子,购买送礼多自饮少,贴上礼品属性会使消费黏性低致发展规模受限。此次诉求“敢保真”既对接放心送礼需求,又可解决自饮不知道怎么选的难题。其次,茶行业多为货品化,有品类无品牌,小罐茶通过近年来的强营销已在消费者端初步建立品牌认知,此次开源更将自己放在领导者位置,通过引领行业发展的方式进一步强化其品牌影响力。

奥优国际董事长张玥认为,小罐茶这次宣布不再宣传“大师作”,并对产品公证保真,这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和行动,表明正致力于提高产品的品质和真实性,同时也希望通过公开专利技术,促进茶叶行业的技术创新和竞争。

价格不透明、品控乱象待解

小罐茶开源专利、产品保真的背后,是高端茶价格不透明、品控难控的行业乱象。

国家层面对茶叶的产品标准有明确规定。2023年9月2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发布公告称,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2023年第6号公告,发布85项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3项修改单。其中包括《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茶叶》(GB 31608-2023)等3项食品产品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茶叶》(GB 31608-2023)规定了“茶鲜叶”和“茶叶”的定义、感官要求、污染物限量、农药残留限量和食品添加剂使用等技术要求。该标准将于2024年9月6日正式实施。

在茶叶包装方面,国家亦作出规定。2023年7月27日,市场监管总局根据《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暂行办法》(市场监管总局令第18号)等要求,发布《茶叶包装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实施细则》,对抽样方法、检验依据、判定规则等做了详细说明。据了解,目前所依据的是《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GB 23350)。

既然国家有相关要求,为何还有很多坑蒙消费者的商家出现?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一针见血,“国家有相应的标准,也有法律法规,企业也按照自身标准去做。现在关键的一个问题是,茶商主要赚的是信息不对称的钱”。

就在今年6月17日,知名打假博主SuperB太反映“在西湖景区龙井村某茶叶店购买疑似假龙井茶”,此事引发网友热议,另有大V对此关注。当天,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西湖风景名胜区分局就此事发布情况通报称,经初步查明,涉事茶叶店(龙井189号)营业员6月11日、12日、13日连续三次将产自杭州市余杭区的龙井茶宣称为“西湖(狮峰)龙井”售卖给当事人,销售金额共计1800元,涉嫌虚假宣传。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查办中。

此前4月25日,知名高端茶业品牌八马茶业旗下加盟店因“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茶叶过度包装案”被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列为茶叶过度包装专项治理执法典型案例之一。

对于茶叶市场的不规范问题,地方开始加大整治力度。2024年6月12日,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发布关于规范茶叶市场价格行为的通告。通告显示,为严禁以“金融茶”“理财茶”等名义违法炒作销售茶叶,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茶叶市场价格秩序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等法律法规,现向茶叶市场相关经营者及行业协会提出“九不得”要求,包括“经营者定价不得违反公平、合法、诚实信用、质价相符的原则。不得违反明码标价规定。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茶叶,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不得发布不真实的市场价格信息”等。

在知名战略定位专家与危机公关专家詹军豪看来,对于高端茶行业一直存在的价格不透明、品控乱象,除了国家和地方出台规定外,还应该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体系,加强对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市场的公平竞争和消费者的权益。同时,高端茶企业应加强自身的品质控制和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通过公开原材料来源、生产工艺、品质检测结果等信息,树立企业的诚信形象。

陈方超则表示,高端茶行业的规范化除了需国家、地方层面出台相应政策监督外,更需要行业各领导品牌加强自身管理,通过形成从“原材料采买—制茶—销售”相对统一的标准实现“良币驱逐劣币”,让消费者买得明白、饮得放心。

对于为何在此时宣布专利开源、公证保真,以及在运输、销售等环节有什么应对机制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通过邮件向小罐茶发出采访函,截至发稿前未收到回复。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