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赚17亿!核酸检测赛道,又跑出一个IPO

年赚17亿!核酸检测赛道,又跑出一个IPO
2022年05月10日 20:56 投资家网站

来源 | 投资家(ID:touzijias)

作者 | 老高

当疫情防控日益常态化,资本市场的核酸检测板块也在持续扩容。

投资家网获悉,云康集团通过港交所聆讯,计划在香港主板上市,招银国际和浦银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值得一提的是,云康集团早在2021年2月就曾递表港交所,结果无疾而终。7个月后,公司二度递表,又是铩羽而归。直到今年4月份三度递表,才终于通过港交所聆讯。

过去两年,云康集团发力核酸检测服务,充分享受了疫情红利,在2020年成功扭亏为盈,并在2021年大赚17亿,成为国内新冠核酸检测赛道的一匹黑马。

在亮眼的数据背后,是云康集团过度依赖新冠核酸检测服务的事实。眼下,云康集团开始谋求业务转型,公司能否在新冠核酸检测之外再开辟一条盈利道路,仍需经过市场的重重考验。

云康集团的前身云康产业,由达安基因与高新阳光于2008年注册成立,早期主要从事临床基因检测服务,后来通过资产重组成为全新的云康集团。

发展至今,云康集团已成为一家全面的医学运营服务商,旗下拥有6家连锁的独立医学实验室,主要为医疗机构提供全套的诊断检测服务。

中国的医学运营服务主要与向医疗机构提供的诊断检测服务有关,可分为诊断外包服务及为共建医疗机构提供的诊断检测服务。

然而,目前国内大多数医疗机构没有足够的资源和专业知识去自行进行诊断检测,所以大多会选择与医疗服务提供商合作来降低成本,提高运作效率。

目前,云康集团主要在中国内地市场给医疗机构提供全套的诊断检测服务,包括病理、感染病(包括新冠核酸检测)、遗传病和常规诊断检测等主要医学专科。

按服务组合不同划分,云康集团拥有三大产品组合,分别为诊断外包服务、为医联体提供的诊断检测服务以及为非医疗机构提供的诊断检测服务。

其中,诊断外包服务是云康集团的核心业务,收入贡献超六成。诊断外包服务主要包括感染病诊断检测、COVID-19检测、病理检测、遗传病诊断检测、常规诊断检测等。

上面提到的COVID-19,是世界卫生组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简称,而COVID-19检测就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新冠核酸检测。

这两年,疫情防控呈现常态化趋势,新冠核酸检测已经成为大家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本文的主角云康集团,就是靠新冠核酸检测服务脱颖而出的。

回顾发现,遗传病诊断服务曾是云康集团的核心业务。

招股书显示,2018年和2019年,遗传病诊断检测服务是云康集团的第一大收入来源,但当时公司入不敷出,业绩层面处于亏损状态。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感染病诊断检测的物资和需求随之爆发,尤其是对新冠核酸检测的需求量大增。

在此背景下,云康集团迅速调整业务方向,将重心转移到新冠核酸检测方面,公司的诊断外包服务需求激增,规模经济带来毛利率的提升。

2018年至2021年,云康集团的整体毛利率分别为40.3%、44.1%、54.6%和53.0%其中,为医联体提供的诊断检测服务的毛利率分别为42.5%、49.3%、51.9%和52.8%,为非医疗机构提供的诊断检测服务的毛利率分别为48.4%、44.0%、66.0%和67.3%。

受益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给医疗行业带来的转折,云康集团也趁机搭上了“快班车”,以新冠核酸检测为主的诊断外包服务逐渐取代遗传病诊断服务,带领公司走出亏损困境。

这直接体现在公司业绩上,2018年至2021年,云康集团的总收入分别为5.96亿元、6.78亿元、12.00亿元和16.97亿元,2019至2021年的复合增长率为58.22%。

报告期内,云康集团的净利润分别为-6151.5万元、-2115.7万元、2.76亿元和3.85亿元,公司业绩在2020年扭亏为盈。

这主要得益于云康集团自2020年1月起开始提供核酸检测服务。2020年和2021年,核酸检测分别贡献5.47亿元、9.86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5.6%、58.1%,独揽“半壁江山”。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报告期内,云康集团来自遗传病诊断检测的收入分别为2.36亿元、2.45亿元、1.87亿元和1.85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9.5%、36.2%、15.7%和10.9%,对应的占比由此前的四成下降至一成,呈现逐年下滑趋势。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中国诊断外包服务市场将由2020年的284.94亿元增长至2025年的420.4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8.1%,中国诊断外包市场仍有提升空间。

