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耕耘欧美市场的中国神秘品牌TINHIFI,于2024年11月底发布了一款型号为T7的“旗舰级动圈耳机”,定位高于3年前推出的T5和今年发布的T5S。
TINHIFI在知乎的口碑一直非常不错,我也有他们的多款产品,但迄今最喜欢的,还是他们的动圈杰作T5。它低音很强势、人声很饱满,较突出,女声还好听,乐器高音也挺迷人。整体又劲又厚又透,称得上是500到800元之间的经典。
如今T系列迎来“终章”,它会更好么?
~~额,当然更好……
我对比了比它贵许多和便宜许多的大概八条有线入耳,总体感受相当好,尤其“极低频”,有“入肺”的惊艳感知,犹如拳拳到“骨”,不再是常规型低音那种“拳拳到肉”。我认为这是一种更高级的进化,也算是更脱俗吧。
另外,比起以往对“流行”的侧重,新开发的旗舰真正让“人声流行”和“古典大编制”得以兼顾了。而且售价仅1399,即便放在卷成麻花的国内市场,也仍具备很强竞争力。
不过,诸如营销、外形和品牌名气,这些又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它的实际销售力。
主要特征:
1、专利的特斯拉双磁系统(相对常规设计有60%的磁场强度提升);
2、10mm直径“超线性镀金动圈单元”,此处的“镀金”并非常见的表面镀层,而是在超真空环境下基于气相沉积技术制作的金离子渗透型膜片(会实现更好的透明度和细腻度);
3、双曲线声腔(好像是磁场层面的某种设计,可降低声波反射与干扰,利于大动态和大编制);
4、全铜直出音嘴(相比最为常见的孤零零的导音管,它这个是把导音管与前腔的一部分直接做到了一起,覆盖了比传统设计更广的范围,更利于通透性);
5、经抛光和光固化处理的乌檀木面板(高级感);
6、航空级铝合金CNC五轴加工+阳极氧化(黑色底壳,轻量化佩戴);
7、可换3.5单端和4,4平衡的无氧铜与单晶铜混编耳机线(优化声音凝聚力和瞬态)。
以上六条,再结合TINHIFI在日本FUJIYA销售页面的一些介绍,看得出T7是有深度考虑大编制这一比较复杂的音乐类型。也是目前极少有的针对性解决该类型音乐的“入耳式产品”。
我个人初听感受是“略紧”,稍微“素”,后来又用不同前端搭配体验了N个小时,对它的喜爱越发增多,最终认为它是个“很好”的塞子。
比起森海IE900和IKKO OH7这俩有“古典特征”的更高端耳机,TINHIFI T7对某些细节的处理还要更好一点。值得喜欢动圈、注重乐器音色和清晰度的人群重点留意。
文章后面会对比一些型号,并简单总结它的声音特点。
产品陈列还行。
但这俩耳塞竟然不太容易取出来,费了我挺大的劲。
附送的皮包和T5那个一样,尺寸非常大,不同的是质感明显好于T5那个。
而且,由于内部空间很大,这让它能够轻松装入所有配件。
综合尺寸、设计和触感,我得给这个收纳包大大的好评。
它甚至还给了个比较长的皮质挂绳,这又进一步增强了档次感。
遗憾的是拉“拉链”时,不够顺滑,需要多琢磨琢磨。
耳机本体如上,算是低调奢华吧。黑金配色有一定的视觉毒性。
黑檀木的面板,我觉得并未处理得非常吸引人。纹理、边框结合在一起,显得并不那么“精美”。
幸运的是整体气质是“高级”的。
(耳机采用MMCX连接端子,非国货常见的双针,接口形式略特殊,试了IER-Z1R的线,发现接不上,但飞傲FH19的线可以顺利与之相连)
腔体轮廓不算大,正常耳型估计都可以较为理想的佩戴。
只是,导音管比常规设计要粗一点,安装耳套时,可能需要你选择比平时小一号的尺寸。如果选择常用的M型耳套,在入耳时,建议在深插和浅插之间多试下,以体验不同的舒适度或不同效果的低音。
实际佩戴舒适度,我个人觉得还是很好的,也可以睡觉侧躺佩戴,隔音也很不错,除了导音管略微粗,偶尔会轻微感到胀,其余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不适。
从士道那要来的频响测量图。
极低频很厉害,最大的地方超越哈曼2019V2约3dB,5kHz有大约4dB突出,可能会强化中音区的线条感和严肃性。
在整个低音区都很强势的前提下,T7在200Hz到1000Hz的平滑度处理也较为理想,这让乐器和人声的基频部分,不太会受到低频压迫而发生位置的异常,或音色与厚度的不自然变化。
极高频部分也不错,分布于此的乐器,泛音的消逝可能并不会太快停止。8kHz附近区域不好说。总之,曲线算是很不错的,在凸显些许特色的前提下,提供了很大的频宽和相对很高的自然度。
这是1000到1600元之间,另外三款(兴戈、达音科、天使吉米)经典动圈耳机的曲线叠加。
从曲线看,TINHIFI T7比它们有更针对性的对“乐器方面”的迎合。而极低频和中低频似乎也是最优的那个,貌似是有着差异性的细分频域胜出。
不过,最终还是要靠耳朵“听”和与不同价位耳机的对比,才能判断它的实力。
基础特点与风格:
