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终上市,嘀嗒在路上

四年终上市,嘀嗒在路上
2024年06月28日 22:55 北京商报

“这是我们3.6亿同路人共同的喜悦时刻。”6月28日,嘀嗒出行(以下简称“嘀嗒”)在上市后向所有嘀嗒用户表示感谢。2020年10月8日递交招股书,2024年6月28日上市,嘀嗒的激动人心不难想象。

上市当天,嘀嗒以5.23港元的价格开盘,4.65港元收盘,总市值46.22亿港元。对比6港元的发行价,嘀嗒闯入资本市场的首日难言完美,但在上市仪式上,嘀嗒创始人兼CEO宋中杰表示,“我们一定会加倍努力,为社会、用户、股东和员工创造更大价值”。

根据招股书,嘀嗒2023年营收8.15亿元,经调整净利润2.26亿元。按2023年交易总额及顺风车搭乘次数计,嘀嗒经营中国第二大的顺风车平台,在91个城市提供出租车网约服务。

几经波折

6月28日,嘀嗒在港交所上市,发行价6港元,开盘报5.23港元,按收盘价4.65港元计算,总市值46.22亿港元。

“对嘀嗒而言,上市是一条严选之路。这是大家对我们的使命、战略、价值观、商业模式、财务健康性、发展质量和未来成长潜力的一次集体检阅,是大家在移动出行行业作出的一次严选。接下来,我们一定可以穿越周期,渐入佳境;也一定会让‘路上没有空座’这一愿景越来越近。”在上市仪式和给用户的感谢信中,嘀嗒并未提及首日股价表现,但强调,“上市不是终点,而是我们实现梦想旅途中的加油站”。

从递表到上市,嘀嗒几经波折,这次上市嘀嗒被认为是“中国共享出行第一股”。这句话出现在上市仪式背景板上,也出现在嘀嗒官方公众号、官方微博和App开屏页。6月28日,用户进入嘀嗒App还可看到嘀嗒推送的感谢信。

嘀嗒感谢每一位同路人,“是你们的一路陪伴和偏爱,让顺风车这一利国利民的事业更加健康成长;是你们的一路鼓励和支持,让出租车行业越来越多司机师傅,看见更光明的未来”。截至北京商报记者发稿,已有超31万位用户查看信件。

谈及共享出行企业上市,中经传媒智库专家张书乐认为,“市场格局基本定型,想突破的企业可以通过二级市场积累资金”。

按照嘀嗒的计划,拟将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50%或7360万港元用于扩大用户群并加强营销和促销活动;约35%或5150万港元用于提升技术能力及提升安全机制;约15%或2210万港元用于增强变现能力。

支柱顺风车

嘀嗒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技术驱动平台,也是中国首家提供顺风车服务的公司,也提供规模相对较小的智慧出租车服务。

根据招股书,2021—2023年嘀嗒营收分别是7.81亿元、5.69亿元、8.15亿元,来自顺风车相关服务的营收占比分别是89%、90.5%、95%。

这部分营收主要来自向顺风车车主收取的服务费,2021—2023年,嘀嗒的净服务费率分别是7.4%、7.1%、7.8%。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这符合总体市场水平,主要市场参与者在2023年普遍维持不超过8%的平均净服务费率。

从毛利率的角度看,顺风车也是嘀嗒的支柱,2021—2023年嘀嗒总体毛利率分别是80.9%、75.1%、74.3%,顺风车相关服务每年的毛利率均高于公司整体水平,分别是85.4%、79.5%、75.9%。

目前,中国顺风车市场高度集中,按2023年顺风车搭乘次数计,前三大市场参与者的市场份额为96.1%。按2023年顺风车搭乘次数计,嘀嗒名列中国顺风车市场第二,市场份额31%,按交易总额计,嘀嗒同样是中国顺风车市场第二名,市场份额31.8%。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嘀嗒在全国366个城市提供基于App的顺风车平台服务,拥有约1560万名认证私家车车主,其中500万名或32%为2023年活跃认证私家车车主。自成立以来及直至2023年12月31日,嘀嗒为约6940万名单独顺风车乘客提供服务。

从运营层面看,2023年嘀嗒平均每次顺风车搭乘车费66.3元,平均每公里顺风车搭乘车费1.1元,月均活跃顺风车搭乘人数480万,新乘客90万。

已经盈利

除了顺风车,智慧出租车、广告及其他服务也为嘀嗒贡献营收。

2021—2023年,来自智慧出租车服务的营收分别是3262.9万元、1942.1万元、1132.8万元,相应的营收占比是4.2%、3.4%、1.4%。截至2023年12月31日,嘀嗒与79个城市的地方交通运输部门、出租车公司及╱或市、区级出租车协会就出租车网约及╱或其他智慧出租车服务订立战略合作协议或备忘录,截至2020年12月31日是21个城市。

广告及其他服务给嘀嗒贡献的营收更高,在2021—2023年分别是5282.3万元、3475.8万元、2974.5万元,相应的营收占比6.8%、6.1%、3.6%。

论盈利能力,2021—2022年,广告及其他服务的毛利率不及顺风车业务,但在2023年前者80%的毛利率超顺风车业务的75.9%。2021年智慧出租车服务毛利率7.7%,2022—2023年这部分业务毛损率分别是36.6%、51%。

对于两块出行业务,嘀嗒这样评价:“相信顺风车一定会蔚然成风,出租车一定会柳暗花明。”

“嘀嗒成立至今,最大的特点就是聚焦,不管江湖怎样变化,他们都有自己的定力”,在比达分析师李锦清看来,“嘀嗒盈利证明非综合类移动出行平台可持续发展的可能。”2021—2023年,嘀嗒经调整净利润分别是2.38亿元、8470.8万元、2.26亿元。

北京商报记者 魏蔚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