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视通王国红:业绩骨感,投入AI不是蹭热点

真视通王国红:业绩骨感,投入AI不是蹭热点
2024年06月14日 17:44 和讯网

  过去以多媒体解决方案见长的真视通(002771),正处于“颠覆自身”的十字路口。

  一边上云,一边解决音视频技术,成立20余年,真视通在视频会议系统领域曾迎来窗口期,也在数据中心方面重点布局,于2015年在深交所成功上市,目前市值规模在40亿元上下。

  疫情期间,视频会议需求达到峰值,也让压力如影随形。

  线上开会常态化后,腾讯会议、阿里钉钉以及国外的Zoom平台都推出了轻便的会议室系统,服务能力、技术能力、支撑能力和价格也得到了许多企业的认可。

  巨头高调抢蛋糕的事情早已屡见不鲜。在这样的背景下,真视通所面临的市场分流和激烈竞争不言而喻。更何况,视频项目算是“苦差事”,流程长、交付重,还要面对沉重的成本负担,挤压和内卷,对所有视频服务商,都是一场严峻的生死考验。

  叠加滞后性的疫情影响,真视通在2023年确实遇到了一些营收阻力,对于董事长王国红而言,重新思考商业逻辑显得迫在眉睫。

  5月21日,在与和讯网的独家对话中他坦言,寻找第二增长曲线一直是清晰的战略目标,看好人工智能的未来,并对这个旗下新版块寄予厚望。

  但想要打造一个新的商业大厦没那么容易。对于曾经业务偏传统的视频解决方案提供商而言,新技术带来的既是希望、也是制约,如何摆脱路径依赖,找到新的成长空间,需要他找准打法,稳健操盘。意外的是,字里行间,王国红内心带着笃定,这可能与他琢磨许久的调兵遣将息息相关。

  实际上,这一业务线由他的同门,原天河超算国家科技创新团队成员陈海涛牵头带队。作为真视通首席技术官兼人工智能板块负责人,陈博士结合过往经历,讲述了一家视频解决方案提供商,该如何拥抱AI,这对于看好AI重构自身的人而言,都可能打开了一扇更为“确定”的窗。

以下为王国红、陈海涛对话内容:

多媒体业务压力大,打出亿元AI牌

  和讯网:一些大厂如钉钉、腾讯开始加入多媒体的战局,真视通是否感受到了压力,这个行业的变化是什么?

  王国红:竞争压力肯定有,感受还非常深!这些大厂的入局,尤其对真视通公有云的冲击比较大。

  不过,在私有云的部署上我们还是稳步展开的。对于政企客户而言,例如一些政府、金融机构、军工方,他们的逻辑与普通用户不同,首先要考虑安全性,再考虑性价比,所以很多客户要求私有化部署,虽然流程长、交付重,但我们有软硬一体方案,也更容易被接受。当然,我们不会放弃公有云的市场。

  和讯网:想要在视频能力业务上取得更好的发展,需要在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上下功夫,量身定制,在垂直赛道上做得比大厂更深,增值服务更强,服务能力更好,真视通在垂直赛道和量身定制上有何新进展可以分享?

  王国红:从2023年我们就开始加大执行力度,提出向上游拓展、向区域拓展、向信创拓展和向应用拓展。其中,向信创拓展方面,我们取得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和涉密信息系统集成-总体集成业务资质,双资质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承接视频项目。

  在应用侧,大逻辑是希望与客户的核心应用场景结合,例如与生产调度系统、应急指挥系统链接在一起,具体去做部署,寻找更多的机会点。

  和讯网:消息显示,真视通曾计划购买英伟达的GPU芯片,为何开始跨界做人工智能相关的业务,是蹭热点,还是看好人工智能的未来?

  王国红:进入人工智能赛道绝不是心血来潮,相反,人工智能已经成为真视通旗下的一个板块,准备重点拓展。

  目前,人工智能板块业务主要包括三方面:算力规划和建设、算力调度和优化,以及人工智能应用。

  在追逐人工智能的浪潮中,算力无疑是基本盘,真视通在绿色算力和智能算力上已经有了基础。绿色算力可以将过去我们在数据中心努力的经验复制过来,在液冷技术的探索、液冷公司的投资上,真视通都曾有所涉猎。

  可以看到,在ChatGPT出现后,智能算力也开始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在构建智算中心的过程中,我们自然会用到英伟达先进的GPU芯片,同时我们也会考虑与国内的GPU厂商进行合作。

  和讯网:目前英伟达的产品是否已经落地?

  王国红:四川铭禹已经如期交付了部分英伟达GPU产品,一部分用于真视通的孵化项目玲珑AI的算力建设,也有一部分产品用于与北京移动的合作中,提供GPU高性能计算服务、并行文件存储服务、机房液冷服务、算力网络服务等。还有一部分GPU产品因为政策原因没有交付。

  和讯网:听下来,AI已经成为真视通的研发重心,预期的投入将会是多少?

  王国红:投入在亿元规模。在AI上,真视通的运营思路更多的是放在生态的建设和应用的落地上,当然在通往算力的途中,虽然不会持有大量的算力资产,但还是会做有特色的算力,未来也还有与先进GPU厂商合作的想法,争取积累宝贵的经验。

 团队对齐:AI不能只是炒作、蹭热点

  和讯网:AI需要确定性的战略投入,也需要人才方面的资源积累,最近真视通设立了人工智能研究院,由陈海涛博士牵头带队,请您介绍一下过往的经历。

  陈海涛:我在国防科大学习工作了二十年的时间,其中有十年是在读书,博士毕业后我的研究方向为超级计算机,在一线做研发,后来,创业的方向是在工业领域人工智能的数据挖掘,但后面也慢慢发现,传统的人工智能技术无法很好地解决工业上模型泛化的问题,数据收集也比较困难,虽然我的团队在行业拥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在商业上并不算特别成功。

  后面我也在反思,经济形势巨变的当下,如何顺应时代。当下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进化到可以解决过去很多场景中的难题,包括人机交互的困难,我认为时机对了,因此来真视通这个大平台上干更大的事情,但方向还是保持一致。

  和讯网:这是您加入真视通的契机吗?为什么一拍即合?

