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治理水平为企业构建发展基础

新时代治理水平为企业构建发展基础
2021年11月16日 11:10 中企报道

澳门大学横琴校区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的企业锐意改革,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企业跻身世界500强,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探寻中国企业今日成就的原因,其所处的特定政策环境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按照新结构经济学的观点来分析,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环境之下,党和政府为企业的发展量身定制了政策。政策的时效性与灵活性都在其中得到了体现。这些政策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结构经济学的观点是,一个国家的资源禀赋无论在哪一指定时刻都是特定的,它对一个国家的比较优势以及最佳产业结构是有影响的。市场需要作为经济的根本性机制,保障要素的相对价格能够将自身的稀缺性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来。并且政府也需要主动发挥职能,将有利的条件提供给产业,助力企业升级。本文以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讨论后疫情时期,新时代治理水平为企业构建发展基础,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注入新活力。

市场经济新结构的缘起、内生和延伸

新结构经济学最初成型于蔡昉、林毅夫以及李周在1994年编写的《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和经济改革》一书。

关于这本书的创作背景,林毅夫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全球最穷困的地区便是东亚,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缺乏,曾经被视为全球最没有发展希望的地方。不过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快速得到恢复,紧随其后的是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以及韩国和新加坡,被并称为“东亚四小龙”,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这些是极具活力的新式工业型经济体。”

“在这些实例面前,世界银行在全球是非常关键的多边发展组织,从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时候以4年为期限开展一次以东亚经济为主题的研究活动,对其发展过程中的特殊经历和教训进行总结,将特定时期面临的问题和考验揭露出来。这些研究里面首个报告出现时间是1993年,其主题是《东亚奇迹:经济发展和公共政策》,第一次系统性的对东亚有出色表现的8个经济体能够成功的原因展开研究。这8个经济体不仅包含了日本和东亚四小龙,印度尼西亚、泰国以及马来西亚也包含在这个范围内。我国自1978年末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直到1993年,长达15年保持9.7%的经济平均增长速率,这对于一个根基弱、人口高达10亿以上并且正在转型状态的国家而言,获得如此成就是人类经济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不过该报告却潜意识地忽略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事实,我们身为中国的一分子,以经济学者的身份有义务以‘中国的奇迹’为主题,对中国在转型环节中经济发展奇迹蕴含的道理进行分析,估测这个奇迹还有没有延续的可能性,讨论怎么继续改革才可以维持下去。”

回首我国坚持改革开放的40年,政府制定了很多助力工商企业发展的改革政策。新结构经济学是以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掌握的发展经验为基础,坚持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引导,通过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方式,重点关注经济结构具备的内生特点,以实现“认知世界、改变世界”,完成“知成统一”的学术研究目标,并带领经济学迎来新的思潮。在新结构经济学的观点中,对于一个经济体而言,产业和技术结构决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产业和技术结构上层建筑的软制度和硬基础设施配置影响产业和技术结构。产业和技术结构通过内生影响到这个经济体,上述经济体随时间而改变其禀赋结构。

“开局良好”、“经济复苏”为工商企业发展注入活力

2021年4月,国家统计局公布2021年第一季度国民经济情况,从公布的一些关键经济指标来看,“开局良好”和“经济复苏”是用来表现一季度经济运转情况的热词。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8.3%,这样非比寻常的增长,离不开不同类型市场主体的贡献。国企、私企、外企等市场主体在受到疫情影响出现短时间回落后再次呈现恢复式增长。

研究一季度工业生产稳定上升的数据看出:2021年1—3月份,国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期相比增长24.5%,环比增长2.01%;两年时间平均增长6.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在3月份同期相比增长14.1%,环比增长0.60%。多种所有制经济模式的市场主体皆维持稳定上涨趋势:1—3月份国企增加值同期相比增长16.9%;股份制企业同期相比增长23.7%;外企和港澳台投资公司同期相比增长29.2%;私企同期相比增长29.7%。1—3月份,国家工业产能使用率达到77.2%,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9.9%,几乎与2018年、2019年相关数据持平。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1.9%,已维持在临界点之上近两年;企业生产运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8.5%。此项数据表明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呈现出良好的恢复趋势。

