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隋说画丨画家的人情与画情

小隋说画丨画家的人情与画情
2022年09月25日 13:37 北京商报

书法家徐东法先生是我的长辈。我们相差近四十岁,相识有十余年的时间了,是真正的老少之交。他有两个爱好:一是爱喝酒。他的酒量不可测,多少均可。好友相逢,尽兴而止。酒是伤眼的,去年他便出现过眼睛不适的情况。后虽无大碍,但面对一岁增一寿的现实,酒定然是要限些量了;二是喜交友。他的朋友不少,多为书友、画友,而且是有大名气的,像启功、吴作人、李苦禅、李琼久、魏紫熙、秦岭云等诸位先生。他对待朋友讲义气、重感情,又人情通透,大家都愿意与他来往。他们之间的情感是真诚的,长久的。面对看不惯的人或事,他会酒后吐真言,说话简单直接,堪称犀利,有些甚至是不入常人耳的。他有书画家真画情的另一面。

画家是离不开人情与画情的。有人的地方,就有人情的存在。人情,是指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往。处理好家庭、朋友、工作、师长等种种关系都可称之为人情的艺术,说话是艺术、做人是艺术、交往是艺术、处世是艺术……学会做人,更好的去生活,可能是每个人贯穿一生的课程。“人活一世,草木一秋”。人情,是门大学问。画情则是作品体现出的艺术情感和情商,源于画家独有的悟性、天赋、追求以及个性、风格等等。人情与画情同源不同相。首先,画家是人的个体,必然有各自的人情世故与交往。同时,画家是又是有着专业技巧的行业,要想在创作上有所成就,需画情不凡,有创作上的真功夫。

画家的画情重于画家的人情。绘画是表现情感的,或表现人,或表现景,或感于山川,或悟于风物。古代画家有诗词歌赋的追求,当代画家有对景写生的创造。无论是诗词,还是写生,画家都是在人文与自然中寻找画情、培养画情、创造画情。画情积累的越丰富,提炼的越精纯,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性就越高。可以说,画情是在日复一日的艺术实践中积淀下来的。画家的人情是交往情感的,或交于朋友,或交于同行,或交于创作之中,又或交于创作之外……画家人情的交往是外放式的,画家画情的锤炼是内修式的。人情多动,画情多静;人情耗神,画情费心。由于人的精力有限,一心自然不能二用。画家的人情与画情又常常是不可兼具的。因此,画家重于人情,则失于画情;画家重于画情,则失于人情。如以画史为鉴,以画作为绳,画家的画情必然是重于人情的。北宋文豪、书画大家苏东坡先生就因人情不敏,屡被贬谪。他将胸中的愤懑借书言志,借文抒怀,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天下第二行书《寒食帖》,还写下了千古名篇《前赤壁赋》,为历代文人墨客传咏吟诵。人情与画情,因人而异。画史上的大艺术家们都应是先画情、后人情的。

画家的画情是真实自然的。画情源于草木,源于山川,源于人与人、人与物真诚的相知相往。它离不开画家静修专注的创作态度,离不开至真至纯的画情修养。艺术创作个性化的特点,决定了画家的画情是在一个相对独立、相对安静的空间中完成的。这种自修式的创作及生活,使得不少画家有着近于天地自然,拙于人情世故的生活状态。这在许多大画家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他们的做事专注、喜欢独处、精于观察、不善言辞……随着年龄增长,这些特点会表现的越来越明显,给人以或奇、或怪、或隐、或独、或清、或静、或傲、或禅的不同印象。而且画家的艺术成越高,体现的会越明显,诸如倪瓒的洁癖之好,徐渭的狂野之形,八大的怪诞之态等等。有些画家甚至表现出孩童般的天真。据说白石老人作画很专心,从来都是从容不迫的。他对自己的艺术很是欣赏。有一次,诗人艾青带外宾访问他,九十余岁的白石老人在纸上画了一条长长的如发丝粗细的虾须,并自赞道:我这么老了,还能画这样的线。但是外宾没有伸出大拇指称赞,外宾走后老人很不高兴,说道:外宾看我的画,没有称赞我。艾青说,外宾称赞了,你听不懂。老人说,他要的是外宾伸出大拇指。后艾青回忆这件事时,感慨白石老人异于世俗的自然与天真。因有这样的性情,白石老人的画充满了意趣童真,成为中国画史上开宗立派的大家。

《道德经》云:“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物至极则反,返朴则真。中国画极于画情,归于自然。翻阅画史,那些历代为山河立传、为草木言情的艺术先贤,以非凡的才情各自成就了既真我、又无我的巨匠人生。他们是如此的真实、可爱,如此的有性情、有风骨,其人、其艺、其情,如点点繁星,映耀今古……

隋永刚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