  陈海涛:一方面我和王总是来自国防科大的校友,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在战略认知上保持一致。

  ChatGPT刚出现的时候,很多人认为这只是一次炒作,很快就会海面归于平静。但王总的认知是比较准确的,我们都认为这会是一场革命,也应该是真视通业务转型的重心,不是炒作,也不会是蹭个热点。

  过去我在天河团队的超算经验也正好和AI可以很契合,我对软件架构和应用架构比较熟悉,现在算力又很紧缺,如果可以将超算技术深度应用到智算领域,那我们就拥有了一个较高的起点,也会更容易获得成功。

  和讯网:王总对您是否有商业上的预期?目前团队建立的如何了?

  陈海涛:肯定是有的,企业经营的核心一定是盈利,然后大规模投入追求更多的研发,换来更多的用户,从技术追求者的角度来说,我更追求研究出来的先进技术,能够被大量的人实际用起来,在千行百业产生效益,可以获得持续的成就感。

  目前,位于长沙的人工智能研究院已经成立,今年计划是几十人的规模,招揽了来自清华、湖南大学、东南大学的精兵强将,也在跟高校合作,签订战略合作计划,借力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够借助集成创新的思路更快地进行产业化,而不是从头开始做起,那样太慢,而现在新技术的迭代非常快。

  和讯网:在AI应用上是否有进展了?

  陈海涛:设立人工智能研究院后,我们已经在研发新的产品和应用。目前真视通在AI的应用上也有一些投资的动作,例如北京新锋未来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科技企业,主要从事AI+文旅、AI+医疗、AI+培训等AI应用领域的业务。

  目前,我们在着重推进AI+医疗这个行业,推出了一款关于儿童自闭症的AI产品,目前来看比较有市场前景,也有公益性质。

  我们都知道,自闭症的儿童是非常需要沟通、培训和教育的,目前的市场主要依靠一对一的人力,成本高昂,我们的想法是利用AI制作成为数字人,通过边缘设备,家长可以将数字人带回家中,相当于有一个24小时的AI老师,可以时时刻刻地与自闭症儿童进行互动;在教育侧之外,这款产品也会根据测评量表,反映自闭症儿童当下的病情,加重还是减轻,将状态及时反馈给家长进行干预,也能让家长更直观地感受到产品的效果。

业绩骨感,急需第二曲线冲线

  和讯网:财报显示,2023年真视通总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遇到了一些挑战,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遇到了怎样的阻力,未来有什么改善计划?

  王国红:2023年的财报数字确实比较骨感,当然是综合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三年疫情对真视通这种做综合解决方案的公司有影响,尤其我们实现收入要以验收为标准,这个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对去年的影响是最大的。

  最近几年整体经济形势不好,回款不能如期,也造成了一些坏账。

  在硬币的另一面,目前真视通除了在提到的多媒体视讯、人工智能有投入,还新增了工业互联网、新能源充电桩板块,先期也有不同纬度的投入和成本。

  好消息是,从2024年第一季度的情况来看,已经有所改善,正在实现扭亏为盈。

  和讯网:目前这四个板块都有具体的团队在负责吗?产业集群位于哪里?哪一个板块可能会率先冲出来?

  王国红:都有具体的团队和实体公司落地,多媒体总部在北京,人工智能在长沙,新能源充电桩位于苏州,工业互联网也在北京。

  这些板块的设立要看政府的资源和配套,更要看人才。例如在长沙的人工智能团队,一方面有陈海涛博士的带队,另一方面政府要把长沙打造成为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有宏伟的蓝图,这都会影响我们综合性的考量。

  当然我更希望四个板块可以比翼齐飞,互助互能,特别要提到的是,在四个板块的销售体系中,设立了一个共赢的激励机制,任何一个板块的销售团队,都可以销售集团四个板块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这四个板块也比较幸运,和宏观战略与投资方向不谋而合,从收入上来看,多媒体业务还是支柱,今年充电桩板块将有可能在收入排名中来到第二位,其他板块还在蓄力的过程中。

  和讯网:充电桩业务能取得成绩,原因是什么?产品有什么独特性?

  陈海涛:新能源技术迎来了一波长足的发展,电车如何打败油车呢?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充电速度要快,例如真视通现在的产品已经达到了单枪600kw/h,大功率后,散热就成了难题。

  过去的散热通常依靠风冷,不但会产生噪声污染,在风扇机械运动时会进入灰尘,从而造成电子器件发生故障。而液冷散热的方式就没有上述问题,采用全封闭式,更绿色,也更具有可靠性。虽然从短期来看建设的成本比较高,但如果算长期的账,充电站的回报更好,运维成本会大幅度降低。今年我们也会把充电桩的产品更规模地推向市场。

  实际上,真视通在液冷技术一直有积累,源于过去在数据中心业务上的探针,在经历了充分市场调研后,真视通认为智算中心的建设是未来AI领域重要的一环,与之相关的液冷散热也存在市场空间,因此也成果转化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泵驱两相冷板液冷技术”,应用于智算中心散热。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