国务院国资委在4月份公开的数据显示,2021年1—3月份,央企2020年下半年良好的恢复增长趋势得以延续,生产活动稳定而有序的进行,运营收益不断提高。1—3月份,央企共创造7.8万亿元营销收入,与2019年相比增长14.7%;创造4152.9亿元净收益,与2019年相比增长31.1%,刷新历史同期纪录。其中,与2019年同期比较来看,1—3月份央企净收益增长31.1%,利润所有额增长26.5%,两年分别平均增长14.5%、12.5%。1—3月份央企经济运转表现出形势好、质量佳、增长速度快等显著特点,为完成年度经营目标夯实基础。

根据商务部在4月份公开的数据显示,2021年1—3月份我国真实运用的外资额度与2019年相比达到24.8%的上涨。国家新创办1万多家外商投资公司,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6.7%。从行业情况来看,服务业在外资运用上与同期相比增长51.5%,高新技术产业增长32.1%。此外,通过人民币进行计价,1—3月份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8.47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29.2%,其中出口同期相比增长38.7%,进口同期相比增长19.3%。贸易顺差7593亿元,扩大690%。特别是民营企业1—3月份在进出口此项数据上增长42.7%,占我国外贸总值的46.7%,与2020年相比增长4.4%,持续稳固中国第一大外贸经营者的战略性地位。此项数据表明,我国市场有着充沛的内部活力,因此也有效缓解外商企业因疫情和贸易冲突所导致的发展难题。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前段时间公布的《2021年1—3月份中国小微企业经营者报告及中国小微企业信心指数》显示,中国市场的中小微企业和中小企业经营者已呈现复苏状态,信心有所增强。这份报告将2019年同期情况视为对比基准,研究发现2021年1—3月份小微运营商收入回升率达到44%,相较2020年7—12月份的35%拥有较大提升。2021年4—6月份小微企业经营信心指数同样提升显著。疫情影响严重的租赁、居民服务、住宿等商务项目指数上涨到“景气”评级范围内。根据市场预期发现,服务业活动增长到62.9%的预期指数,持续两个月保持在60%以上的高水平范围。

优化政策导向推进改革创新激发企业活力

我们在看到市场主体在科学政策推动下保持上升趋势实现复苏的同时,仍然需要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新冠肺炎疫情为全球经济发展带来重大影响,逆全球化趋势抬头,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经受考验。

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1—3月份国民经济表现出平稳回升的趋势,然而中国经济恢复仍有较长一段路要走。鉴于此,我们应继续坚守底线,夯实“稳”的根基,积聚“进取”之力。

一、宏观经济政策尚需维持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针对后疫情时期的经济形势,有关会议提出,要求全方位且客观地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通盘考虑同比增速和环比增速,不仅要考虑到宏观经济数据,还要兼顾市场主体亲身体验;不仅要考虑经济运行的整体形势,还要重点关注新现象和新问题。在维持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还要适当考虑当前形势和未来发展,确保宏观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以及可持续性,做到政策“不急转弯”。要科学准确地落实宏观调控,加速推进落实结构性减税等惠企措施,在保障民生、就业等方面不放松。落实多种措施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量身制定措施提供支持,帮助市场主体尽快恢复活力、培养后继之力。

二、深入“放管服”改革,为培养壮大市场主体、推动公平竞争提供法律保障。

国务院近期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草案)》,条例对企业难以注销这一难题进行了解释和规范,这一事实也侧面说明了政府在行政执法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阻碍和难点。政府工作应摒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推卸责任、不逃避难题,最大限度调动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新力。

三、保障企业产权和创业者精神。

“十四五”规划已清晰明确,加以完善遵守公平原则的产权保障机制,依法公正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外企等多种所有制企业提供产权保护;发扬创业者精神,大力支持帮扶青年创业者良性发展。鉴于此,只有让不同类型的市场主体维持蓬勃生机,才能青山长存,永葆经济活力。

(李恒 澳门社会保障学会研究员,胡伟星 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陈建新 澳门社会保障学会理事长,郑中行 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府与行政学系博士生)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