易推性:很好推,灵敏度都奔着110dB去了。插索尼ZX706,俩耳机口都能推出相当好的响度和动态。
声音特征:宽大的横向声场、声音背景比较黑、凌厉而凝聚的线条、很强的低音控制力(充沛而不肥)、精瘦却柔和的人声、有些许女毒感、较丰富的高频弱音细节、很高的密度感、很强的动态、略微偏硬和轻微发干,整体顺滑流畅,纯净不干涩(好听)。
是我手里,唯一的下潜极深,且低音量感控制极合理的耳塞,这部分的音色呈现相当高级,按说是可以和森海IE600同级别的,与Kinera 薇儿丹蒂、IE900、IER-Z1R等一些低音量感丰厚的耳机对比,T7的低音有着更“凝重”而非“厚重”的,相对更快速的表达,散发着令人神清气爽的高级感,在特定的音乐作品下,有着舍我其谁的过瘾。
以上特征根它标配的OFC与OCC混编线也有关,如果换成飞傲FH19的纯银线,味道会变,听着更柔,低频更厚一点,结像形态也更大。原线会更凸显“解析力”,有着更HIFI的表达,我很欣赏。
煲机:初听有些紧绷,多听几个小时,这种紧绷的木讷感会逐渐消失,全频自然度会趋于理想。比较有趣。
耳套:提供了三种类型,一种惰性海绵套、两种不同口径和颜色的硅胶套,颜色最深的硅胶套高音形态更舒展。
插头:与IE900、MDR-MV1、IER-Z1R等一些耳机不同,TINHIFI T7单端插头和平衡插头音色一致性很高,不用纠结4.4平衡插头出现稀释人声韵味的情况。
对比不同价位:
对比了不同价位的很多款耳机。包括89元的天使吉米BUNNY(换了兴戈399元的LC7升级线)、约200元的Hzsound心镜ZERO(换为LC7升级线)、600多元的NF ACOUS NM20、999元的水月雨KADENZ、1300元的四单元混合Mystori m121i以及1400元左右的达音科隼ULTRA。
BUNNY(换线版)很细腻,也柔和,低音也很深,但横向声场和结像饱满度相对不如心镜ZERO(换线版),再切换到水月雨KADENZ,又发现BUNNY和心镜ZERO的声音饱满度和密度,全都输掉。百元档和千元档的素质确实不在一个层面。
然后,放下KADENZ,再拿起TINHIFI T7,我感到T7的横向声场和全频清晰度、高频的延展又是另一个维度的强大,KADENZ相对比较窄,比较浓厚。再对比今年新晋品牌推出的多单元耳机M121I,T7的密度、动态又比它更强,当然,这也跟动圈单元和内部的磁体系统有关。
最后对比达音科隼ULTRA,能感到这俩的素质大致是一个档次。如曲线反馈的一样,隼ULTRA的低音和人声较低频域都相对T7更暖也更厚一点,高频音色听着也要更润一点。
但从HIFI角度来说,T7在各类型音乐下的“分析力”和“真实感”上,却又比隼ULTRA好许多,后者中下盘偶有黏连和轻微偏肥的情况,在T7这里完全没有,它对低音“量感”的控制更好,有着更克制的表达欲,然而要想感受它的“低频威力”,也毫无问题,大不了把音量开得再大些就可以了,此时的低频下潜会足矣振奋人心。
至于小提琴、钢琴、各类管乐的输出,T7的表现也相对更好,更明晰的中高频音色强化了旋律在高低起伏时的层次,展现出更清晰、透亮、直白的声音,可以更真实的呈现乐器音色的纹理。只是风格上略硬了点。
(补:对比与之中高频曲线相似的专业监听耳机NF ACOUS NM20,T7的中下盘听感会更自然、声场和密度这两项素质也有再进一步的胜出。NM20的高频听感相对轻快,有些许轻柔的绵延感,中下盘更也富弹性一点。T7听着会更中正、宽广,线条也更具凝聚力,有着轻微的流行愉悦和对乐器中性还原的严肃气质。我没想到的是NM20和它比起来,竟显得挺“流行”,这个小对比挺有趣。)
受益于可匹敌IE600的极低频以及比不少竞品都更直白,也更具动态的中高频,T7的横向声场确实很不错,这给大编制交响乐提供了一个很不错的宽敞空间。纵深也很不错,但没有横向那么舒展。
再就是,不同于IE800远景式的俯瞰效果,T7更像是与交响乐团“平行”,同样的音乐,你会以相对更近一点的距离感受宽大而磅礴的场景。这也算是另一种聆听乐趣吧,比起IE800,你能感受到更强的来自不同乐器组的密度、厚度和回响震慑力。
结语:1399元,T7以柔和而凝练的音色,比较充分地驾驭了人声流行和古典大编制,在1000到1500元间,又给出了一个新的声音风格解决方案。
比起类哈曼曲线的耳机,它在大致接近的基础上,又做出了一种不同的味道,适合追求横向声场、细节扎实性以及乐器真实感的发烧友选择。
它的流行味道,我觉得也很好,只不过听人声时,相对自家T5S和T5,“口型”不会那么丰厚,而是凸显原始录音味道的自然声。能还原出自己喜爱的歌手真实的嗓音,这也是快乐事。
而比起某些更贵的科学HIFI圈铁耳机,它这枚“沉金振膜”动圈单元,在人声饱满度和动态表现上,还要更好,会更容易激发感官共鸣。
微瑕是极高频绵延的还没有特别充分。
以上。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