2020年,中国的诊断外包服务市场有超过800名市场参与者,按收益计,云康集团的市场份额为3.0%,是该市场的第五大提供商。

此外,在中国为共建医疗机构提供诊断检测服务的供应商中,云康集团2020年的市场份额为12.5%,是该市场的第二大提供商。

由此可见,凡事都有两面性,疫情这只“黑天鹅”也不例外。一方面,疫情对餐饮、旅游、航空等行业造成致命打击;另一方面,疫情也让生鲜电商、医疗器械等行业焕发出新的生机。

客观来说,疫情催生的新冠核酸检测服务拯救了云康集团,不仅让公司业绩扭亏为盈,还让公司在一众医疗企业中脱颖而出,成为新冠核酸检测赛道的一匹黑马,直至冲击港股IPO。

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具体到云康集团身上,新冠核酸检测助力公司来到资本市场的大门口,但公司能否顺利迈过这道门槛,并且在资本市场继续大放异彩,仍然面临不少的考验。

从大环境来看,虽然目前全国疫情相对稳定,但对于核酸检测的需求不会受到大幅影响,未来新冠核酸检测或将深入大家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究其原因:一是新冠病毒不断变异,从之前的贝塔毒株到后来的奥密克戎毒株以及混合毒株,变异后的病毒传染性增强,接种疫苗不能完全避免感染,持续的核酸检测是防疫的基础措施。

二是我国实行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一旦发现阳性病例或者密接人员甚至次密接,就可能针对该人员所处区域展开全面的核酸检测筛查,这就意味着核酸检测需求持续且稳定。

不过,当新冠核酸检测呈现常态化特征,在市场需求稳定的情况下,做一次核酸检测的费用却发生“断崖式下跌”。

回忆2020年初,当时疫情刚刚发生,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快速传播,当时做一次核酸自费要200元,之后核酸检测价格持续下降,从200元降至100元,再到后来的两位数。

进入2022年以来,新冠核酸检测的价格仍在不断下降。近日,河北、河南、北京等全国多地再次下调核酸检测的价格,河北当地混合检测的最低价格已降至3.4元。

牵一发而动全身,伴随产业链下游的核酸检测价格不断创新低,位于上游的核酸检测试剂生产厂商,以及位于中游的为医疗机构等提供诊外包服务的云康集团等,利润空间不断收窄。

换句话说,就是全国范围内新冠核酸检测的需求持续存在,但做核酸检测的价格却骤降近200倍,全产业链上各厂商“躺着赚钱”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云康集团现在的亮丽业绩,过度依赖新冠核酸检测。随着疫情逐渐趋于平稳以及及核酸检测价格的探底,云康集团或将再次回归亏损,这真是“成也核酸,败也核酸”。

值得注意的是,云康集团与达安基因关系匪浅,达安基因不仅是云康集团的原始股东之一,还是云康集团最大的供应商。

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1年,云康集团从达安基因的采购额分别为0.8亿元、0.5亿元、0.8亿元和2.3亿元,分别占同期总采购额的15.4%、9.9%、11.7%及22.1%

这里补充说明一下,达安基因是一家在深交所上市的生物医学公司,主要从事临床检测试剂及仪器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以及全国连锁独立医疗实验室在中国的临床检测服务。

目前,在我国第三方医疗诊断市场上,已经形成了以金域医学、迪安诊断、艾迪康、达安基因为主的四大龙头。

而从云康集团与达安基因的关系来看,云康集团在原材料方面很依赖达安基因,公司的业务独立性以及持续盈利能力都值得推敲。或因如此,云康集团开始谋求转型。

云康集团计划将本次IPO募得资金用于未来四年扩大并深化公司医联体网络;将于未来三年内分配用于升级并提升公司医学运营服务提供商的营运能力;用于扩大公司的诊断能力及丰富公司的诊断检测组合,于未来三年重点发展关键技术的能力;用于寻找潜在投资及收购机会;用于招聘及培训人才等。

毫无疑问,新冠疫情加速了体外诊断行业的发展,为全行业带来了增长红利。但进入后疫情时代,如何平衡好多业务产品和转型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云康集团不得不面对的更大考验。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